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罗伯特•卡帕、奥古斯特•桑德、优素福•卡什、伊娃•鲁宾斯坦、当代纪实影像联展、中国影像先锋联展、“家人与我”公众影像计划、城中村调查《新家谱》公众论坛……由深圳市福田区 人民政府外事(港澳)办公室主办、深圳市福田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基金支持、深圳大乾艺术策划执行,作为国际交流与合作重要项目的2015深圳(福田)国际城区影像节16日下午在水围村广场正式启幕。
1.五大场馆打造多元的展演集群
2014年8月29日,为期十天的福田首届国际城区影像节在水围文化广场盛大开幕,受到海内外艺术家的广泛关注。持续十天的影像节活动吸引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综合呈现了数十场专题展览及世界顶尖影像大师分享会,现场观众数十万人次。近百家主流媒体支持报导,上百篇媒体专题报导、网络报导。
本届影像节主题为“记录我们的时代”,包括“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特展”、“世界影像大师原作展”、“当代纪实影像原作展”等诸多内容以及公众互动环节。
对于一些摄影铁粉而言,在雅昌艺术馆的“世界影像大师原作展”绝对值得一去。影像节选取了由时光画廊提供的四位国外影像大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罗伯特•卡帕、奥古斯特•桑德、杰瑞•尤斯曼)的三十幅原作,希冀能够和民众一起接触到一个强大的别样世界。此外,阿根廷女摄影家伊娃•鲁宾斯坦的原作也会展出,她镜头下的那些属于个人内心的观看,但又极具叙事性的美好,很容易打动人。对于当代纪实摄影感兴趣的民众可以在全视影像参展的“影像大家纪实原作展”中,看到朱宪民、于德水、姜健、余海波、贾玉川、阎新法等当代纪实摄影大家的作品。
在水围村广场,一场由大乾艺术策划,河南博物院收藏、河南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河南艺术摄影协会会长姜健拍摄的抗战老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特展》的展出,深圳市民可以看到从粤、赣、晋、湘、豫等多个省市搜访到的数十位抗战老兵关于那个战火纷飞年代的真切回忆,他们将带给我们最鲜活的口述历史。
在福田区委大楼,“大师拍福田专区展”将呈现独特的外来视角。深圳市民最为普通不过的日子,最为常见的城市街巷在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评委大卫克拉克 (Clark David James)、巴西导演Ivan Abreu的镜头下又会是什么模样?曾经看过去年国际城区影像节展览的市民Ella表示,去年克拉克从空中拍摄到的色彩缤纷的水围村另她至今难忘,“那是我们所认为脏乱差的城中村,但这些外国大师的眼睛带着我们看到了被忽略的美。这一届更是期待。”
“与常规影像节不同的是,这是一个包含多种视觉形式的影像节,包括摄影、影像、表演、声音、装置……等多种形式。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展览也让这个国际化的视角更加多元。综合呈现了来自英国、美国、法国、日本、波兰、巴西、印度、台湾、香港等二十多个国家与地区,57位摄影师的600余件珍藏级艺术作品。我们希望这些影像作品将深圳这座城市打造成一个多元的、不同层次的展演集群,一个可以研究历史与现实的视觉平台。”影像节执行总监陈东说。
2.9000立方米的脚手架美术馆将赋予影像作品独特的展陈空间
在未来的十一天内,路过水围村广场以及中心公园的市民可能会与一个深圳从未出现过的巨大装置艺术品擦肩而过。建筑工人的脚手架不再是建筑过程中的辅助,也不再是城市建设里模糊的背景,它们将构建出一个承载影像作品的美术馆。
带来这一装置作品的是艺术家、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本年度影像节艺术总监周力。这是有别于传统美术馆的艺术场域构建,同一材质,不同主题,在城市核心的不同区域中,以装置艺术的形式,产生不同化学反应。“它采用了这座辅以这座城市建设、成长中最常见的建筑物料搭建而成,它又能与影像艺术品之间形成一种张力。”周力说。
这不仅是一个视觉欣赏的场所,更具有了空间体验的功能。这两个脚手架美术馆将给影像作品赋予一个截然不同的展示舞台。影像是光影的艺术,构建场域空间更是因为光影具有了更丰富的肌理。影像节期望公众能够借此在阳光、风、雨的自然中享受艺术并置身于艺术当中,重建城市生活空间的有机性。而据陈东透露说,“两个场地的现场搭建体积近9000立方。”
3.影像节是每一个深圳人的集体创作
去年,影像节就邀请了英国伯顿大学教授、亚洲新闻中心视觉新闻中心主任 DJ.Clark用自己的角度表达了对水围村的认识。该片还在CCTV NEWS多次播放。而本届,这种外来视角的观察还将继续。在“大师驻站拍摄计划”中,DJ.Clark、巴西导演Ivan Abreu将继续用镜头记录深圳。
DJ.Clar这一次不再只是关注城中村,而是直接将镜头对准了本届影像节本身,因为这场关注城市、关注时代的影像盛事本身也就是记录时代与城市。而Ivan Abreu则是对上梅林宗祠村很感兴趣,他已经开始了艺术创作,而作品也在今天的开幕上呈现给了深圳市民。
不仅如此,影像节是每一个深圳人的集体创作。今年影像节特意举行了系列公众互动活动。由社会学者马立安统筹。马立安所做的水围、皇岗、石厦、上下沙、沙嘴7个城中村的社会调查结果《新家谱》将以类似《秘密花园》填色绘本的形式轻松地与市民们见面。而公众更可以按照《新家谱》的城中村地图“按图索骥”寻觅那些并不为外人所熟知的城中村故事。
由台湾策展人黄茜芳带来的《家人与我》影像计划更是对所有人开放。市民可用自己的手机拍摄,上传网络就有机会看到自己和家人的摄影作品出现在展览现场。这个家人可以是血源意义上的家人,抑或是心理意义上的家人,甚至是城市概念下的家人。这是一种来自于日常、来自于民众的影像力量。
福田区常委、区委(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吴晶表示,希望借助影像节的一系列活动,记录时代进程的城市发展,打开连接城中村与世界城市文化景观的大门。“我们希望能够以城市为核心,运用影像记录方式建立一个可数字化的虚拟国际化小区系统,极大限度保存被现代文明发展冲击消失的历史印记。并以此为重点,尝试记录城市发展变迁的脉络轨迹,让人们重新关注城市当中的一切、传播城市的文明及美好。”
展区介绍
展场A:水围文化广场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联展”
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全国范围内搜访抗战老兵数十位,足迹横跨粤、赣、晋、湘、豫……来自河南博物院的藏品,以纪实的语言与风格呈现纪录片及静态影像结合的跨界展览。
时间:10月16日至10月26日 9:00-21:00免费开放
展场B:福田区委大楼
“大师拍福田专区展”
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城中村”就是这个大时代下的产物。世界级影像大师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评委大卫克拉克 (Clark David James)、巴西导演Ivan Abreu将在市巷当中,用国际的视角寻找,用影像呈现他们眼中的深圳。
时间:10月16日至10月26日 免费开放
展场C:雅昌艺术馆
“世界影像大师原作展”、“伊娃·鲁宾斯坦原作展”、“当代纪实影像原作展”、
“麦客-侯登科纪实原作展”、“中国影像先锋联展”、“印度众生相”、“日本摄影师联展”、 “150年中国城市经典影像主题展览”等多个展览。
囊括“现代新闻摄影”之父之称的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二十世纪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伟大的德国肖像摄影家、日耳曼民族人性的见证者--德国摄影家奥古斯特·桑德(1876-1964)、“非纪实”类摄影的先锋杰瑞·尤斯曼、中国先锋摄影师马良、朱强、张二驴、慕容拖鞋等人作品。
时间:10月16日至10月26日 9:00-17:30 免费开放
展场D:中心公园
《家人与我》,台湾策展人 黄茜芳
《家人与我》影像公众计划,是2015深圳(福田)国际城区影像节的公众参与活动之一,传达“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念,实践“人人都是艺术家”。深圳市民可以拿起手机、平板等多媒体设备,将镜头聚焦在陪在身边的家人身上,捕捉最生动、最诚恳、最真实的家族(庭)影像。这些照片将有机会作为展品呈现在这个展场之中。
时间:10月18日至10月26日免费开放
《家人与我》影像公众计划活动召集令
你只需要有一部可以拍照的相机,
以及一只拍照不会颤抖的手,
将镜头路对准你的家人,
记录下幸福、甜蜜、哭泣、感伤……甚至平淡,
并且附上文字说明你和家人的概况以及你们之间的故事。
将照片上传至,yingxiang_jie@163.com
邮件主题为作品名称+作者+联系方式
活动详情请微信搜索福田国际城区影像节或福田民生订阅
展场E:福田图书馆一楼
《新家谱》文化地理学研究项目 计划统筹 马立安
美国社会学家马立安收集15个福田村子的长者口述历史,福田的故事,并把这些问题和答案制作成图示,描绘城市家谱,邀请不同年龄层的公众参与创作,走街串巷,记录我们自己的城市记忆。
邀请八岁以上少儿,图写家谱&填色绘图。
时间:10月17日、18日 14:30-16:00 10月24 日、25日 14:30-16:00 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