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厂商也要自律

2003-01-02 一位广电用户 依马狮网


    读了贵刊2002年10月刊登的《广电行业商家“不拖欠”运动宣言》,增加了我对厂家的理解,但我也想从用户的角度,谈谈对电视设备市场销售的希望和体会。
    首先,对用户而言,买设备不希望有“被斩”的感觉,也不希望买到了落脚货的感觉。买设备对电视台而言,价格便宜是一个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与设备销售员交道打多了,感觉他们不实在。销售前期,把设备吹的天花乱坠,宣传资料印的精致完美。可设备用下来,毛病百出(当然不是致命的,但影响工作和效率,麻烦不少,没有发挥设备之极限)。接下来就是等待,等待商家的售后服务了。如果是小买家的话,得到的答复往往是:设备本来就是如此的。大宗买家,厂家当然不便得罪。技术员一次次的来访,解决了这个毛病,又出现了那个毛病。不过还好,技术员给你个准信:总部正在研究,很快就会答复的。比销售的好,说得实在,心里有底了。这样用下来,半年过去了,你想要我买家出给你什么价钱哪。况且,同类的产品又出现不少,价格好、性能强,让我买家够犯难的。你卖家有牢骚,怎么没为买家考虑呢?
    就我们电视台而言,买设备并没有想占便宜的想法,更多的是期望双赢,对双方都有利。事实上有时电视台不敢得罪一些大厂商。有家电视台,本来一笔生意基本已谈妥了,因为技术上的原因,最后改变了供货商。不过,在其他方面,还是同原供货商有些补偿。以后,此家供货商在售后服务上就开始斤斤计较,致使用户原有的设备几乎处于瘫痪状态。某广电局下属几个频道,一个频道用一家厂家的产品。一是为了性能上的比较,当然拿下的价格也是不错的。更重要的事,怕得罪了那个大厂商影响售后服务啊!
    我们很希望国内厂商在电视设备制造业上也有所建树,让我们买家有更多的选择。当然,更希望他们早日缩短与国际厂商的距离,特别是在售后服务上。以上只是一点个人的直接体会,希望卖家多多从买家的角度去着眼销售,近视而短利,伤害的只会是自己。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