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对观众的影响是通过多种途径实施的。通过新闻的内容,把思想和事实直接表达出来;通过新闻在整体编排中的位置,与前后新闻的联系,与提要及编前、编后语的关系来体现新闻的价值和意义。
编辑的思维运行方式应当是“求同存异”,分清轻重缓急,分类、归纳 、整理,去粗取精,加工后突出主题、深化主题,最后用新闻编排的形式将媒体的报道思想表现出来。许多新闻在内容上有着某种相关因素,编排就是要通过恰当的组合使这种联系明确地体现出来,并通过新闻之间的联系和撞击产生新闻事实以外的意义。如果编排结构不合理,新闻之间的联系就可能被忽视和割裂,削弱整体报道和实际效果。
编排时要通过合理巧妙的搭配排列,实现整体优化即从整体效益上超过单条新闻效果之和。优化组合是阐述新闻之间的联系的有效手段和编排技巧。在编排组合时可根据情况采用同类组合、对比组合和相关组合。
一 同类组合
同类组合就是把题材相近或内容相同的新闻排列在一起,如相同的主题,相同的报道对象,相同的特点等。组合排列是为了突出其中同一的方面。把几条题材与主题的都相同的新闻编排在一起播出,造成一种声势,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或是将几条集中报道某一类似事件或某一地区的新闻编排在一起播出以引起观众的注意,同时形成了一个大的新闻篇幅,有较强的冲击力,观众也从中获取了足够的新闻信息。比如:几条新闻分别报道几个地方夏收夏种的消息,这是相同主题;几条新闻都是关于教师节前后各地为教师办实事的报道,这是相同的报道对象;几条新闻一致赞扬领导干部纷纷带头下乡扶贫,这是相同的特点。同类组合绝不仅仅是1+1的概念,组合之后,新闻之间的凝聚力大大增强了,整体报道的气势和力度增强了,剔除了单条新闻相互重复的部分,节约了时间,增加了信息量,使整个报道更加精炼。
二 对比组合
对比组合就是把指把几篇内容有矛盾性的稿件组织到一起(或集中到同一个标题下),通过对比把事物的矛盾性质凸现出来。这种方法要比单条稿件更具说服力。通过对比,扬善抑恶,肯定一方,否定一方,把事物的矛盾性质揭示出来。对比手段的运用,使观众认识事物的过程由渐进的变成跳跃的,一下子明白、醒悟或搞清楚了一个问题。对比编排比单独编发具有更大的说服力和教育意义。同一类型的消息连缀到一起,形成相应的声势;对比式编排是将正反两类有关联的消息对应,显示出鲜明的褒贬色彩,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如“美国发生白人警察枪杀黑人无辜平民”的新闻和“美国指责某国人权状况不佳”的新闻进行对比编排,就可以凸现出美国在人权问题上实施双重人权标准及其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的霸权主义嘴脸。再比如,用对比方式表现两个地区领导作风的不同,一个地区的领导是大事小事都开会,大会小会天天开,开会的人迟到,睡觉,看报纸,认真听会的寥寥无几。另一个地区的领导轻易不开会,开会要求准时到,开短会。解决问题,与会者全神贯注,认真记录。一褒一贬,对比鲜明,道理不言自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 相关组合
相关组合就是指根据新闻的需要或编辑表态的需要将几条具体内容不同,但存在内在关联的几条新闻编排在一起,形成一组,增加强势。新闻之间的内在联系可能是因果关系,可能是呼应关系,可能是述评关系、可能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选取甲乙或更多消息中的共同点或不同点进行综述,把相关新闻组合排列在一起,能让观众全面地了解事物的各个层面,了解各方的态度的反应,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事物的整体面貌。如美伊战争期间,《新闻联播》常把美国的态度和伊拉克的反应组合播发。在对伊拉克武器核查的过程中,又常把伊拉克的做法与美国的态度组合编排。例如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世界报道》,曾将《我外交部发言人就日本教科书问题发表谈话》、《日本政府审定通过右翼教科书遭到强烈反对》、《韩国政界强烈谴责日本审定通过历史教科书》以及《专家访谈:谎言不能掩盖事实》四条稿件编成一组,表明我国政府的态度得到日本国内及其他二战受害国的支持,增强了反对日本审定通过右翼历史教科书的意见的强势。
编排不是各条新闻的随意拼凑、组合,而是根据新闻的内容特点,按照一定的意图,赋予它们的一定的表现形式。新闻编排一方面受内容的制约。但反过来又对内容产生很大的影响。合理的新闻编排,能极大地增强新闻的表达力和影响力。
总之、新闻编排的方式是千变万化的,虽有一定规律而言,但规律也是一成不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认真构思,根据当前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对每条新闻进行选择、分类、排序,决定新闻的播出形式及运用合适的手段和技巧。要想编排好电视新闻,必须懂得与宣传心理学、宣传艺术学密切相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及如何将“规律”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来。要编排好新闻作品,手段和技巧是很重要的,它是一门艺术,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与实践。优化组合只是新闻编排诸多手段和技巧中的一种,只要应用得当,编排的新闻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