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鲨鱼战场

2004-04-23 Jonathan Miller 依马狮网


    1975年夏天,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著名惊悚影片《大白鲨》公映并引起票房旋风,总计有6700万观众在那年观看了这部电影。在第二年的奥斯卡大奖竞争中,《大白鲨》也不负众望一举夺得3项大奖。看过该片的人们都被片中残忍恐怖的大白鲨折磨得担惊受怕,一时间海滨浴场的生意都变得无比冷落。鲨鱼吃人的观念也深入人心,好几种鲨鱼因此遭到大规模捕杀,种群数量锐减到不足原来的10%。这些可以看作是电影这类公共传媒力量的一次极好体现,但不幸的是,人们的观念完全被影视作品误导了。《大白鲨》原作小说的作者Peter Benchley后来表示,如果他早知道鲨鱼的真实生活习性,那本广受争议的小说可能根本都不会问世。
   

鲨鱼战场
《鲨鱼战场》中的一位女主角
正对着镜头微笑,露出迷人的贝齿。
时隔将近20年,BBC与发现频道一起合作推出了一部讲述鲨鱼真实生活的纪录片。按照某些影片评论的说法:《鲨鱼战场》展示了鲨鱼世界中鲜为人知的一面,对于鲨鱼的感觉器官以及他们在捕猎中所发挥作用的细致剖析是前所未有的。精美的水下摄影画面与高超的图形绘画处理的完美配合让人们对鲨鱼的生活有耳目一新的认知。
    而这些也正成为《鲨鱼战场》一片入围Jackson Hole野生动物电影节的主要原因。坐落在美国怀俄明州Jackson Hole的Grand Teton国家公园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每年的9月22日到27日,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记者以及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都会聚集于此,彼此交流思想,展示先进的技术,并且展示、评比世界最优秀的自然史类题材纪录片。
    参赛影片多达550部,其中51部影片脱颖而出,角逐17项大奖。《鲨鱼战场》一片被提名角逐最佳声音制作奖。这是一个由杜比公司提供赞助的技术类奖项。同时获得提名的还有《非洲原野》和《终极对手:大象与狮子》。9月23日一早,《鲨鱼战场》在羚羊放映厅播映,接受众多评委的审看。在9月25日的颁奖典礼和晚宴上,这部凝结大西洋两岸声音制作者心血,耗时一年完成的影片被宣布获奖。
    不过两位制作者当时都不在现场,有着20多年工作经验的BBC 后期制作部混录调音师Martyn Harries后来说,听到获奖消息的时候他正在和另一制作者自由混录剪辑师Kate Hopkins合作另一部野生动物系列片《北极熊战场》。这一系列节目共有4部,将在2004年上半年播出。“鲨鱼这部片子和大部分高成本的传统野生动物纪录片不同,它感觉更加真切,在画面和声音方面都有创新,对我们来说,如果制片人希望与众不同的画面,我们也可以配合做出非同寻常的声音。”

另辟蹊径
    通常情况下Harries从来不看画面的样片,直接带着自己的想法开始声音制作。但这次情况例外,他和制片人Michael Bright预先认真讨论了影片所希望达到的氛围和效果。这是一种充满伤感和同情心的气氛。Harries 说:“这是一部描写饥饿母亲的片子,而这位母亲是一条雌性虎鲨,大洋深处最令人恐惧的动物。她终年四处游荡,但每年特定的月份,她都要回到太平洋中部的热带岛屿附近。在这片海域中,本地的鲨鱼处在食物链的顶层,而虎鲨却是不受欢迎的外来者,生存是艰难的。今年情况更为严峻,我们的主角怀孕了,她需要找到足够的食物喂养下一代将近40条小虎鲨。她能够成功么?在影片中,虎鲨是我们的主角,是为生存而战的英雄,但我们能忘记虎鲨长期以来恶魔的形象么?”
   

鲨鱼战场
Martyn Harries正忙于为
《哺乳动物的生活》一片做后期混录。
摄于英国布里斯托尔市BBC后期制作基地。
“影片的风格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剪辑形成的,而声音混录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Michael和Kate在制作前非常仔细地交换了看法,Kate就根据制片人的要求开始搜集素材。”
    Harries提到了一些例子,夸奖了他的自由职业同事:“对于野生动物系列片,通常效果和动效都不能搞得太电子化,一般都把真实采录的声音进行复杂的处理。比如把流水声甚至矿泉水的气泡声等等进行处理,如果处理得当的话,最后形成的效果可能完全听不出本来的面目,而与影片的画面配合得很好。Kate在这方面很有想象力,影片中有很多图形动画的视觉效果,用来解说鲨鱼的身体构造,而Kate就能给它们配上非常恰当的声音效果。”
    “我在声音方面用了非常多的音轨,因为拍摄野生动物时通常只拍画面不录声音。所有的声音都需要后期配上去。而这次的片子就更复杂,因为多了很多图形效果的画面。我们有4到5条声轨是用作同步的,16到20条声轨用作背景气氛,多达24条声轨用于各种效果和拟音,还有另外24条声轨用来配合画面的图形效果。这么多的声轨令《鲨鱼战场》的制作非常复杂且与众不同。”
    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大部分镜头都是在水下拍摄完成的,尽管现在有水下话筒可以采录声音,但录到的效果常常感觉很假,与人们熟悉的听感很不一致,所以真实的东西有时候反而不能用得太多。我们追求一种心理上的真实效果。比如一条鲨鱼向镜头游来,观众必然产生恐惧感,在声音上我们就要设法营造出这种恐惧感,加一些真实的声音,再加一些人为的声音,最主要是要让人产生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潜入海底
    对于Harries来说,人为制造的环境效果为整部影片奠定了一个基调。因为从这里开始,你可以构建影片其他必需的声音元素。传统的野生动物纪录片通常镜头间的转换比较缓慢,你可以在一个长镜头中放入柔和丰富的环境效果,衬托影片的氛围。而像《鲨鱼战场》这样的影片有很多图形处理的镜头,镜头剪接快速频繁,根本容不得你做那样的处理,所以人造的衬底音响就非常重要。这些都是由Kate来完成的,有些是真实的声音,有些则经过人为处理,把一些声音弄成仿佛在水底一样,有些靠加混响完成,有些则直接在调音台上靠EQ解决。
    而这些处理手段的应用都和我们所希望设定的深度有关,当然也和水面的情况有关。当镜头在水面和水下转换的时候,你必须保持一定的连贯性和真实感。对于一部大部分在水下拍摄的影片,调节好影片的气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弄不好,就会让影片听起来非常沉闷,老是同一种调调。为此我们努力寻找影片中给出的提示,比如水下是一片珊瑚礁的时候,我们就会加入一些小虾或浮游生物的效果。而如果是在非常深的水下,我们会使用低沉浑浊的嗡嗡声,这样听起来很有感觉。
    由于水下镜头太多,我们不得不在水池中打转,录制很多的拟音效果。但实际的情况是,除非在水面扑腾,水下的声音通常是听不见的时候。可在电视上看到水下的生物向你游来的时候,你不能一点声音都不做进去,那样会让人感到不舒服。而做上一些效果就会让人感到自然。尽管不真实,但给观众的感觉是好的。
    对于那些水下的拟音效果,要制造大型的海洋生物擦身而过的感觉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为此费尽心机。依靠非常创造性地使用移调处理器,和其他一些手段,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TC 6000是我们最常用的处理设备。
    影片中充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图形处理效果,一小时的影片中各种各样的效果多达350处。为了对付这些画面,Harries不得不绞尽脑汁搞出各种各样希奇古怪的声音与之对应。比如在影片中有大量的篇幅探讨鲨鱼的嗅觉器官,出现了不少动画图形来解释鲨鱼身体的构造和与外部刺激的互动。这些动画效果都需要相应的声音。为此我们甚至模仿瓦格纳的主题动机作曲法,每当影片又开始讨论鲨鱼嗅觉器官在他们生活中的不同用途时,相应的主题动机就会出现。当然,这些动机都是非常短小,不引人注目的。

撒上胡椒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