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绍了天津广播电视台新厦——天津数字电视大厦,主干平台建设的的意义、基本网络架构和在实际使用中的重要作用。主干平台已经成为当今电视台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牵涉到台内的播出安全,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主干平台网络架构数据迁移
天津广播电视台自2009年从和平区卫津路院区搬迁至河西区梅江道院区之时,网络管理部就开始建设天津电视台主干平台网络系统,将其列为台网络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市领导就将台命名为天津数字电视大厦,大厦将体现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现代化电视网络制播系统。制播网络主干平台系统运行7年来,系统稳定、可靠、故障率极低,网络管理员操作简单,体现了当初设计时的高标准管理、高水平服务、高效能运营、高质量保障的工作理念。

图1全台网总体架构
一.制播网络主干平台系统概述
制播网络主干平台系统是全台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个业务系统之间沟通的“桥梁”,是生产网的核心部分。该平台网络规模庞大,第三方业务系统众多,设计巧妙,结构复杂,台内大大小小的各种网络都要与之无缝连接,当初的施工难度极大。按照台网络规划的要求和各个频道、部门的实际需求出发,由北京索贝公司组成的项目组,日夜兼程、精益求精,将台内原有的近50个各自独立的网络分别梳理流程、分析特点、明确目的,制定交互流程与接口规范,成功地进行整合,最终实现了全台生产制作网的互连互通。
制播网络主干平台是一个基于SOA架构的企业服务总线(ESB)和企业媒体总线(EMB)技术的开放性基础平台,第三方系统可通过相应接口规范和技术手段灵活接入,为各个业务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物理路由。
二.制播网络主干平台系统构成
津电视台制播网络主干平台系统采用高性能、大容量的网络设计规划,要求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冗余性的网络架构。主干平台系统的主要设备有:迁移服务器18台、中间件应用服务器(JBos服务器)4台、消息服务器(Websphere服务器)2台、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管理服务器(MDS服务器)、域控管理服务器、SNFS名称服务器、MPC调度服务器、WEB服务器、防病毒服务器、时钟校正/统一认证服务器、数据网关服务器等40余台服务器以及EMC存储盘阵、交换机、路由器等。

图2主干网架构
该系统中存储设备采用的是一套EMCCX4-480在线存储,具有双控制器和8个FC主机接口,24块400G10Krpm4G光纤硬盘组成。主干平台使用2台H3CS7506E路由交换机主机,每台装有20个万兆以太光模块用于与各频道子网间的数据传输,2台H3CS5500-52C-EI三层以太交换机用于主干平台内部网间数据交换。核心交换机采用双机热备的结构,配置了2台博科BROCADE300交换机,每台交换机有24个端口,激活16个SFP接口,4GB光纤通道,支持1、2、4、8Gbit/sec端口间速度匹配,转发带宽408Gbit/sec。存储管理服务器是负责承担高清新闻系统存储的文件管理,也负责向系统内部光纤访问提供支持,存储管理服务器上部署了STORNEXT软件服务端,该软件服务端分别安装在两台存储管理服务器上,当一台服务器出现问题,另一台服务器会自动接管服务,实现文件管理的不间断服务。数据库服务器为系统内的数据管理提供了支持,也是系统内各个业务访问的基础,数据库服务器使用主备互为冗余的方式,并配有一台高容灾备份服务器。采用3台SunSPARCEnterpriseM4000server主机,并为每台主机配有SunStorageTek(tm)6140array存储。中间件应用服务器使用2台SunSPARCEnterpriseT5240服务器,操作系统为Solaris10OS8/07。
三.制播网络主干平台系统在天津台的应用
目前,天津电视台已经将新闻部、广告部、新闻频道、都市频道、公共频道、影视频道、文艺频道、体育频道、国际频道、少儿频道、科教频道、播出中心、中心媒资、总编室、节目收录等多项业务,统一引入主干平台系统,都可在主干平台的流程管理功能统一工作,实现全台互联互通的一体化生产。该平台,每天在6:00、12:00、22:00三个时间段,自动将从节目收录下载来的节目《新闻、经济6点挡》、《新闻、经济12点挡》、《新闻、经济22点挡》传送到新闻部和新闻频道,作为编辑们使用的公共素材。免去了以前各个频道、各个部门分别去下载一个相同的节目,省去了重复的人力和重复的劳动,也省去了大量的磁盘空间。频道的编辑做好的节目,按照传统的方式,是将磁带送到播出部门,然后再由播出部门的值班人员手动将磁带进入播出线。而采用主干传输的方式,将省去了这些繁琐而不安全的工作流程,编辑人员直接在网络的站点上制作节目,制作完成后,直接通过主干平台传送到备播,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也保证了节目播出稳定性。如影视频道的编辑将做好的影片预告《生活有点甜》打算上传到备播,这时编辑就可以直接在编辑站点做完节目,直接打包、转码,而后进入预审,审核通过后,直接进入备播,无需在像以前一样,省去了很多麻烦的环节。

图3数据在主干平台的传输监视
送到备播的文件,Websphere消息服务器接收到信号后,立刻会在主干平台的监视器上呈现,等待着MPC调度服务器的工作分配,它将按照不同的组别、去分配此文件该由哪一个迁移服务器来完成此项数据迁移工作。其迁移的工作流程为:
开始→导入验证转换→导入验证→验证结果转换→导入验证→备播迁移转换→备播迁移→保存源目标MD5转换→保存源目标MD5值→复制迁移数据→迁移判断→保存元数据转换→保存元数据→保存结果→导入成功反馈→结束。

图4数据的迁移流程
每一次数据的迁移转换,都要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流程,主干值班人员做到24小时不离岗,监视器上的屏幕保证10秒钟,刷新一次数据库,显示出最新的迁移情况。数据一旦迁移失败,系统会立即响应,提示报错信息,发出报错声响。主干值班人员立即操作,查看流程卡在那里,分析可能造成的失败原因。临时性问题,可以立刻启动重定向方式,进行手工定向,重新传输即可。有的是节目代码输错,就要马上通知相应的编辑人员,重新手动修改节目代码。还有一些就是存储的空间溢出、重复送播或重复归档等各种原因,就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以保证数据的准确到达,从而保证了安全播出。
随着电视网络技术的发展,主干平台从无到有,到成为制播网络的主要通道,地位可见一斑,在整个台的网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