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距离电影3D《泰坦尼克号》在中国内地4月10日上映的日期已进入不到一个月的倒计时,片方重磅推出一支全新的幕后特辑,首度解密3D制作的过程。特辑中詹姆斯·卡梅隆和制片人乔恩·兰道一同出现在镜头前,揭露了更多《泰坦尼克号》的3D制作细节,卡梅隆亲自监督转制过程,与300位工程师奋战逾60周,力求让观众看到一部震撼升级的《泰坦尼克号》。
打造革命性3D转换 目前业界最高水准
这款特辑曝光了很多3D转制的工作场面,97年版本的《泰坦尼克号》从没有真正的数字母带,因此在转制3D之前,要先将整部片子进行超高清的数字化,并清理原来2D素材的噪点,让画面看起来更清晰。3D数字摄影机早在12年前就有,卡梅隆也陆续拍过很多3D的东西,并将多年的心得和经验,集大成拍摄2009年的《阿凡达》,该片震撼的3D效果,更是为他赢得了“3D之父”的美誉。对于此次将自己的经典名作《泰坦尼克号》转制成3D在全球重映,他表示:“如果我要做3D转换,必须要达到像是用3D拍摄那样的高水平”。作为制片人的乔恩·兰道也补充道:“我们试了好几家公司希望能找到合适的,让呈现的质量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标准,我们要达到3D转换的最高标准。”

卡梅隆逐帧把关 300工程师工作一年以上
相较于一些好莱坞电影仅在后制的过程中用数周的时间仓促将影片转制成3D,泰坦尼克号的3D版本可说是工程浩大,不论是时间还是成本,在规格上都堪比制作一部新影片。卡梅隆亲自参与了每一帧画面的转制过程,把每帧画面都当成艺术品来对待,每个画面的3D效果和深度呈现,对于他和制作团队都是重新创作的过程。据卡梅隆自述,有300位计算机工程师为此辛苦了超过一年以上,他们需要画出每一个物体和每个角色脸部的轮廓,放进正确的深度位置,并且非常精巧的处理让这些效果完全融入并不留痕迹。

17分钟试映获赞 戏剧张力与精美画面同行
此前,《泰坦尼克号》举行了过17分钟的3D片段试映会,媒体对于3D效果给出了一致好评。在这款特辑中,卡梅隆也对《泰坦尼克号》3D化表达了信心,他坚信3D不仅让史诗般的浩大场面更显恢宏,令动作场面清晰震撼,更绝对可以加强角色之间的微妙的情感互动。他提到,透过3D,那些亲密的时刻会更有感染力,会觉得自己与片中人物紧密相连。《泰坦尼克号》除了特效和场面之外,更为人称道的是它的戏剧和情感张力,3D势必会让观众感觉身临其境,与杰克和萝丝一起在船上经历这场生离死别的动人爱情故事。
目前在中国的微博以及SNS互动平台上,《泰坦尼克号》重映已经成为热门话题,“14,15年前你是在哪看的《泰坦尼克号》?跟谁看的?2012年4月,你会牵着谁的手一起看?”这些话题勾起了很多人对于那些年我们爱过电影,爱过谁的种种回忆。卡梅隆和制片人乔恩·兰道表示:“《泰坦尼克号》重回大银幕的目的,是要让从没在电影院看过这部片的人去看,另一方面,是让那些曾经看过的人走进电影院,回味当年看电影的悸动。泰坦尼克号是属于大银幕的,不管你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泰坦尼克号》都能给你新的感受。”
已确定引进内地,将于4月10日登陆全国影院3D/IMAX 3D银幕的票房巨轮《泰坦尼克号》曝光一支幕后特辑,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揭秘自己在没有剧本的情况下打动投资方二十世纪福斯,拍摄耗资巨大的《泰坦尼克号》,更讲述了与莱昂纳多、凯特-温丝莱特的合作,夸赞两人对手戏动人。时隔14年后,由卡梅隆亲自监督转制成3D的《泰坦尼克号》强势归来,届时卡梅隆本人也将出席第二届北京国际电影季开幕式及中外电影合作之路论坛。
3D《泰坦尼克号》再曝制作特辑,卡梅隆回忆创作缘起
在今天曝光的这款制作特辑中,依然是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访谈为主,他讲述了《泰坦尼克号》的缘起,说自己本来对泰坦尼克号并不那么热衷,直到伍兹·霍尔的团队在1985年发现残骸,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泰坦尼克号”和曾发生在这艘“梦之船”上的往事,他才开始发现这个故事是一个动人的题材:“很令人兴奋,泰坦尼克号宛如一部精彩的史诗小说,并不是杜撰的,而是真实事件。”
卡梅隆回忆道:“我马上开始想,如何好好地诉说一个爱情故事。我拿这个想法去找二十世纪福斯提案,当时我一个字都还没写。我带着肯·马歇尔的《泰坦尼克号》历史画册过去,画册中间夹着一张对折的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画像,我‘砰’一声把画册重重的放在福斯主管面前的桌上,对他们说:‘罗密欧与茱丽叶的故事,发生在这艘船上!’然后这事成了,他们都为此着迷了。”


据悉,3D《泰坦尼克号》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引进,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及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发行,将于4月10日登陆内地影院,当日也是泰坦尼克号起航的100周年纪念日,届时中国影迷可以在电影院重温这部世纪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