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后奥运时代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与走向

2009-03-17 吉林人民广播电台 赵金厚 徐燕涛 依马狮广电资讯网


    就在北京奥运会开幕之际,一些国内外媒体就开始谈论有关后奥运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问题,此时,国内广电行业有关人士也对我国未来广播电视的发展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观点。那么,如何评述后奥运时代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与走向?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带有前瞻性的问题,对此,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要以科学的态度,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未来加以分析和探讨。下面:我仅从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层面就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要从这方面谈呢?我想大家知道,广播电视是电子科学技术的产物,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广播电视的发展说到底是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离开了广播电视技术,任何谈论广播电视的发展将是毫无意义的。当然,广播电视技术并不是空中楼阁,它的发展与进步是与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进程中的三个历史重要阶段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已经走过了50多个春秋,五十多年来,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重要舆论宣传工具,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大约经历了三个重要历史发展阶段。
    1.缓慢发展期:时间从1949年到1977年。这期间正值我国政治形势多变时期,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人民生活非常困苦。近三十年的时间,我国广播电视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整体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越来越大。那时的广播,人们听到的几乎是一种声音,政治高于一切。截至1977年全国只有60%以上的城镇家庭有收音机,电视机更是寥寥无几,只有够级别的人家或有条件的单位才能看见。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政治口号满天飞,是那个时代我国广播电视的真实写照。
    2.快速发展期:时间为1978年到1997年。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在不断地享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物质成果的同时,也不断地追求各种新的文化思潮。这时期广播电视如同国家经济一样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过去的公益事业单位已经向产业化迈进。广播和电视已不再是过去那种一个频率、一种声音、一幅画面的历史阶段。全国80%的家庭有了晶体管收音机,甚至有的家庭买了组合音响和非常现代的家庭影院,电视机开始进入普通家庭,由黑白变为彩色,而且尺寸越来越大。广播电视技术和设备也由过去的电子管时代,转化为更为先进的全固态、集成化更高的模拟电子技术。
    3.高速发展期:时间从1998年2007年。受国际大气候的影响和国内经济结构发展的内动力,我国国民经济从1998年开始,尤其是2003年以后,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再加上受北京奥运经济的影响,此时的我国经济如同高速行驶的列车,一泻千里,平均每年都以10~14%的速度增长,个别地区甚至高达20%左右。在这种大的环境背景下,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也如日中天。短短十年时间,广播电视已从模拟技术开始向数字化方向急速转变,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卫星、数字光纤、以及数字音频工作站和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各种先进数字化设备,源源不断地进入广播电视不同的技术领域。全国80%以上大中城市的电台、电视台的播录控系统已经基本实现了数字化。一些城镇家庭已开始淘汰显像管电视机,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先进、尺寸更大的等离子或液晶彩色电视机。广播与电视以各自不同的宣传方式和不同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地触及到国家政治、经济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截至2007年全国拥有广播收音机、电视接收机的人口总数分别为4亿和5亿。有线电视用户为1.5亿。数字电视用户2600万。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5.4%和96.6%。广播电视从业人员接近63万。广电行业总收入十几年来每年都以10%以上速度增长,仅2007年就为1300多亿元人民币,是2002年的一倍还多。
    我们之所以回顾上述历史,其目的就是在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对未来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起到一个很好的借鉴作用。通过以上不同数字,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广播电视发展的每一历史进程,无不深深打上了那个时代国家政治、经济的烙印,同时,也从中寻觅出我国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轨迹。
二.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技术领域所存在的问题
    经历50多年的历史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在我国广播电视发展的技术领域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
    1.基础投资过大:从1998年到2007年,我国各地广电行业用于事业发展基础投资每年都以极高的速度增长。记得上世纪末,全国省一级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节目频率和电视频道,大约分别为在四到五六个左右,而今,短短的几年时间,已发展到少则八九个,多则十几个。而且,其节目大都24小时播出。表面上看我们的事业发展了、壮大了,但是,只要仔细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我们每年的广告收入和大众关注度,大都仅仅集中在那么几个广播频率和几个电视频道上,有相当一部分广播频率、电视频道,每天每日都在不同程度地浪着国家的有限频率资源和电力资源,也同时浪费着我们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2.我国现有的广播电视技术整体水平还相当落后,存在着严重的新旧技术脱节现象:近几年我们把大量的资金和现代化数字化设备,基本上都投入到了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制作与播出的前端技术领域,忽视了系统的终端和中间技术环节,设备陈旧老化。一些地方广播中波发射台,老式电子管发射机还在运行,部分城镇上世纪九十年代架设的有线网,至今还在使用。这种情况给我们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从电台、电视台播控机房出来的高保真、高清晰的数字化广播电视信号,几经周折,到了听众和观众的耳朵眼睛里,声音和图像便走了样。
    3.全国广播电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虽然,这些年我国为解决偏远农村广播电视覆盖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但从整个技术发展来看,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并没缩小,城乡差距也在拉大。十几年间一些发达省份和东部沿海城市广播电视数字化已初见成效,而在那些欠发达地区,却仍为模拟信号的广播电视节目覆盖问题而苦恼。
    4.国家有关政策:国家有关部门对我国广播电视技术整体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和打算。在广播电视基础技术研究领域,资金投入和研发能力明显不足,一些人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思想比较浓厚,致使我们在广播电视许多技术领域仍长期依赖国外的技术和产品,这对我国的广播电视的未来发展是极其不利的。除此之外,我国数字广播发展思路还不明晰,不同地方、不同人士还存在着许多争议。
    5.综合技术人才缺乏:广播电视综合技术人才缺乏一直是困扰我们技术工作的一个难题。当前的情况是:面对各种新的技术,老同志不适应,新同志又跟不上来,经常是使的我们的技术工作处于被动局面。这个问题,在一些落后地区的广播电视部门表现的更为突出。
三. 对后奥运时代我国广播电视未来发展与走向的几点看法
    在经过十几年高速发展之后,尤其是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未来几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将进入适当的调整期。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称之为“后奥运时代”。所以,面对目前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我认为,我国广播电视未来的发展思路也必将有所改变,朝着更加科学、更加稳健的发展方向去加以推进。
    1.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是我国广播电视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广播电视从模拟转为数字是大势所趋,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最近十几年,虽然我们在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工作方面(尤其是数字广播)还存在着某些的问题,但整体上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一些沿海城市和部分发达省份数字广播和数字电视业务已相继开展起来,我省长春市也有几万个有线电视用户实现了广播电视数字化。现在,尽管国内、国际对数字广播发展标准还存有争议,但从全球来看广播电视向数字化发展总的趋势没有改变。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是我国广播电视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当前乃至以后一段时间,我们在发展广播电视数字化工作的着力点主要是在新技术的研究、推广与试验上,逐步完善现有数字广播与数字电视的基本功能,提升它们的中间环节和终端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系统技术品质上。在获得一定的成功经验之后再加以推广。由此基础上,有计划地向县域广播电视数字化方向拓展,并逐步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数字广播发展模式。
    2.广播电视将向多元化、多领域方向发展,媒体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二十几年前,人们在探讨网络广播、网上视频时,许多人认为那还是很遥远的事,今天已经成现实。几年前,数字音频广播(DAB)和数字移动电视(DVB-H)还是人们的热点话题,如今,一种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CMMB)又展现在我们面前,俗称手机电视。它主要是面向手机、PDA、MP3、PM4、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小型终端接收器等,可支持25套电视节目和30套广播节目,利用S段卫星实现天地一体覆盖,全国漫游。目前,这项技术备受国家广电总局推崇,计划于今年年底在全国300城市中开始启动。所以说CMMB的出现,不仅为我们广播电视数字化增加了新的技术手段,同时也为我们的广播电视向多元化、多领域方向发展开辟了又一个广阔空间。对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广播电视向多元化、多领域方向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各种信息的更加透明,媒体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这种竞争既有行业与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有行业内部的竞争,既有国内的媒体竞争,也有国外媒体的竞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竞争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繁荣。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