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工作流程的数据化、网络化演进

2005-11-15 汪稳功 依马狮网


    凡事不破不立。当传统的行业两大巨擘在2003年NAB上分别发布专业光盘和固态半导体存储卡,率先对传统的基于磁带的广播电视工作流程发难时,它们一定没有预料到:一场广播电视制播流程的全程数据化、网络化革命会来得如此之迅捷,如此之猛烈。当其他竞争对手迅速跟进并全速赶超,当用户在面对越来越多的新一代记录介质选择而变得愈发老道和成熟时,整个行业都在扬鞭奋进向基于IT的开放性数据化工作流程架构过渡。
   

工作流程的数据化、网络化演进
随着三网融合被写入国家“十一五”计划,作为先行者的专业光盘和固态半导体存储卡,以及作为后来者的硬盘与融硬盘、专业级固态闪存卡甚至民用IT存储介质于一体的“无限选择”方案,在为全程数据化的关键环节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的同时,也为未来三网融合铺平了道路。个中蕴藏丰富的机会,也带来严峻的挑战。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对先行者们在推进广播电视工作流程向数据化、网络化演进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领导作用表示敬意。因为,在IT技术已全面渗透到专业AV的各环节,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新时期,专业光盘和半导体存储卡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它们作为新型记录介质的本身,而是引发了一场广播电视工作流程向全程数据化、网络化转变的深刻变革。
    全程数据化,即指的是广播电视生产在自前期采集到后期制作,直至播出归档的全流程都实现了基于文件的数据化处理,其载体必然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基于IT的平台,和以IP为基础的各种开放的传输、接口及控制协议。全程数据化要求将视音频素材作为数据或文件而不是过去的“信号”来处理,并采用通用、开放的格式,实现经由网络的传输和交换。
    由此可见,全程数据化是数字技术,特别是IT技术全面向专业AV领域渗透的必然结果;同时,它也是广播电视行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观众越来越高的要求,寻求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它顺应了广播电视对更快、更好、更节省成本的工作流程的根本要求,其结果自然是效率的大幅提升和总体运营成本的显著降低。
    全程数据化的发展,也引发了眼下行业最热的话题之一—全台网络化。这也是本期的“本期关注”栏目所关注的话题。所谓的全台网络化(也有人称之为互联互通),从字面意义上来讲,即是将台内的所有环节,包括制作、播出、收录、媒资、管理等全部联网,实现信息资源以数据文件的形式在不同部门之间的顺畅流动,共享接入,尽可能多的减少人为干预,提高工作效率。
    全台网络化是电视台的数字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归宿。即所谓的“数字化仅仅是手段,网络化才是真正目的”。但在实际实施中,全台网络化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与挑战。所有这些困难与挑战又基本可归结为两类:一是技术层面的困难与挑战,典型的如不同厂家的技术和设备如何实现对接,特别是网络底层的接口;二是来自用户层面的千差万别的需求。
    技术层面的问题需要不同厂家本着开放、合作的心态和为用户负责的态度去协商解决,但这基本上可看作是一个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市场发展过程。IT技术的发展即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而不同用户对全台网络化的不同需求,则决定了全台网的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特征。这或许需要行业协会乃至政府主管部门的从中协调,制定出相关的标准。但笔者以为,这样的标准即使有,也难以被赋以强制性约束力,而只能作为一种参照性的规范由用户自主决定仿效与否。
    总之,随着具有IT属性的新一代非线性记录介质的不断涌现和价格持续降低,随着AV/IT融合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的不断突破,传统的广播电视线性的工作流程正朝着非线性的,基于文件的全程数据化方向演进。全程数据化的演进,也促进了全台网络化的发展,从而为构建一个基于IT平台,更加高效快捷且更加节省成本的新的广播电视工作流程奠定了基础。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