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凤凰卫视中文台主办的《中华青年影像大展:DV新世代》全年奖颁奖典礼于4月11日下午2:30在北京广播学院的小礼堂举行。北京广播学院网络信息中心承担了这次广大华人青年DV爱好者盛会的网络部分的技术支持和方案设计工作,在准备时间短、外地分会场分散、电视转播车对视音频信号质量要求高、进程不易把握的情况下,拟订了科学合理的网络交互直播技术方案,同时与北京广播学院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和凤凰卫视密切配合,精心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现场和录制效果。
这次活动利用北京广播学院的校园计算机网和现代远程教育网作为传输链路,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来传输视音频信号和组织外地分会场调度,与北京主会场的电视转播车EFP系统相结合,高效、低成本地实现了北京本地主会场和外地多个分会场之间的高质量视音频实时交互直播和节目录制。而这种规模的交互电视直播在过去是需要大量前期准备、租用专用电视传输信道才能实现的。可以说这次《DV新世代》颁奖典礼的交互直播是将传统电视EFP系统和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相结合应用的一次有益尝试。下面就这次活动的技术方案特点做一总结和介绍。
首先,组织这次活动的技术条件和最终目标如下:
* 获奖选手地域分布较广,不可能同时、全部到广院主会场领奖;* 为了突出这次活动中所倡导的DV摄影的数字化、真实、创作自由开放的主旨,需要异地分会场实时现场交互直播;* 不可能租用专门的微波或卫星传输链路来传输多个地方的直播电视信号;* 除北京广院主会场外(一部6信道数字转播车),各个地方分会场暂不具备摄制广播级电视直播节目的能力;* 视音频信号稳定清晰,以尽量满足广播级播出、录像的要求;* 颁奖典礼正式举行之前不会进行全场彩排。
显然,在现有的条件下实现颁奖典礼最初的设想,采用传统的电视转播方案是行不通的,必须另辟蹊径。在全面考虑和分析了现有的网络基础条件和设备技术指标后,我们认为采用前述以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与电视转播车相结合的方案是可行的。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 北京广播学院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符合ITU-T关于视频会议的H.323标准,承担现代远程教学任务已经稳定运行了近两年的时间,系统控制方案已经非常成熟,其提供的视音频信号质量基本满足电视节目录制的要求。
整个视频会议系统主要由一个多点控制单元和多个视频会议终端组成。MCU布置在网络拓扑结构的中心,主要实现各分会场之间视频、音频、数据信令等数字信号的混合和切换调度,是视频会议系统中的关键设备。会议的组织也通过MCU实现,可分成会议模式(主席控制)和讨论模式(语音激励)。对MCU的控制可以非常灵活地部署在计算机网络中任何一台获得授权的计算机上。在这次活动的前期准备阶段,为了方便调试和与现场导演沟通,MCU控制终端配置在一台通过802.11B无线局域网连接到校园网的笔记本电脑上,可以自由地在现场移动。
视频会议终端为挪威Tandberg 6000视频会议终端,具有多种规格的视音频、网络和控制接口,可以满足各种情况下视音频信号的输入、输出要求,而不用添加额外的转换设备。视频信号采用高质量的H.263压缩编码方式,信号码流达到1.5Mbps,相当于MPEG1视频信号质量,音频信号采用G.711压缩标准,输出信号质量基本满足了电视节目录制的要求。
分会场的视频信号摄制使用Sony EVI-D31自动摄像头,成像器件为1/3英寸行间传输Hyper HAD Color CCD,在PAL制下水平清晰度达到450电视线,同时具有12倍电动变焦,3200K和5600K自动白平衡,自动跟踪系统和自动曝光及背光补偿功能。这些特性保证了分会场即使是非专业人员控制也可以收到较好的拍摄效果。
 |
2、 北京广播学院校园计算机网和远程教育网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网络链路,有能力将视频会议信号从任何一个外地的远程教学点传至北京广播学院的小礼堂主会场。
北京广播学院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以全国有线电视光纤干线网作为基础链路,至今已经覆盖了全国16个省、自治区的主要城市和直辖市,建有19个现代远程教学点。北京广播学院现代远程教育中心与每个远程网络教育教学点之间采用1条2Mbps点对点的SDH复用专网链路互联,网络互联通信协议采用TCP/IP协议,网络链路纯净稳定。平时教学单位采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通过该网进行远程双向实时交互授课、答疑;同时供远程教师、学生使用的各项教学管理功能、网络课件、递交作业等功能也通过该网的数据平台进行处理。该网拓扑图如图1所示。
北京广播学院校园计算机网始建于1998年,现在已经形成了以千兆以太网、155Mbps ATM和百兆以太网多种混合链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