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大洋后期产品,步入4K制作、云制作时代

2015-09-24 孔小芳 传播与制作


 

  8月26日-28日,中科大洋盛装亮相BIRTV2015展会,为广大用户带来了以“融合全媒体 构建新生态”为主题的系列精彩展示,受到了参观者的广泛关注。

  展会期间,本刊记者就后期制作方面的技术和业务采访了中科大洋副总裁骆萧萧先生,骆总强调,大洋的后期制作产品同样服务于“融合全媒体 构建新生态”的主题,为全媒体融合生产提供了更适合的生产工具。

面向高质量节目制作,推出50P的4K解决方案

  4K是BIRTV2015展会展示的重点,那么在4K制作领域,大洋实现了哪些新突破,有哪些新看点呢?骆总答道,大洋此次展出的4K解决方案已经实现了真正的50P,这也是大洋第一次推出50P的4K解决方案。“这是一次质的飞跃,因为人眼的临界闪烁频率是48Hz,如果低于这个频率,那么我们观看运动画面时会出现抖动,所以说 4K电视要走向实用,50P是真正的起点,之前我们推出的25P只是一个过渡方案,主要是为了兼容电影标准。”

  相对于25P,50P的数据量增加了一倍,这对处理的实时性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例如以前是40ms处理一个画面,现在则需要20ms,尽管实现起来存在很大的难度,但骆总认为这一步势在必行,令人欣慰的是,大洋50P的4K解决方案已经能够做到三层实时编辑,同时还能添加字幕,提供从采集、转码、剪辑、监看到输出全流程的4K原生后期制作,目前在大洋高端的后期产品中,4K已是标配。

  在4K应用上,大洋已有一些行业用户,例如故宫博物院利用大洋最先进的4K编辑系统,将故宫弥足珍贵的藏品、精美的宫殿建筑以超高清视频方式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古老的紫禁城焕发新生,在虚拟的时空中建立起一座和紫禁城同样辉煌的“数字故宫”;另外,一些省级电视台也开始应用大洋4K设备尝试拍摄制作4K精品节目;在50P上,央视与大洋达成共识,并开始对相关4K编辑设备进行评估和测试。

面对全媒体,推出BS网页编辑解决方案

  在全媒体时代,公众对新闻节目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媒体需要第一时间发布信息,需要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快捷方便的制作节目,针对用户的这一需求,大洋推出了BS非编,也就是浏览器非编。“简单说,就是你在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打开浏览器就能编辑,不需要预装任何软件,让剪辑无处不在!”

  BS编辑有哪些特点呢?骆总归纳:1、在浏览器中编辑节目;2、所有运算都在后台进行,后台既可以部署在台内的私有云里,也可以放置在公有云之上;3、后台处理引擎和高端的单机非编渲染能力相同,用户感觉不到差异,不会给使用人员带来不便;4、可以编辑各种常见的视频格式,如H.264、AVC、SDCAM等,并且BS编辑不需要转码,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流程优化。

  BS云非编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编辑体验,编辑记者外出采访时,打开笔记本,连到素材库,找出刚刚收到的素材,贴字幕、加滑像、剪切合并,两分钟搞定,再也不用半夜跑到台里赶做节目了。

面对云制作,提供私有云&公有云服务

  在云制作时代,大洋针对私有云和公有云开发了云制作平台,将原来输出板卡的故事板画面以无压缩的形式上传到客户端,使用户通过一台普通PC机就可以进行编辑、特技、上字幕等操作,使用习惯和原来的单机操作一致。”骆总解释,相对于传统非编,这种方式能够实现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充分利用设备、共享资源。

  “比如在一个私有云里,原有10台高性能设备,我可以保留2台高性能设备,另外8台变成20台低性能的设备,用来完成草编等工作,合理调配、提高效率。”

  那么公有云的好处在哪里呢?骆总举了一个例子,比如电视台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档特别栏目,时间紧、任务急,而台里设备资源有限,“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台可以考虑租用公有云资源,按需服务,如大洋服务的河南电视台,即能通过公网访问台内网的编辑站点,也就是在外网对台内的资源素材进行编辑加工,实现了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无缝对接。”

  在后期制作领域,大洋还展示了D3-Color 2.0颜色校正、“水晶”包装合成产品:D3-Color 2.0拥有业界领先的调色性能,拥有先进的二级调色工具,支持多种前期4K摄像机的S-LOG和V-LOG曲线,使人人都能成为调色师;“水晶”则是一款绝妙的三维包装工具,为专业的节目包装量身打造,搭载全新渲染底层,提供三维粒子系统,由爆炸、烟雾、水流等各种粒子组成,帮助用户快速实现节目包装。

  本届BIRTV展会上,我们再次领略了大洋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以新产品和新技术推动行业发展的风采,秉承自主开放的精神,我们相信大洋必将紧紧抓住媒体融合的重大历史机遇,在互联网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

大洋后期产品,步入4K制作、云制作时代

图:中科大洋骆萧萧副总裁接受采访

大洋 4K 云制作 产品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