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互联互通:全台网络化、信息化

2005-11-15 本刊编辑部 依马狮网


    当前,国内许多台建设了若干网络系统,如媒体资产管理、新闻制作、节目制作、硬盘播出、卫星收录、广告制播、台综合信息办公网络,这些网络无疑显著提高了电视节目制作、传输和播出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但是,这些网络在物理上相对独立,相互之间不能互联互通,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使得资源不能共享,管理效率低下。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现各网之间的互联互通,整合各种资源,从而实现信息共享。
    广州电视台与大洋公司是第一个吃螃蟹者,他们合作实现的广州电视台互联互通、视音频一体化网络系统采用大洋D3{上角标}      技术平台和数据总控技术,实现了该台7个业务子系统分步建设,独立运行,最终又能实现它们的业务数据流程化交换的目标,对广电业务全程文件化技术发展有里程碑意义。
    深圳广电集团与索贝合作开发的深圳广电集团电视内容生产与管理全流程综合业务网自2005年1月10日起,已连续运行超过8个月,状态良好。系统基于全新的、整体的网络制播设计理念,对新闻制播、节目制作、集中收录、媒体资产管理、硬盘播出等子系统进行设计和集成,工作流程跨越了全台采、编、播、管、存等多个生产业务环节,实现了全台业务范围的非线性、无带化、无纸化的工作模式,为我国提供了一个现代化媒体机构全面数字化的信息系统实现实例。
    “全台互联互通”算得上今年最火热的词汇了,那么不同网络之间如何实现联通,传统的工作模式怎样去打破?这一切是不是都在身边逐步实现?本期关注让先行者介绍互联互通的经验,品一品互联互通这只“阳澄湖大闸蟹”的味道;让厂家介绍各自的互联互通技术。

    广州电视台技术部主任 郑宇超
    现在广州电视台有编辑网、媒资、信息网等七个网络,准备实现全台网络工程一体化。原来的音频视频系统、单个调音台以及大小制作系统等等实现了全数字化处理,网络化则是打通所有系统的信息孤岛,最终通过节目采、编、播、存、管一体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尤其是“管”非常重要,它将是把全部素材内容和交易都管理起来,最终方便使用。
    目前,台里中科大洋设计的新闻制作网、综合信息网,以媒资为核心的两个网络已经联通, 10月份,全台的互联互通的一、二期工程已经在使用这个网络。原来单个的网络工作已经很方便,稳定性也比较好,比如播出系统,较早实现硬盘播出系统,从安全性角度来讲并不愿意和外网来连接,但互联互通毕竟是大方向,所以协调了各部门作出妥协,包括大洋公司作为技术提供商也要在技术上作出妥协,去和各个不同公司之间的网络联通。广州台在全国来说走在了同行的前列,一方面要创新,一方面也为未来的新台工程作技术储备。
    “全台互联互通”作为一个构想和理念,会使电视台工作便利,大家都知道是一个未来方向,如果只说硬件技术完成起来非常方便,但重要的是观念的更新,现在启动了媒资培训系统工作。在广州电视台的培训主要是以技术人员为先导,逐渐让操作部门、管理部门的人接受。“全台互联互通”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把网络用起来,这将完全改变原来工作人员的操作原理,原来是人工操作,现在是完全的网络管理。在这方面是任何人都没有经验,都不知如何建立合理的操作习惯,要建立一个比较人性化的制度是需要实践摸索的。比如说借磁带,原来是拿领导的批条,现在是网上申请,这需要台里每一个人都去学习,理解这个新的系统工程。实现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广州台是从从小处着手,分步实现。首先是台领导非常重视,台里不到3年技术投入2亿元人民币。并且有广州台2004年广告收入5亿元人民币支撑为后盾。而且台里去年成立了科技委,其中包括战略发展、播出与传输、计算机网络和维护、节目制作、网络公司的分会。这对全台的技术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大洋公司在广州电视台的“互联互通”工程上,为了方便电视台工作人员,尽快进入实用阶段,有时候系统设计不是技术上先优化,而是先满足使用部门,先妥协业务部门如何管理这个思路。对于不同公司之间的网络,只要打通节目素材共享平台,不同公司间达成一致协议,双方接口既有保护又有开放,业务肯定会有所交叉。现在在广州电视台协议接口已经开放。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总工程师 傅峰春
    互联互通首先要从建立一个大生产网的目的来谈。目的一是提高生产网的效率,二是降低运行的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如果没做到互联互通,台内有很多分立的子网络系统,生产的流程上是不连贯的。具体来说,若干次上载下载基本上都是1:1的时间,这样的话分立的生产网运作效率很低。图像质量经过多次压缩/解压缩也下降,这种工作流程带来的成本也是很高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要互联互通。若各个子系统全部贯通的话,就基本能做到无带化。一次上载后全是网络化流程了,通过网络编辑,大网络播出。如新闻制作网在本网制作后,直接通过网络后台迁移到媒资,再从媒资中心迁移到播出系统,然后入库。将来再需要时可再从媒资库中迁移出来,没有了上下载的过程。这是完全做到互联互通的理想的情况。这是互联互通的意义所在。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内容生产与管理全流程综合业务网络系统主要由5大块——媒资系统、新闻制播网、专题节目制播网、收录系统和硬盘播出系统等组成。网络运行之后,首先是让每个子网络设计功能全部发挥出来,第二步才考虑它们之间的互联互通。例如,新闻网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网,本身就有媒资、编辑和播出等。目前我们已做到每个子网络系统功能全部发挥出来。
    我们的互联互通有几个亮点。1.全自动收录分发系统。节目通过各频道编导桌面在办公自动化网络上传输,自动调配卫星信号路由,收录后自动分发到各个网络上去编辑制作。实现全部贯通。只有通过互联互通,才能做到这一点。2.制作网。制作好节目先归档,迁入媒资库,再迁移到播出网,即不用下载,就能播出。3.大量的重播节目一路上载到媒资中心,一路到硬盘播出系统,以后节目若需再次重播,从媒资库下载就可以了。这对成本和效率非常有好处。因为我们台节目结构1/3是首播,2/3是重播。重播节目由于硬盘服务器容量有限,需要多次上载,这个流程贯通后节省了大量人力,提高了效率。4.新闻的网络化制播。新闻制作网通过媒体网关与媒资系统无缝链接,而且新闻与演播室紧密相连,新闻与演播室直播这个流程打通了。服务器承担录放像机的功能。新闻在网上做好后,直接通过网络迁移到媒体服务器直播。目前已有几档新闻通过网络直播。这是很重要的流程变革,我们向前跨了一大步。我们从过去数字的线性系统转变到数字非线性化,这非常适合新闻要求快捷的特点。
    互联互通后,流程发生了剧烈的变革。播出从盘带结合转变到全硬盘播出。新闻制播流程从线性制播变为非线性网络制播。媒资管理流程从模拟管理方式转变为数字管理流程。
    我们的互联互通是在整体搬迁的背景下实施的,老的非编网络已被淘汰,硬盘播出系统也基本上融入新的系统,因此历史包袱轻,系统设备都是新购的。另一方面,整个项目是超期规划,在规划、制定方案过程中,经过长时间考察论证,2000年在规划深圳电视中心时就有互联互通或整体网的想法和雏形了。经过这几年的技术发展,想法不断地改善,最后成形,要建成可互联互通的网。有了这个指导原则,在招投标过程中,有意为将来的互联互通打好这方面的基础。比如,找一家总系统集成商,制定整体方案时考虑互联互通,子系统会不会阻碍互联互通,系统异构尽量要减少,这些在招投标过程中都考虑到了。因此,实施互联互通前期规划是个重要的因素。另外一个互联互通原则是不要为了互联互通而互联互通,互联互通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没有必要追热点,一哄而起搞互联互通。我们几个网络互联互通,都有明确的目标。
    此外,在互联互通中厂家的友好协作很重要,需要电视台和厂家强有力的沟通协调。我们的项目架构是分级的,发标方(电视台)抓总系统集成商,总集成商下面还有分集成商。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与厂家们的合作非常好,互联互通因而也非常快。
媒资是大网络的一部分,所有子系统都以媒资为核心,把它作为一个枢纽。媒资库建立起来后,新闻能够快速反应;专业化频道方面,也依赖海量的媒资库;播出也是依靠媒资库。因此,媒资库在电视内容生产方面非常重要。但是,整个媒资概念不限于电视内容,作为一个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我们要把广播也整合进来。把广播网与电视网连通,广播内容与电视内容整合到一块,互联互通因而又多了一层含义。现在我们电视和广播拉通做节目的形态很多,电视和广播同时直播,此时媒资库作用巨大。电视音频和广播声音、数据可以互用。传统电视台的概念就被扩充了。这样还不够,媒资系统要真正跨媒体,不仅包括广播,还包括图片、文稿、视频、音频、Flash、铃声等做节目需要的内容形态。另外,媒资不光面向生产,还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