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今夏首映的大片《碟中谍3》,斯特罗瑟·布林斯采访了声音编辑主管马克·斯特克金格尔。
就所有前期反应来看,2006年夏天应该是汤姆·克鲁斯的丰收日,这位国际级巨星无处不在——几乎所有的杂志封面、广告牌和电视上都有他的形象——派拉蒙公司也希望《碟中谍3》在2006放映季有好的表现。
《碟中谍3》的声音编辑主管马克·斯特克金格尔——他和克鲁斯—瓦格纳制作公司一起制作了《碟中谍2》以及《最后的武士》——认为制作这部影片是如此有趣而富有挑战性,但是压力也是巨大的。
“这是一部被派拉蒙公司视为2006年‘支柱’的电影,”斯特克金格尔指出:“他们拍摄了许多大片,但我估计这大概将是他们本年度最大的动作。这是一个开始,它将引爆夏季火热的电影市场。”
《碟中谍3》的拍摄花了很长时间,这也给影片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迟了几年,”斯特克金格尔解释道:“从《碟中谍1》到《碟中谍2》隔了四年,大家都希望《碟中谍3》也只用四年,但实际上却隔了六年。所以大家就有了更大的期望。”
好的工作气氛
对斯特克金格尔来说,观众们最期待的仍然是IMF特工伊森·亨特这次接受的不可能的任务。当然,特技是令人吃惊的,但对一部高投入的电影来说,这是必须的。
“通常在像这样的大片中,大部分出彩的机会在特技动作上,”斯特克金格尔解释到:“但在本片中,情节的设置同样精彩。剧情是很特别的,我敢说这是三部系列中最好看的一部。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同样片中也有大量的特技。”
要使《碟中谍3》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要求克鲁斯和他的团队完全信赖导演J.J.艾布拉姆斯。同样的,这种对同事信任、对工作热情的氛围有助于音频团队的创作。
“汤姆对J.J.艾布拉姆斯有极大的信心,相信他能够制作出一部出色的电影,”斯特克金格尔说:“正因为此,汤姆同意完全由J.J.负责影片的制作。制片人——在这部影片中非常重要——希望把片子做的尽可能豪华。当然,这要求也包括声音。因此,在他们的想法中,‘无论你要做什么’。从一个专业音频制作人员的角度来看,那就意味着尽管影片有特定的标准,我们仍然可以做一些独特而秘密的工作。”
如果这种来自克鲁斯—瓦格纳制作公司的“自由发挥”的气氛还不够的话,艾布拉姆斯在声音细节上的关注使整个声音制作团队省了许多事。他是一个明智的专业人士,在配音阶段甚至提供了一些《碟中谍3》的背景提示。
“J.J.是个彻底的狂热的声音爱好者,就我而言这是件很古怪的事,”斯特克金格尔解释到:“他确实支持大家对新的和不同的事物进行提问并去尝试。因为他要求你竭尽所能得做到高水准并富有创造性。”
过程
《碟中谍3》的大部分音频工作是在Soundelux公司位于加利福尼亚好莱坞和圣莫尼卡的棚里完成的,而对白、音效和ADR配音是在派拉蒙公司完成的。而录音混音师安迪·尼尔森和安娜·贝赫尔曼则在好莱坞的20世纪福克斯公司完成了混音工作。
建立声轨是和画面剪辑同时进行的,斯特克金格尔说这是他最喜欢的方式,但有时却无法做到。不过在《碟中谍3》里,他这样做了。在剪辑时,图像编辑玛丽安·布兰顿和玛丽·乔·马卡伊邀请斯特克金格尔和声音设计主管艾伦·兰克观看样片。
“有时候我们甚至直接看他们刚剪完的场景,”斯特克金格尔补充到:“一开始——因为安全问题——我们无法即时拿到样片。所以我们去他们那里,这样就可以看到尽可能多的部分。然后我们就试着制造需要的声音,J.J.基本上一直在听我们的作品。”
同时,为了满足电影产业的VIP们,一些场景被抽出来单独混合。虽然这是额外的工作,但它帮助声音制作团队更好的把握影片的声音。“因为像这样的一部电影需要巨大的宣传力度,所以我们会拿几个片段来展示给国外片商或者其他一些有放映权的人看。我们要先做那些片段的声音以及混合工作,尽管工作顺序被打乱了,但却可以更好的把握声音。”
因为图像技术在进步,所以越是小的场景就变得越重要,因此当画面在剪辑时,斯特克金格尔和兰克就能更进一步的提高声音的质量。“我们从动作激烈的场景开始,”斯特克金格尔说:“我们能够顺序进行创作、剪辑、设计并且缩混。我和艾伦——以及其他从事音频处理的工作人员——可以在AVID中的声轨上进行更好的处理。我们可以把所有的操作保存并通过AVID播放出来。”
在所有处理过程中,电影明星和导演都密切关注着每一步操作,参与每一次混音方案的修正或改动。“J.J.和汤姆在这方面很有经验。最值得高兴的是我们经常一次就成功。对我们来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关注细节和整体
作为《碟中谍3》的音编主管,就意味着必须关注每一个细节,再回头审视整部电影的声音规划。对斯特克金格尔来说,就是要平衡整体和细节。
“虽然那只是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很难——特别是对一些你很感兴趣的事情,”他解释说:“你必须知道如何取舍你的工作,这很重要。”
一旦工作变得舒适,“工作就有变化,”斯特克金格尔解释到:“某些人也许和我的做法完全不一样,但我做许多录音、编辑、声音设计等工作。随后,我就不做了,因为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我知道它听起来应该是什么样,有20个人竭尽全力的制作声音。但我必须一直监督着。在长时间与那20人的团队一起工作后,我就必须退出了。在这种长度、题材和进度的电影制作中,特别容易钻牛角尖。我感觉在越来越大的影像中,人往往会变得近视起来。我认为这个解释很适合这部电影,我们从小的声音和片段做起,然后再作大的声音和片段。最后,通过总的规划合成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
最初的声音
《碟中谍3》中的许多声音是慢慢发展得来的,这常常让斯特克金格尔和他的团队外出去寻找尽可能逼真的效果声。在上海拍摄的汽车追逐这场戏中声音的创作是这其中最有意思的。
南加州的El Toro机场,以前是一个海军飞机场,现在已经关闭了,他们在这里进行汽车声音的录制。“我们在飞机场呆了十几天,”斯特克金格尔说:“目标就是录出逼真的声音,当然,你首先得有合适的设备。我们有几辆崭新的陆虎汽车,这些车很大、很贵、声音也轻,单独一部根本得不到满意的效果。不过这很容易解决——把消声器拆掉就行了。这样一来声音就能用了,而且把主角的车表现得非常有动感。”
在追逐中的其他汽车的声音是通过变换消声器来得到的。“我们到店里去买合适的消声器。这就像验光师一样:‘那么,哪个更合适,A还是B?给B换一个别的共鸣器好了,’等等。在确定之前,我们把电影中需要的汽车声用各个车都试了一下。然后再把它们录下来。”
外景录音选用的是Sound Devices 744T带时间码的4轨数字录音机。“当我们录配乐时,我们就把两台录音机级联,这样就有8轨可用,”斯特克金格尔说:“话筒清单的长度简直无法想象——各种各样的动圈话筒和电容话筒都有。我们把所有的素材放在一个Pro Tools文件下,找出其中最合适的声音,有时还要把它们混用。”
外景地
《碟中谍3》中的异国风情是一大特色——有一部分是在当地实景拍摄的——斯特克金格尔和他的团队在拍摄期间就抓紧一切时机收集尽可能多的声音。最后,主要的音效和实用的现场声都收集到了。
“在罗马梵蒂冈有很多内容要拍摄,”斯特克金格尔解释到:“我们可以在现场进行同期录音。如果我们行的话,为什么不做?在上海也是这样,我们可以自己录音,也可以拿别人已经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