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浅析非编系统在节目制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2003-04-29 薛鹏 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技术部 依马狮网


    非线性编辑(简称非编)设备是目前电视制作领域中常用的一种设备,本人就非编设备在制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做一粗略的叙述。

一台非编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1)对信息的数字化、压缩和存储;(2)对存储的信息作标记;(3)并列和重新安排音像资料;(4)最基本的插入、剪辑编辑功能;(5)三层以上视频图像的基本特技编辑功能;(6)基于素材管理的检索功能。
    评价一个系统技术指标的好坏要看它完成一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试着在多个系统上做同一个制作程序,比较一下那一个更方便、更迅速、更直观。以修剪为例,看看有哪几种修剪方法可供你选择?是不是可以准确地打出入点、在时间线上拖拉等修剪方式?是不是可以方便地精确到帧地修剪多轨、单轨和插入编辑?
    通过简单的比较,就可以对一个系统的性能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评价了,然后再从技术角度分类别地考察系统的各项功能。由于不同厂家的产品面向的应用层不同,用户在考察时应该有所侧重。
    1.素材管理
    和高效而全面的编辑功能不可分割的是素材的管理。怎样存放素材?怎样观看、整理、查找、索引、移动及备份你的文件?批采集处理是非编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批采集处理有两个好处:第一,你可以一次登录磁带并挑选好几段画面进行打点,而不用上载一次打一次点。节省很多时间;第二,批采集处理允许你自动以高画质要求自动重新对素材进行采集。
    2.将剪辑和特技融合在一起
特技制作是一个编辑系统的关键部分,能否将剪辑特技和3D功能融合在一起,正是专业系统和非专业系统的区别所在。一个专业的非编系统由于硬件板卡的支持,可以方便地修改各种特技参数并实时预演特技效果,无需生成,使用十分方便。而且一般均可以外挂第三方应用软件,并支持素材的互相引入,大大地丰富了系统的制作能力。
    一套非编系统中所包含的常规特技种类应该有过渡特技、运动特技、DVE、分层和键控特技等。 
    3.音频功能 
    系统是否支持行业标准的44.1kHz和48kHz取样率?是否同时有数字和模拟音频信号输出?它能支持多少路的输出和输入?在确定了这些答案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之后,才能进一步检查音频的编辑和处理功能。包括是否支持电平和声像位置的分别调节,波形显示的速度是否跟得上你的检索,实时均衡等功能的使用是否简单。并检查系统是用什么方式来进行音频数据流同步的,以最终确定什么样的系统适合自己的要求。
    4.系统的兼容性
    非编系统中最重要的三种视频格式有基于Macintosh的QuickTime的MOV,基于Windows的AVI和用于跨平台文件交换的OMF Interchange。OMF是一个开放的数字媒体在不同平台之间的交换标准,它是200多个厂家合作的成果。现在国产支持OMF的产品较少。 
    5.开放的解决方案 
    开放性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会令顾客重复投资。所以系统的开放性也是用户考察的一个关键。开放性:系统是否使用标准计算机平台?系统是否提供与其它系统互联的标准接口?系统是否可以使用现成的硬件? 
    6.备份
    通常在正常的制作完成后,我们会将成品节目下载到播出带上,而后就会删除机器中的相关素材(如果你的存储空间足够大,就可以同时保存多个成片及素材)。因此,当用户的应用环境需要长时间保存大量的节目成品或素材时,在全面衡量存储介质的性价比后,我们建议可以使用数据流磁带作为硬盘存储的补充,比如为系统增设一个Exabyte、Digital Linear Tape驱动器等。

不同的非编系统在节目制作中的不同处理方法
    本人因长期使用多种非编系统编辑制作节目,故遇到过很多制作中出现的问题,下面就几个有特点的情况来与大家共同讨论。
    1.节目的上下载
    因为这些是最基本的功能,国内外的非编系统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在操作界面的友好程度上存在差异。前几年的产品上下载的功能比较简单,例如打出入点;现在的系统中都相应的加入了批处理功能,用户可以同时选择多个片段进行采集,省去了很多重复操作的时间。
    2.素材管理
    这是任何一个非编设备的重要环节。节目制作的快慢,素材的搜索,存储空间的管理都取决于此。国内的非编设备采用中文界面,并且排列清晰明了,素材还可以以中文名称命名,这使得用户查找方便。国外的一些产品,在列举素材的详细资料时非常细,而且还可以有选择性地选取列表的种类,把不想看到的素材类别筛选掉,使我们更快地查找(AVID的素材管理即是如此,这也是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的不同之处)。
    3.时间线上的编辑
    闪白闪黑是节目制作中最常用到的一个简单特技,然而国外和国内的制作方法上却大不相同。在使用国外的非编系统时,只需在要做闪白或闪黑的地方做一个截断,把闪白闪黑的特技施过去,然后调节特技的时间长短及背景的颜色即可(以Avid Media Composer为例)。在国产的非编设备中(以索贝的创意21为例),需要在时间线上找到要做闪白或闪黑的地方,做两个截断,中间的那一部分为特技的长度,选中它,添加内部特技,做一个淡入淡出,而后再添加一层背景层,在做过两个截断的地方打上出入点,在其内设置背景层的颜色,或白或黑。这样一个闪白或闪黑的特技才能完成。简单地说就是利用画面本身的淡出淡入透出下面的黑白底。
    4.视频的变速
    在国外产品AVID和国产索贝中,其做法都不是十分复杂,相比较而言,索贝的简便度优于AVID。使用AVID需在原素材上选择要变速的片段,打上入出点,然后在变速的选项中调节视频的速度,点击OK键,系统会自动生成一段调节过的视频新素材,拖到时间线上使用便可。早先的国产非编系统中,变速是通过在原素材窗口中打入出点,在旁边的选项中选取变速的参数(如50%、150%等),原理和AVID差不多,但索贝创意21简便了这种方式,我们只需在制作中选中要变速的视频片段,然后通过调节游标来拉长或缩短时间线到相应的位置(比如变慢就把游标往后移动拉长时间线,变快就把游标向前移动缩短时间线),选择按扭“变速到游标”即可。素材库中不会出现新的素材,如果想重复使用,按住Ctrl键,选中已变速好的视频,拖动到新的地方,复制即可成功。
    5.特技的调节
    如果一个厂家把它的非编系统中的特技按当今流行的样式尽可能全的提供给了你,这虽然能给片段的特技制作带来一些方便,但特技的可调节性很差的话,给节目带来的也只是一些死板的效果,并且扼杀了制作人员的想象力,使制作片子成了一种呆板无趣的工作。相反特技的可调节性很灵活、很全面的话(这与产品的编程人员怎样来开发非编板卡的功能有关),加上你的灵感,那么编辑设备就会变成你手中的一只画笔,任你自由地展示你的才华。国外的几种非编系统在这一方面确实领先于我们国内产品,这可能跟非编板卡的出生地都在国外有关吧。比如Avid Media Composer,它把每个特技的基本要素几乎都考虑在内,使用户能轻松自如地完成每一个导演想要的效果,而不必使用厂家给你的那些呆板的可调节性少的特技。本人在使用Avid时,一个3D+Picture-In-Picture(画中画)的特技,就可以完成几乎所有的二维视频+少量三维的运动特技。相比之下,国内的一些系统在使用一些优秀的板卡时,因为软件的开发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