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耕耘音频二十载 衣带渐宽终不悔-记安恒利(国际)有限公司副总裁曹荣臻

2003-01-07 本刊编辑部 孙临霞 依马狮商务网


耕耘音频二十载 衣带渐宽终不悔-记安恒利(国际)有限公司副总裁曹荣臻
    “相对于视频,音频市场很小,大概只有视频的十分之一。”然而,安恒利(国际)有限公司副总裁曹荣臻却就是对这十分之一情有独钟。从中国改革开放起步时偶尔入行起,曹荣臻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无怨无悔。这期间,中国的音频事业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曹荣臻风雨兼程,也由一位普通话讲得半生不熟的香港音乐人成为一家已经在中国本土扎根、开花并结下丰硕果实的大型专业音响公司的核心领导人。
二十多年的沧桑,曹荣臻经历了无数的变化,体验了不尽的酸甜苦辣。曹荣臻和他无数的音频同路人所走过的道路相加,也正是中国专业音频走过的发展之路。
 
从“软件”到“硬件”
    曹荣臻的现代思维里,习惯称音乐、歌曲等节目叫“软件”,而录制节目的设备叫“硬件”。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的“软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当时曹荣臻所在的华纳唱片公司就特别重视中国这个刚刚起步的市场,正与香港唱片公司合作把中国音乐介绍到国际上去。两家的合作使得港人曹荣臻有机会经常往来于内地,并进而结识了许多中国大陆的音乐好友,包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之一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陈钢。当时,香港唱片公司有个德国籍老板克劳斯·海曼,他的日本妻子西崎崇子是一位很有名气的小提琴手,她在上海听了《梁祝》,一“听”钟情,于是购买了曲谱回名古屋录制,但就是录不出理想的效果,只好来中国录音。协调工作就“历史性”地落到了曹荣臻这位普通话半生不熟、但却特别敢讲的香港人身上。而现在《梁祝》之所以在国际上享有如此高的声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段录音在国际上所带来的影响。经过多次类似这样的经历,曹荣臻一步一步地加深了对内地的认识,逐渐对内地发生了兴趣。与此同时,曹荣臻也掌握了许多录音器材硬件的知识和经验,这也就成了他今后事业的起点和基础。
    曹荣臻也生逢其时,正赶上了中国广播由单声道走向立体声,这是中国广电行业的第一次大商机。当时,中国电视刚起步,电影倒是比较成熟,但影片不多,广播是最广泛的信息和娱乐方式。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广播也得到较大发展,由过去的单声道转向立体声。由于立体声质量高,相应的立体声录音器材就有较大变动和较高要求。这种基础性设备的改革带动了整个行业对音频器材的需求。
    当时的香港唱片公司也有一个音乐器材的邮购公司,其主打产品之一Studer销售很好。后来厂家决定自己成立了独立的远东销售公司,脱离了香港唱片公司。面对中国大陆、甚至东南亚音频市场的崛起,香港唱片公司决定大力发展自己的音频器材销售业务,东山再起,组织了音响顾问公司。而这个工作又历史性地落到了既了解内地音乐、又有很多朋友,而且还熟悉音频器材的曹荣臻身上。从此曹荣臻步入了音频“硬件”领域,并且这一干就执着地随中国专业音频业走过了20年。
 
早期有种使命感
    如果说音频从单声道转向立体声为曹荣臻提供了入行的机会,曹荣臻比较被动地步入专业音频“硬件”业,那么在中国的音频从立体声向多声道转变中,曹荣臻则更多地感到的是一种使命感。当时的中国正逐渐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走出来,电台转到立体声播出之后,很快对录音也提出了多声道制作的要求,音乐龙头中国唱片社也进行相应的改革。但当时的设备基本都是苏联以前留下的笨重的录音器材,很多技术人员对多轨调音台、四段EQ、多轨输出、返送等新概念都懵懵懂懂。曹荣臻在把国外先进设备引进中国的时候,也带来了先进的音频技术。曹荣臻向我们介绍说:“那时候,每卖一批设备,就需要为购买的技术人员上课,仔细地讲解,手把手地教。当时真觉得自己肩负着一种使命。”
    在这期间,曹荣臻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为中央电视台搭建了多声道录音棚,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多声道录音棚之一。中国在这方面发展很快,一下子就到了同期多声道制作,给音频器材市场带来了又一次好机会。
    与此同时,剧院在中国也发展起来。曹荣臻参与的一项标志性的工作就是中国大剧院。当时,为赶一部大型音乐舞台剧的演出,总政歌舞团非常需要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来搭建中国大剧院音频系统,包括录音棚、卡带复录系统和音响系统。曹荣臻当时的竞争对手竟然就是安恒利。几番唇枪舌战之后,两家公司最终各得一半,音响顾问拿到了音响系统的设计与建造,这是中国第一套4分频的进口音响系统。也可能是不打不相识,曹荣臻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与安恒利合作,并最终成为了安恒利的核心份子。
    紧接着,曹荣臻又跟安恒利进行了一场竞争,以SSL赢得了中国唱片社在北京和上海的改造工程。在这过程中,SSL也逐步认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便说服曹荣臻加盟,负责新成立的SSL远东有限公司,专门销售SSL产品。但是在SSL远东有限公司做了一段时间,曹荣臻觉得做单一的一家音频产品不适合自己喜欢变化、喜欢开拓的性格。于是,曹荣臻自己成立了力源公司,专门代理销售Genelec、Nexo等各种音频设备。在力源发展的过程中,力源与安恒利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力源公司与安恒利合并,以便更好地整合资源,开拓市场。昔日的竞争对手终于走到了一起。
    后来,曹荣臻还参与了人民大会堂、新疆人民大会堂、空政歌剧院等多家剧院音频系统的设计。而此时,社会上也逐渐地形成了一个大众化的音响市场,覆盖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而不仅限于广播。而这其中,体育场也成了多功能的娱乐集会场所,音响系统成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要求的音响器材也比较高。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繁荣,孕育出中国的音响批发市场,从安装、工程发展到出现零售市场,而民间也出现了迪厅、歌舞厅、卡拉OK,购买行为由政府到了民间。到80年代末,出现了音响市场火爆的局面。
 
困惑之中求奋进
    任何事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曹荣臻也曾有过困惑。在曹荣臻的观念里,安恒利不仅要满足客户的要求,还要为客户提供先进的技术信息。然而,安恒利在推广杜比声音制作时也遇到了困惑。1986年,开始推广杜比声音制作,但因为没有人真正欣赏过杜比电影,没有体验过杜比电影的音响效果,很少有人问津。一直到了6年后北影和上影建起杜比声录音棚,引进了《超人》和《霹雳舞》这两部电影、并取得巨大成功后,杜比声才在中国站稳市场,杜比立体声音才得到认同。
    1987年,卡带(录音机)被限售,而当时卡带正是安恒利主要推广的产品。那一年,公司的损失达30%。经过这次挫折之后,曹荣臻开始在产品选择上,力求全面、多样化,这样即可以提供一项音频工程的全面配套设备,又可以在产品销售上互补,应对意外。
    安恒利之所以能发展,很大程度在于公司领导的远见卓识。这从1989年的那场风风雨雨看得最清楚。当时内地生意基本上停顿下来,只有香港和东南亚市场,但市场小,发展潜力也很有限。许多公司退出了,很多原来从事专业音频器材的人要么改行、要么去国外发展。何去何从?包括曹荣臻在内的安恒利高层也谈论开了。经过讨论,最后大家得出的结论是:“这个行业仍然是我们的兴趣所在,一定要做下去;不但要做下去,而且一定要做中国市场。”
    困难没有持续多久。到了年底,中国生意恢复正常,而且由于没有竞争对手,生意更加好,坚持下来的安恒利终于笑到了最后。经过这次大落大起,安恒利更加坚定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并做出了一个战略性决策:安恒利今后要做一个中国的公司!从那时起,安恒利逐步成立了上海、北京和广州办事处,培养中国本土的合作伙伴,实行本土化的销售、推广和技术支持,以中国为大本营来发展自己的事业。
    恒心和毅力不断结出硕果。安恒利在上海做过体育场,又参与了上海八运会,起先的客户后来成了朋友。而正是这些上海的朋友让安恒利更清楚地了解了中国的相关法律,帮助安恒利在中国扎下根来。如今,上海安恒利有着完善的行政、财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