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另一个晨曦,带来全新空气……”奥运期间,每天打开电视机,央视奥运频道就会飘来《北京欢迎你》这首脍炙人口的歌声。登录各网站的音乐频道,《北京欢迎你》成了网友收听或下载的热门歌曲。2008岁末,我们有幸与《北京欢迎你》主创人员小柯和林梦洋面对面的进行一次访谈。
小柯:著名音乐人、作曲家,代表作品:《北京欢迎你》、《We Are Ready》、《奇迹》、《为生命喝彩》……
曾两度荣获内地年度最佳作曲奖。1997年,为香港电视剧《神雕侠侣》创作主题歌曲,并担任监制与制作,该歌曲成为97年度最受观众欢迎的影视作品,并在全国广为流传。大量为国内歌手创作歌曲并编曲,成为内地炙手可热的音乐创作人。

主持人:请您谈谈《北京欢迎你》歌曲的诞生过程。
小柯:2008年4月30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倒计时100天的日子,也是我们的歌曲《北京欢迎你》MV首发的日子。《北京欢迎你》其实是个命题作文,大约在3月底,奥组委想找一个熟悉北京了解北京的音乐人来写这首歌,于是,很荣幸的,我就被大家想到了。确定我作曲的同时,奥组委也选定了林夕来填词,当大家在一起描述着奥运的感觉时,我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既然是在北京办奥运,为什么不用我们自己民族的东西向全世界展示呢?最纯朴的就是老少皆宜的歌谣,大家都同意了我的建议—要把《北京欢迎你》写成一首歌谣。
当我把旋律写完后,林夕也很快填好了词,我们看到词时也都非产震撼于大师的文学造诣,尤其是那句“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多牛的一句歌词!
主持人:《北京欢迎你》歌曲录制过程中有哪些体会?
小柯:如果没有现代的录音技术,如果把《北京欢迎你》这首歌放在10年前是完成不了的。八十年代也有过百名歌星共同演唱的案例,但不像《北京欢迎你》中是一个歌星一句歌词的演唱。当时录音是模拟系统,只有24轨音频,在编曲的时候必须计算。而这首歌共有80多轨人声演唱、16轨伴唱,加上乐队乐器演奏的60多轨,一共产生了200轨。
从前我们把录音师奉为神灵,并且虚心向老师学习,录音棚系统的复杂就像身处外星球。我最早接触模拟调音台,后来接触到数字48轨录音模式,现在的电脑录音,电脑出现后对老一代录音师是一个冲击。我经历了这个发展过程后,真正明白音乐才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音乐制作人?
小柯:对于我自己来说,当一名音乐人细节的东西很多。首先,自己必须热爱这个行业。我平时上网会经常查看录音软件和行业动向,已经成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制作人除懂音乐外,还必须具有相关的文化素质,必须给音乐一个方向性的定位和思路。一首歌的唱、词、曲、编、录这个程序中,重要的是唱,所以制作人必须根据歌手本身来定位,学校中的知识能够学习写词、编曲等辅助内容,但主体是自身各方面的审美素质。
我在与电视剧、电影导演合作时,要经历三道工序:第一和导演沟通,让他用一句话阐述构思,了解他想要表达的内容;第二是审美观的沟通;第三是观看导演的一部作品,了解整体画面颜色、叙事方法,去完成音乐的制作。
主持人:听说“小柯音乐学校”不久前举行了揭牌仪式,请谈谈您建立音乐学校的初衷。
小柯:我成立这个学校和《北京欢迎你》很有渊源。这首歌在录制时,歌曲第一遍演唱没有内地歌手,在第二遍演唱才出现了周笔畅,歌曲制作团队中也只有我一名北京人,其他都来自香港。我反思这个问题,承认我们与港澳台的录音音频技术有一定差距,所以我们的音乐人需要更多的学习和深造。我阅读许多国外资料和文献,认识到每一个艺人都是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所以我建立的这个学校是希望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好歌手,也想尝试看看能不能通过这种方式,走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演绎道路。
林梦洋,亚洲最大录音棚乐家轩的首席录音师,在一个月内参与录制完成近百名明星参与的《北京欢迎你》。留德5年期间,曾担任德国古典音乐台首席录音师,从现场到录音棚各个制作环节都经历过反复的实战考验.精通各类录音制作系统,拥有Pro tools认证许可。

主持人:《北京欢迎你》可谓众星云集,您与众多大牌明星合作的感受。
林梦洋:能参与奥运歌曲的制作,是每个音乐人的梦想。录制工作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一百位明星,北京、香港、台北、纽约四地同时进行。虽然每个明星只有一句歌词,但完成录制并不轻松,每位明星只有15-30分钟录制时间。不管你有多大牌,因为要保持整体风格一致,录制中所有进录音棚的明星,都要现听、现学、现唱,事先不可能先拿到谱子。回想起来,真的很感谢明星们的支持,他们的配合令录制过程顺利了很多。
主持人:《北京欢迎你》这首歌曲制作的特殊性。
林梦洋:这首歌本身是一个正常的录制过程,没有特别的地方。但这首歌特殊在歌手多、歌曲长。《北京欢迎你》录制完成后共计200多轨,完全超出了我们录音和混音的范围。最后录完整首歌一共有一千多个段落,一千多个档案,高达几十个G的文件。
主持人:请谈谈《北京欢迎你》在混音过程中并轨的技巧。
林梦洋:我们起初使用的方式,是打击乐在一起,因为都属于打击乐系;弦乐和铜管并在一起,都具有包容性;贝斯单独一轨;人声选择并轨,并分为男声、女声,例如刘欢、周华健等音域较高的歌手单独制作。
处理伴奏的时候,我们将吉他、弦乐等声音分组编排导入Pro Tools;另一轨是和声,7男3女,有黑鸭子等伴唱组合的参与,声音效果很好;下一轨是鼓和贝斯,我们把这两部分放在一起制作;再下一轨是环境声和京剧唱腔的声音。
混合人声时,我们根据每个歌手的声音特色分为4轨男声4轨女声。后期因为人数较多,在前期准备时我已经根据具体情况分配好了歌手组合,在并轨的时候使用了压缩,调整了声音特质。
歌曲其中鼓的部分保持了原状,配合一些麦克风和空间利用,选择合适的鼓手进行录音,将重点放在往往会被忽视的音源本身。三弦声音部分非常具有特色,我录制了两轨,增加一些人性的元素。录铜管时,波形是上大下小,因为偏移会产生这种常见问题,铜管组配合演出四遍。人声录制时,我们采用四只不同麦克风,根据歌手声音特色来安排,对声音较猛烈的部分进行压缩。
[Page]
主持人:您对数字录音技术有何感受。
林梦洋:我个人比较喜欢鼠标操作,混音时要用眼睛去观察波形。从前我们认为把波形混得越大越好,但最近证明这是错的,因为波形越大,声音会失真。
录音棚中,最重要的,第一是谁来做录音师,人是这个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第二是空间,能不能够容纳乐器和人声的配合;第三才是机器设备,帮助人来完成作品,为人的智慧减轻压力,但是起主导作用的还是人的审美观。从前专业人员在歌手旁边监督声音,完全依靠听觉的技术,现在便可以用设备辅助,科技越发达,音乐和技巧的成分就会越少。
所以经历了这么漫长复杂的录音、混音、制作过程,《北京欢迎你》这首歌能成功和大家见面,并为奥运增光添彩,是2008年可喜可贺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