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传媒业新型市场主体的逐步确立,传媒业开辟安全的投融资渠道、建立有序的传媒资本市场的呼声日益高涨。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传媒资本市场的脚步声临近了。而在电视领域,以广东电视台为代表的“粤家军”早已借助于在新媒体产业的战略布点实现了与资本的“亲密接触”。
下面一组数据记录了广东电视台开拓新媒体市场的坚实足迹:
2004年11月1日,车载移动电视正式开播;
2005年5月,手机电视试播;
2006年1月1日,广东数字付费电视欧洲足球频道、英语辅导频道、真人秀频道、高尔夫频道正式向全国数字电视用户开放;
2006年6月28日,地铁电视进入正式运营阶段;
2006年8月获得全国性的IPTV牌照。
从2004年到2006年,广东电视台以令业界惊讶的速度完成了新媒体的谋篇布局,构建了一个包括以上几种电视新媒体形式和SP、网络视频、新媒体内容研发、新媒体节目加工制作等业务在内的比较完备的新媒体产业格局。
众所周知,新媒体是一个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长效产业,而传统电视媒体的资本和现金流都非常有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广东电视台缘何能够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打造出新媒体帝国的雏形?台领导一言以蔽之:“就是缘于我们在资本市场的抢先发力。”运营新媒体业务,就应创新体制和机制。在确保新媒体国有控股和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对可经营业务实行股份制改造,大胆地引进社会资金,某些具有很大成长空间的项目甚至吸引境外风险投资。不同的新媒体业务分别由不同的合资商进行投资,分担风险。
移动电视 2004年11月1日正式开播的车载移动电视是广东电视台与社会资本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我们在省内建立了两个发射点,引入了民营资本,成立了广东电视移动传播有限公司,制作、播出、终审权方面由电视台来掌控,而合资公司则参与市场营销和商业操作。与此同时,安装并有效覆盖的各种车辆及视频终端达6万个以上,频道运营的经济增长点将远远超越单一的广告创收。五年内,希望在实现常规收入外,还能通过股权增值甚至是上市来达到更大的赢利。”
手机电视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媒体业务的发展,我们在手机项目运作之初就特别注意运营制度的创新,目前传统电视媒体自身还不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这不影响在运营新媒体业务的子公司层面探索引进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因此,我们与民营资本共同成立了广东电视移动传播有限公司,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合作方提供,电视台控股,实行制播分离,台内负责编辑部,进行内容的管理,合资公司进行经营业务和市场的扩展,我们和移动运营商合作,建立特有的合作模式和市场推广经验,利用我们的内容优势快速推进手机电视。目前,手机电视已开播了两个频道:一个是专门为手机用户设置的“天声手机频道”,另一个是广东体育频道。”
地铁电视 2006年6月,随着广州地铁电视传媒有限公司成立,广东地铁电视正式投入运营。该公司由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两家大型国有企业合资经营,根据协议,广东电视台拥有广州“地铁电视”25年的经营权益。目前广州有四条地铁线,客流量每天平均100万,在广州地铁的一号线和四号线已经安装超过了5000台“地铁乘客信息服务”视频终端。到2010年,广州地铁将建成九条地铁线路网络,每天客流量预计超过300万。
数字电视 在2005年6月,广东电视台出资成立了广东南广传媒数字电视有限公司,积极主动地开展数字付费电视的业务。在确保掌握节目导向的前提下,在频道运营方面引进民营资本参与投资运作,甚至还吸纳了IDG2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各数字频道分别成立项目公司,合作双方按照各自投入资金的比例进行利润分成。从节目开发到后期制作主要由民营节目制作商完成,广东电视台则承担了节目审查、编播及频道策划、运营、管理等工作。
在数字付费电视的运营过程中,我们也试图在国外数字付费电视的经验之上,结合中国电视观众的实际,探索多种赢利模式,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付费电视模式。其中,《高尔夫》频道在投资商白马广告有限公司强大的市场网络支持下,也开始了对市场和资源的整合,其别出心裁的高尔夫球场会籍与频道捆绑销售的方式,成功地锁定了高尔夫受众市场的核心消费群体,实现了精确营销的目的。这在我们传统电视的运营中是难以想象的。”
“广播电视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也再次明确了“扩大投融资渠道,推进国有广播影视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降低准入门槛,支持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广电产业。”等内容,这给引进新的不同领域的投资者点明了方向,同时给操作带来更大的灵活性,也表明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正在以积极推进改革发展的态度处理传媒与资本的关系。
广东电视台已经通过与资本的联姻形成了新媒体产业的良好开局,未来广东电视台将通过更加稳健的资本运作,将广东台的新媒体产业打造成业内的领头羊,并借此实现广东电视台由电视媒体到全媒体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