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三十年“创新”路,索尼助力中国广电

2009-02-19 本刊编辑部 依马狮广电资讯网


——访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视频专家李倜教授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三十年,与索尼公司的技术发展紧密相关。索尼是一个拥有独创理念的团队,一直在开创属于自己的发展新路,这点她做得很好。”谈及中国广电与索尼的情结,李倜老师感慨万千,“索尼始终站在电视节目制作和数字化的前列,是数字化的开拓者。”

    由胶片到电子,改变电视新闻采编方式
    三十年“创新”路,索尼助力中国广电李倜老师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索尼,可以追溯到1977年。“那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央电视台筹备建设彩电中心,我们衔命出访日本考察NHK电视台,主要了解电视制作工艺流程和电视新闻如何制作。当时电视新闻的采集工序,是先将节目拍摄成胶片,再进行胶片冲印剪辑,然后播放,这种形式叫做胶片新闻采集。令我们惊讶的是,在参观时我们发现NHK电视台新闻制作已经使用了索尼公司生产的3/ 4英寸Umatic录像机制作,被称为电子新闻采集,上午拍摄的内容晚上就可以看到,这着实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李倜老师看到这项技术很先进,随即到索尼公司仔细的考察,当即决定将此技术介绍到中国,并在中央电视台彩电中心应用,因而在彩电中心没有建设洗印胶片的车间。“这是一次工艺的飞跃,是索尼对新闻改革的一次非常大的贡献,如今ENG(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电子新闻采访)这个英文缩写词早已被大家熟知。”
    此前的电视节目制作,是使用2英寸四磁头横向磁迹录像机。但索尼公司认为2英寸机体积大、操作不便、画质不理想。通过对2英寸机的技术研究,索尼1976年推出了1英寸螺旋扫描录像机。当时录像机鼻祖安培公司的1英寸产品使用A格式。而索尼公司主动向安培提出合作开发,将录像机格式合并成C格式,大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就是用1英寸开盘带制作的。在两家公司的大力推广下,C格式1英寸机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李倜老师评价道:“索尼这个英明的决策,不仅使索尼迅速地进入广播电视的正行;而且更使电视编辑进入电子编辑时代,彻底改变了传统电影式的编辑方式。” 
    此后,索尼又生产了新的录像机Betacam,它采用1/2英寸磁带,分量记录方式缩小了体积,减轻了重量做成摄录一体机,这样使新闻采集工艺又有了一次飞跃。
    李倜老师介绍到,当时国内广电行业没有能力购买1英寸机,加上缺乏操作人员,迫切需要一种性能好、价格低的广播级录像机。1987年,当时的广电部正式立项准备更换新设备,于是李倜老师第二次东渡,去索尼公司考察,带回了索尼刚刚推出的Betacam SP,并对其进行各项指标和性能的测试,发现这种新格式完全符合电视台广播级图像质量要求,推动了Betacam SP格式在电视台的广泛使用。

    SDI一根电缆方案与高清领域骄人成绩
    从录像机到摄像机,索尼公司不断刷新着广播电视技术。
    数字视频信号频带宽、码率高,信号复杂传输很困难,初期需要25根线并联传输。李倜老师说,索尼的又一大贡献是,在数字电视系统倡导以串行数字接口信号格式为标准。通过串行数字接口(SDI)只需要一根同轴电缆就可同时传输4:2:2数字分量视频信号、数字音频和时间码。“索尼实现了将原来25根信号线传输的过程,转变为用一根电缆实现,彻底改变了信号传送的方式,而现在几乎所有的视频设备都采用SDI信号接口。”索尼用行动证明,模拟时代电视制作设备的巨人,今天仍然是数字化革命的领跑者。
    在高清领域,索尼是第一家研发生产模拟高清录像机的公司,这个产品的诞生是高清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80年代末,李倜老师第一次接触模拟高清课题,并且一直追踪测试高清设备。而索尼的高清摄像机也经由李倜老师之手测试过。“索尼摄像机的设计很人性化。1997年索尼就推出高清录像机HDCAM,而更高码率HDCAM SR是目前世界上最高质量的高清录像机,码率高达440Mbps。凭其优质画面和良好的性价比,HDCAM SR成为数字电影制作和高清节目制作的首选。”

    字幕机、盘带结合,最早倡导IT理念
    说起Betacam家族——Betacam SP,Digital Betacam都有辉煌的业绩,中国的广播电视用户都非常熟悉。Betacam SX也有一段辉煌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Betacam SX采用的是MPEG-2编码技术,它首次采用帧间压缩的编码方式,这样进行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在保证广播级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码率,满足带宽资源有限的传送要求同时解决帧间压缩编码精度的难度。Betacam SX首次将硬盘与磁带有机结合,李倜老师十分赞赏这个新兴概念的提出,“索尼是传统AV与IT结合的先驱者,这种盘带结合的录像机编辑理念非常先进,这次尝试使用户对非线性编辑更加充满信心。”
    “此外,索尼拥有很广的销售渠道,加之完善的售后维修服务体系,索尼的产品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李倜老师称赞道。
    字幕机的引进同样改革了电视节目播放的字幕问题,当年李倜老师在日本考察时,第一次在NHK电视台接触到的字幕机看到是索尼公司生产的,并且将其介绍进中国。“那时,第一台数字字幕机的出现,改变了手写、再拍摄字幕的方式,同样是里程碑的事件。”

    独创显像管技术,推出高品质CRT监视器
    “索尼的显像器件在世界属于独创地位,索尼全球独此一家的格栅状显像管专利,让监视器的画质更好。”
    作为CRT显像管监视器时代的领军厂商,索尼公司推出的阴极射线显像管(CRT)彩色监视器,使用“单枪三束”技术,运用格栅成像原理。格栅是把互相平行的垂直金属线安装在一个铁框里,它增加了纵向的透光度,再加上布满在整个屏幕的偏长形磷光粉条,亮度比普通显示器要高得多,同时也使画面的色彩更艳丽。
    无论是在拍摄现场,高端的工作室或后期制作室里,凡是需要观看现场拍摄脚本,或是客户需要浏览内容或进行视频编辑,高质量的视频监视器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索尼独特的显像技术,使CRT监视器能够呈现更加清晰、亮丽的画面,代表了索尼不断发展技术、努力满足专业需求的成果。
    总结索尼公司对中国广播电视行业的贡献,李倜老师感叹道:“中国广电发展三十年,同索尼的技术产品支持是分不开的。而索尼在中国三十年取得的骄人业绩,也是自身兢兢业业努力的结果。”不断创新,是李倜老师对索尼公司成功总结的核心——“索尼提出的创新理念和领先技术是数不清的,并且能够使其他公司尤其是国内视频厂商受到启发。相信在这样积极的交流和合作环境下,中国广电同索尼公司的情结会更加源远流长。”

[Page]

Sony 索尼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