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赚不了钱,甚至要赔钱,还执意要出版《跟着台达盖出绿建筑》这本书。台达这是怎么了?难道是钱多烧的?
台达确实是挺有钱的,自1971年成立以来,年复合成长率高达31.0%,仅2016年一年台达集团总营收就达到了77.82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电源管理与散热解决方案厂商。
台达能够有如此好的业绩,与集团创办人郑崇华敏锐的生意头脑、聪明、勤奋、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一般来说,功成名就、有钱之后,有些企业家会有出书的意愿。目的不是为了卖书赚钱,而是为了把自己的奋斗史、成功历程写下来告诉别人,给自己扬名、满足虚荣心。
但《跟着台达盖出绿建筑》这本书谈的是台达11年来践行绿色建筑的经验心得体会,与企业家自传无关、与公司主营业务也关系不大,那到底为什么要出这本书呢?

封面人物:台达集团创办人郑崇华
在说出原因之前,我想再延伸一下。台达不仅出这本书不赚钱,就连书中讲述的、坚持做了11年的绿色建筑,也没赚钱,为此还贴了不少钱。
贴钱也要做绿色建筑
自2006年,在创办人郑崇华的倡导下,台达就开始宣传和实践绿色建筑,11年间,在全球陆续自建和捐建了26栋绿色建筑,是打造最多绿色建筑的企业。同时台达还连续多年冠名赞助了“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事实上,不只是冠名,台达还让竞赛得奖作品在实践中落地。
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很多学校都被震毁,2009年竞赛就以重建学校为赛题。此后,台达根据此次获得一等奖作品的架构,在绵阳捐款援建了杨家镇台达阳光小学,这也是灾区第一所全校式绿色建筑校园。
该小学设计师,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副总建筑师曾雁表示,这些项目既培养了大批绿色建筑专业人才,也发挥着良好的工程示范跟先进理念传播作用,可以说,竞赛本身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绿色建筑行动。
此外,台达还把绿色建筑作为开放展示与创作题材,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推广。如2015年台达举办了绿筑迹展,带着台达盖绿建筑的经验,在法国大皇宫举办“绿筑迹-台达绿色建筑展” ,透过展览分享到国际,2016年移展到北京清华美院,結合綠建築與中國人文思維,进一步丰富展览。
以上做的种种,台达都是无偿付出的。
本书总策划、台达品牌长郭珊珊表示:围绕绿色建筑,台达11年来一直在坚持,做了很多工作,也付出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目的就是为了增强社会的环保认识,让更多的人了解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环保效益,并逐渐参与其中,维护永续生存。《跟着台达盖出绿建筑》一书的出版也是为了延续此理念。

本书总策划、台达品牌长郭珊珊
不为作秀 只因深刻体验
事实上,近年来不少企业都在倡导环保,其中不少是因为现在全球环保理念盛行,企业希望通过环保宣传自身和销售产品,但像台达这么贴钱做绿色建筑、做环保的还很少见。
此外,与很多企业不同的是,台达早在40年前就开始倡导环保,将“环保、节能、爱地球”作为企业的经营使命。而那时社会远没有今天的环保意识。
当时台达创办人郑崇华在各种公开场合大讲环保,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一个怪人,不谈产品、不谈效益,谈什么环保,有什么用呢?
对啊,有什么用呢?为什么郑崇华那么早热衷环保、热衷绿色建筑呢?
郑崇华说是源于人生境遇的深刻体悟。
在创立台达之前,郑崇华在美商精密电子(TRW)工作5年。到任之前,被派到美国受训三个月。在美国,电镀厂排放的废水都蓄积在大池子里,每隔几小时就放入化学药剂处理有毒物质。排放到河里之前,还得再三确认。只要环保单位在河口抽检到有毒物质,工厂就会被重罚甚至停工。
培训完回到台湾工厂后,发现厂里为了节省成本,废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附近农田。由于有毒物质含量只要个位数的百万分之一,就可能致命,这让郑崇华彻夜未眠,第二天就告诉了外籍总经理的这事的严重性。总经理吓坏了,让他赶快把废水处理系统建立起来。
就这样一点一滴的人生经验,再加上后续看了一些环保书籍,如《四倍数》、《自然资本论》、《从摇篮到摇篮》等,给了郑崇华很大启发,于是开始倡导环保。后来又阅读了《自然资本论》,跟随书中介绍的步伐,郑崇华实际走访了书上介绍的绿色建筑,从而爱上并走上了绿色建筑之路。
这是一本理科生写的感情故事书
郭珊珊表示:由于建筑是消耗能源的大户,占能源总消耗量1/3,因此这些年台达开始聚焦绿色建筑做深做透,具体落实在校园、住宅,甚至临时性建物。至今已获得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颁发14张LEED全球认证。
绿色建筑师法自然、因地制宜,除了环保,更拥有返璞归真之美。台达希望藉由《跟着台达盖出绿建筑》这本充满大量真实图片的书,能让读者仔细品味,台达多年来学习绿色建筑的旅程,以及打造20多栋绿色建筑过程中不为人知的故事与推动心得。
而书中各章节延伸的12支绿色建筑微电影,参与其中的知名学者与建筑师,更以导读人的方式,以真实影像,带观众回到当初规划绿色建筑的场景,领略台达努力实践环境理念的初衷,期望能让更多人亲近绿色建筑,了解它的好处,扩大绿色建筑的影响层面。
对于此书,负责出版的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大百科出版社主任李鹏表示:这本书不像是一本建筑或科技类书籍,而更像一本讲生活理念和态度的书。同时他还像是一本理科生写的感情故事书,朴实、真挚。希望通过这本书,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绿色建筑行列。

打破两个误区
这本书打破了人们对于绿色建筑的两个误区:
首先,建造绿色建筑是昂贵的。
事实并非如此。
以台达第一栋自建的绿色建筑台南厂为例,成本只比一般新建厂房多约15%,其中很大因素是源自当时找不到合适的环保建材,一旦绿色建筑成为房地产主流与施工标准,建材供应问题改善后,成本可大为降低。
此外别忘了,从节能减排的省钱效果来看,推广绿色建筑的收回成本只是时间而已。据统计,光2016 年经认证的绿建筑,就节电 1,520 万度,约当减碳10,027 吨,过去七年来,高效节能产品与解决方案,累计为客户节省208亿度电。台达美洲区总部绿色建筑大楼,屋顶太阳能发电量已经大于建筑用电量,逼近“净零耗能。”
其次,普通人也可以改造房子。
一般人以为,绿色建筑事需要政府或大公司要做的事,其实普通人也可以做。
书中说到了台湾绿适居协会理事长邱继哲把自己家打造成了“平民绿建筑”。他在墙体中置入松木、岩棉、玻璃球、泡沫玻璃等防火隔热材料,在利用双层窗和百叶窗帘的调节,达到室内降温效果。全家每台冷气都装电表,监控用电情况。
邱继哲强调,即使没有改装预算,只要懂得白天关窗挡住热空气,用前一晚余冷加电风扇支援,并开启厕所或厨房得抽风机,就能维持室内空气循环,也降低了湿度,等晚上回来再开窗,就可以减少屋子闷热感。怕窗户挡不住阳光,加层窗帘,就能减少受热。这些都不花什么钱,一般人都可以做到。
付出就是收获
过去11年,为了绿色建筑,台达付出了很多,但也收获了很多。
如在实践过程中,为了实现更加绿色节能,台达专门进行了技术研发,衍生出了楼宇自动化解决方案、线上监测智慧软件、能源存储与管理系统等一系列新产品。
而其投入或赞助的绿能竞赛或环境倡议活动,更成为旗下业务单位与经销伙伴得最佳推广场合。一来替企业营造了正面形象,二来也因此获得了不少订单。
不仅如此,除了帮地球减排,绿色建筑还让员工获得了舒适的工作环境,增加了亲近自然生态的机会,由此产生的高满意度与认同感,更是企业主花再多钱也买不到的无形收益。
期待通过这本书,让政府、企业、个人都能破除对于绿色建筑与环境议题的多年迷思,愿意开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