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制编播一体化网络

2008-02-20 何传威 依马狮广电资讯网


前言
  随着广电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视频压缩,磁盘技术的进步,非线性编辑系统,MPEG压缩系统的成熟,使专业视频从模拟时代逐渐走进了数字时代。在电视领域中采用数字技术,可使信号质量在节目录制、节目制作、信号传输和播出等各个环节得到保证,解决了模拟技术固有的噪声积累、信号衰减等难题。同时,也给电视台形成一体化的制编播网络系统创造了条件,节目的数字化制作、编辑、管理和播出已经成为各级电视台的必然选择。而网络化则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制作和播出效率。

  一体化的制编播网络系统具有播出效果好,成本低,可实现网络化,资源共享等优点。同时,硬盘播出取代磁带播出已成必然趋势。业界人士一致认为:节目的网络共享和硬盘自动播出是大势所趋,是技术工作的当务之急,是电视播出的最佳方式。

一体化网络如火如荼
  广西电视台:升级扩容  去年11月,广西电视台开始实施全台一体化媒资的升级扩容项目。在一期平稳运行的情况下,系统设计综合考虑了节目业务的高速增长,增配了存储设备的容量,增加了采集、编目工作站的站点数,提高了节目数字化以及完成节目编目信息注录的效率,并为了与之配套增加了相关的网络设备,以保证系统正常扩容所需的基础平台。至此,捷成世纪为广西电视台真正实现了面向全台业务发展的节目内容管理平台,从而建成了涵盖采、制、播、存、管的全面网络化、数字化的业务管理模式,达到了全台完美数字化运营的设计目标。

  该系统在内容管理上采用了底层数据库、中间件、应用服务器三层架构,存储管理方面采用了分级式的存储结构,在线存储和近线存储分别采用了IBM的高速磁盘阵列和磁带库,通过捷成世纪JDSM分布式存储管理软件,实现了节目文件在在线和近线设备间的迁移,系统中所有关键服务器均采取了冗余备份方式,充分保证了系统的安全可靠。

  2005年3月,广西台媒资系统一期圆满通过验收。两年多以来,系统运行平稳,设备状况良好,对台内音像资料的保存和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5年,在全国的卫视收视率排行调查中,广西电视台位列第6,全部频道在省内的收视份额占了近4成,广告收入3.3亿,原创栏目层出不穷,收视率更是节节攀升。随着节目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广西电视台的媒资扩容到了势在必行的地步。

  捷成世纪不但考虑到扩容设计如何与一期项目更好的兼容,还考虑了整个媒资系统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高效性。该系统采用捷成世纪媒资管理系统——JETSENMAM3.0作为整个项目的核心部分。它基于SOA的体系结构进行设计,是一个模块化高、适应性强、稳定可靠的应用系统。它满足了用户收集、保存、查找、编辑、发布各种信息的要求,为使用者提供内容访问的简便方法,从而高效地保存和利用媒体资产。

  天津电视台:共享开放  天津电视台适应广电行业未来发展的需求,为了提高节目制作水平,实现资源共享,优化制作流程,为《经济频道》以及《新闻专题部》建设了以数字化、网络化为基础的新闻制播一体化网络平台。实现了包括新闻节目收录、素材上下载、编辑制作、文稿编辑以及演播室直播等功能,并且提供了实用的工作流程监控和管理模式,提高了新闻节目制作水平和效率。

  为《经济频道》及《新闻专题部》所搭建的新闻制播一体化网络采用“核心——边缘”的冗余设计,选择AvidUnityISIS作为中央存储系统、Avidinterplay作为工作流引擎、iNEWSNRCS作为新闻系统的流程控制核心、CaptureManager作为节目收录管理系统、AvidNewsCutterXP和XpressProHD作为上下载精编和配音工作站、AirSpeed作为收录和新闻播出服务器,以及新奥特开发的采用MOS协议来实现演播室播出的字幕机、题词器的联动。整个网络化结构全面体现了共享与开放的新一代新闻传媒发展理念,实现了节目在采集、生产、存储、播出等各环节中资源的合理流通、共享和集中管理,使电视业务技术水平得以大幅度提升。

  天津电视台新闻制播一体化网络结构如图1。系统中上下载工作站及收录服务器采集的高码流素材,直接进入中央存储阵列,同时元数据信息由网络中的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进行存储;iNEWS可以进行写稿、审稿、并最终形成电子串联单进行演播室新闻条目的播出;AvidNewsCutterXP和XpressProHD对中央存储阵列中的素材进行个性化的编辑、配音及审片;网络中的所有设备都采用千兆到桌面的方式连入系统,独享1000M的以太网带宽;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包括采集、精编、配音、审片、写稿、审稿以及播出等,都通过革命性的iNEWS新闻文稿系统进行整合。

  整个系统设计是在满足天津电视台《经济频道》、《新闻专题部》各栏目的新闻节目制作与播出要求的情况下,充分考虑系统的可用性、稳定性、可靠性,同时兼顾系统的先进性、兼容性、可扩展性。结合天津电视台《经济频道》以及《新闻专题部》的实际要求,实现了与各栏目实际工作流程的高度结合和节目资源的共享,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安全可靠性方面,系统具有检错、纠错能力,并具备完善的应急方案,且应急操作安全、快捷;备份系统(包括通道备份)独立,防止了主系统出故障时对备份系统造成影响。

  在高效性方面,系统的软硬件设备配置能高质量地满足《经济频道》以及《新闻专题部》各栏目对节目资源调用的需要;同时也能满足电视节目存储数字化、检索智能化和其它生产管理和资源调度的需要。在整个新闻收录、新闻编辑和新闻播出环节中,采用统一码流(25Mb)、同一格式(MXF),确保系统的时效性。同时满足了新闻节目制作对节目资源调用的快速性要求,做到了节目及素材检索、浏览快捷、便利。

  在先进性方面,系统贯穿了整个新闻制播一体化的设计理念、设备选型及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不仅完全符合我国电视广播规范和有关标准,符合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潮流,完全适应视音频编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及系统中其他技术发展的要求,同时,借鉴和发展了国际领先的新闻制播理念,实现先进、高效的自动化新闻流程,同时提供了平滑升级到高清数字电视信号的采集、制作和播出,充分体现了系统的先进性。

  在开放性方面,整个网络具有良好的开放兼容性,系统支持主流的文件格式、压缩格式和相关的主流设备,完全满足卫星收录、节目编辑、新闻播出等需求。在制作领域,采用MXF格式作为文件封装格式,可以实现新闻制作系统与播出系统的良好互通性;另外,还提供了大量APISDK,可以针对具体要求提供本地技术开发,而且也可以为其他应用系统提供接口支持。

  在扩展性方面,系统不仅对现有业务规模的支持,同时又具备优秀的可扩充性能,当业务量和系统存储量需要扩充时,在不影响节目制作、播出的情况下,系统可通过增加适量的设备(如磁盘存储设备、交换机、工作站点等),进行系统的平滑升级。

  在平稳过渡性方面,目前搭建的新闻制播一体化网络,已经可以支持高清数字电视节目的制作、管理和播出,整个视音频网络系统具备平滑升级到高清的先进性。保证了系统升级后,原设备仍具有最大的利用率。

  在网络管理与维护方面,整个系统遵循操作简单、易维护;通过统一的网络监管中心,系统能对网络和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同时设备操作简单、直观、维护管理方便。所有日常维护工作能实现在线式操作,主要设备都支持在线热插拔。

  在网络自动化方面,整个新闻制播系统内的所有流程管理、节目编辑、节目审查、节目播出、文稿管理将全部实现网络化,以先进的网络技术,有力支持天津电视台各栏目的业务,提供先进的数字化、网络化、高水平的节目制作、播出管理业务平台。

  在节目制作与播出质量方面,都符合广电部颁发的国家标准GY/T107-92(电视中心播控系统维护规程),确保了整个通道各项技术参数达到播控中心甲级指标。

  西宁电视台:打造经典  目前随着IT技术以及数字化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台各个业务系统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也越来越快,为了满足新形势下节目制作、播出的更多需求,西宁电视台采用大洋公司自主研发的DMS,D3-Edit,D3-Post,D3-News,D3-MAM,D3-Air和汤姆逊K2视频服务器等一系列业内知名的产品和系统,确保了整个系统高效、可靠与开放的运行。

  大洋融合了卫星节目收录、节目制作、流媒体发布、视频服务器硬盘自动播出系统和媒资存储系统,将全台与节目文稿编辑、采集、编辑、制作、审查播出有关的部门和人员纳入网内,最终以一套完善的涵盖节目收录、制作、存储、管理和播出的“全程文件化”方案得到了用户的首肯。

  西宁电视台成立于1986年,由总编室、新闻部、专题部、经济信息部、制作部、技术部、播控部、发射台等8个部门分工合作,以《西宁新闻联播》、《夏都零距离》、《正午时讯》、《社会关注》等众多精彩节目吸引了一大批忠实观众,是打造日益开放的西宁市、对外展示蓬勃发展的祖国西部的生力军。同时,该台也存在着设备老旧、各个子系统孤立的问题,通过大洋技术上的力助,西宁电视台拥有了一个集采、编、播、存、审于一体

网络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