微博

QQ

IP这么热,你觉得烫手吗?

2016-12-05 小传 传播与制作


  笔者最近在办公室跟同事聊天,说起最近大热的影视剧。马姐问我,最近有没有看《微微一笑很倾城》,杨洋帅气的脸简直360度无死角,爽妹子的眼神依旧清澈,实数难得。笔者听完就蒙圈了,What?这部电影不是我的Angelababy演的么?好吧,原来这部小说同时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了,几乎同期播出。

  从这个现象不难看出,如今的IP速度开发已经驷马难追了,2016年的IP热的烫手。

  以往,同一个IP在影视剧范围内改编时都会有一部作品先期投入市场,获得市场反馈后,再有后续各种版本的开发。(大部分IP的开发流程。)但现在,同一个IP电影和电视剧几乎同时期开发或开拍。与套拍不同,影剧联动的IP有些甚至分属于不同的公司。“影剧联动”成为2016年IP项目的新现象。比如《微微一笑很倾城》,《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翻译官》。按照常理,直接将文字IP多项开发成电视剧、电影,而并未有先期试水,只会让项目风险加大。但2016年IP速度开发明显加快了。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这一现象又有何利弊呢?

  赚钱,赚钱,赚钱!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从作者角度来看,一本书的版权拆零成电影、电视、端游、手游等等,多卖几遍钱何乐而不为?当然,有些作者把作品看成自己的孩子,爱惜备至,生怕被改编坏了,这种情况下,多授权一家就多些风险,当然,自己的孩子多露脸,也是家长的荣耀啊。

  影视公司越来越重视IP其实说明了影视方面风险越来越大。依靠IP只是试图降低风险的本能而已。相比动画、影视剧而言,小说、漫画其实是文化产业中试错成本最低的内容核心,但热门作品的影响力却不低,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改编是必然。尤其电影本身是高风险行当,电视剧一剧两星之后高成本大剧已经成了少数人的游戏,演员片酬尤其一线大咖们是肯定降不下来的,制作费和宣发就得控制,几家公司开发同一IP作品,相当于分散了宣发风险,节省宣发的财力人力物力。

  对于书粉而言,电影比电视剧要更有优势。因为喜欢小说的人,只要不是主创人员的黑粉,应该都会去看电影和追剧。只是电视剧拍毁了,还可以直接弃剧;电影看了一半,发现是烂片,却不能退票了。只是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烂片大多会给热门IP一个烂番茄的标签,书粉会越来越怀念原书。只有把热门IP见识良心制作,品质把关,也许可以让网文剧变成一个新的类型片。

  IP大热的背后,其实跟当前中国编剧圈积贫积弱已久有很大关系。影视业要发展,好剧本必不可少,内容永远是王道!当影迷已经不再满足于手撕鬼子的快感,满世界吐槽审核下的隐晦表达,要想拍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片子,就只能靠挖掘IP来曲线救国,毕竟市场这只无形的巨手扇巴掌的时候是公正的。最起码,人民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基本上能从无数本网络小说里面脱颖而出的,必然有其独特之处。所以,IP速度开发加快,其实是当今缺乏好剧本的中国影视界的自救之路。

  当然,IP这么热,人人都想分一杯羹,这也导致垃圾IP越来越多。一些内容质量本来就不高的IP作品如果开发时间相隔太久就会冷下来失去关注度,因此必须要快。对这种IP不存在长线战略,反正捞一把就走。再者,市场反应是滞后的,观众已经有对所谓IP剧的负面反馈时,大量IP剧还在开发过程中,可投资人已经感受到了市场变化,他们会恐慌,尤其是同一作品电影获得差评,对电视剧是有比较大影响的,反之亦然。稍微拖一下风头就过去了,因此有可能做成精品剧的IP剧们也匆匆上马,质量自然是问题。

IP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