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着浓浓的春意,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设备展览会(CCBN2010)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来自组委会的消息,与CCBN2009相比,今年的CCBN展位面积增长6%,特装展位数量增长10%,国际展商参展数量增加10%;在用户组织方面,专业参观团数量大幅增加,会议注册参观人数短短5年时间数量翻了一倍;主题报告会吸引5000多人到场聆听,国际观众增加了33%。
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在CCBN主题报告会上指示,“三网融合对广电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广电应抓住这一机遇,加快从单一服务提供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型。” 他还特别强调了“两个服从,一个尊重”的原则,要求广电工作者服从国家利益,服从人民利益,尊重客观规律,给用户以全新的视听享受和方便快捷的服务。
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王联在“数字技术未来系列论坛”上公布了三网融合五年规划的时间表,按照“三网融合”协调小组要求的进程,4月份两个部委各自拿出一个方案,双方协调后上报领导小组审批;5月底完成试点方案的制定;6月份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工作。从今年到2012年是试点阶段,2013年-2015年是推广阶段。
广电总局广科院副院长邹峰在论坛上表示,目前广电运营商立足三网融合的关键主要涉及体制、观念、人才、经济、技术、积累等六方面,而这些方面都需要有创新。在国家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广电系统必须要用创新的理念、创新的体制、创新的技术来迎接三网融合。
张海涛指出,“三网融合不仅是对等开放互相准入,更应该是服务业态的创新”。他比喻,三网融合是“化学反应”,要推动广电以及电信两个行业服务业态的创新。
杭州华数的数字化改造以及双向改造被广电行业塑造成一种模式。“华数模式”的创新特点是“跨网络、跨屏幕、跨平台、跨地区、跨行业”,完全实现网络和平台的转换。另据了解,上海NGB试验也可以向用户提供具备“新业态”特征的服务。不过,对当地广电来说,最难的是如何实现“新业态”的“落地生根”,甚至是“开花结果”。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广电要实现发展模式的改变,必须首先完成体制的改革,人员思想的转变也需要一个过程。
在新业态的模式下电视频道不再重要,电视栏目成为业务的主角,并且在新技术的配合下节目不仅可以按照观众的时间来播放,还可以在电脑、手机等各种屏幕来收看。因此在广告中插播电视剧的商业模式将被打破,新业态的广电需要建立全新的商业模式。电视台的改革与电视网同样迫切。
对NGB战略最权威的预测,来自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作为NGB总体专家委员会委员,邬江兴在《NGB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按照NGB在10年内实现2亿用户规模的目标计算,网络、业务平台和系统建设费用每户平均1500元,网络建设的总投资将需3000亿元。
“NGB十年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2009-2011年实现骨干网建设,并在一些省市的三网融合试点中示范3DTV,建设NGB产业创新体系和环境;第二步,2012-2015年实现有线无线网络融合,实现天地一体化建设,将智慧家庭延伸家庭物联网范畴;第三步,201602-19年完成全网建设,同时完成监管网络的全面建设,建成国家网络文化传播和社会信息服务的主要基础设施。”
连续几年的CCBN,那些知名传统电信设备商,如华为、中兴通讯、UT斯达康、摩托罗拉等都展示了各自最新的三网融合产品、业务和方案。今年,爱立信、思科、大唐、普天、瑞斯康达等也悉数到场,且均高调标榜其已涉入NGB领域。中兴通讯在3月23日向业界发布了首个宣布推出“xPON+EoC”接入方案,并展出全程全网NGB整体解决方案。
正如北京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国务院三网融合专家组成员、NGB专家委员会委员李红滨所言,“NGB不仅是一张网络,而应该是连网络带终端,渗透到电视产业。”李红滨认为,通过借鉴iPhone智能手机能使欧洲3G业务提高40%的例子,说明NGB产业“不应将自己圈到一个机顶盒里,甚至圈在几个方案里”。他指出,“信息领域曾有60%的产值出现在电视里”。
编者后记
CCBN刚刚结束,业界就传出消息,上海、杭州、青岛、深圳四市最有可能成为三网融合的首批试点城市。
上海文广和上海电信合作推出的IPTV是目前国内用户规模最大,最成功的IPTV市场,上海总共350万宽带用户中,其中有100万已经选择IPTV服务,其渗透率达到26.4%。
杭州华数既有电信业务牌照,也有广电业务牌照,业务许可范围覆盖固定电话、移动电话、Wi-Fi、WiMax、宽带业务、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移动电视、地面广播电视等业务,被业界认为是“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三网融合运营商”。
“青岛模式”是最早得到广电总局高层肯定,并广泛推广其他各地数字改造。宽带接入方面,据了解青岛广电正在与青岛电信合作,租用青岛电信的宽带出口。
天威视讯已经分别在杭州和深圳的宽带接入市场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目前,深圳与当地电信也已经在开展IPTV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