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对电视台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并结合贵州电视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简要介绍了管理系统的设计要求及系统的特点。
一. 引言
电视台是一个高投入、重装备的媒体单位。贵州电视台从1968年建台以来,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随着自办栏目和播出频道的不断增加,随着节目制作、传输、播出设备数字化改造的更新换代,积累的固定资产也越来越多。如何管理好、利用好这些固定资产,让其充分发挥功能和作用;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固定资产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如何建立一套规范的、系统的、科学的、高效的管理方法,是电视台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建设的背景
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主要是基于账务帐的管理。在传统管理模式下,采用手工填写打印标签、粘贴、登记、造册、盘点的办法。随着电视技术的日新月异,电视台技术设备的更新加快,固定资产不断增加,并具有规模庞大、分布面广的特点。要管理好、利用好这些固定资产,传统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的管理需求。
电视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应由基于帐务管理的传统方式转向资产实物跟踪管理的动态方式。除了对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的基本管理外,要考虑其固定资产品种繁多、分布面广、变更量大、维修频繁等特点,资产管理系统从设备的采购到使用,从维修到折旧,从闲置到报废,都要进行统一标准的跟踪管理。通过对固定资产的全方位管理,记载并分析众多数据信息,为电视台固定资产的采购、分配、管理、使用、报废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使电视台的固定资产处于最佳效益状态。
因此,认真分折和研究目前电视台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建设一套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迫切工作任务。
三. 当前电视台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电视台资产分散、使用部门多、使用地点范围大、资产种类繁多,管理难度大,电视台在固定资产的“增加、使用、退出”三个环节都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1.固定资产增减环节存在的问题
电视台固定资产增减具有渠道的多样性,具体包括:设备购置、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接受捐赠、无偿捐出、支援地县等。在固定资产增减环节,由于没有一个规范的程序,易出现资产漏登、少登、重复登的现象。由于缺乏对固定资产的精确统计,从而导致账实不符。要解决好这一问题,迫切需求一个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2.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
在设备购置中各部门往往只从本部门需要出发,尽量为本部门多争一些设备,却很少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分析论证。对已形成的固定资产,如何做到集中管理、调剂余缺、物尽其用、资源共享等方面考虑得不多,使得固定资产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最大效益。
3.固定资产使用管理责任不够明确
在固定资产的使用环节中,由于对设备管理没有具体的责任人,导致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明,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修理、转移等环节中都无人具体负责,有些固定资产闲置无用、损坏甚至丢失也难以进行责任追究。
4.机构变更时固定资产移交手续不清
由于在电视台内阶段性工作的调整和需要,经常成立、合并或撤消一些部门或机构。每当成立一个新的部门和栏目时,都会因工作需要而领取各类设备;当部门和栏目撤消时,领用的各类设备就不知去向。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明确的固定资产责任人。
5.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不全面
电视台年终的盘点仅限于库存物资的盘点,仅是根据财务帐对库房物资进行核对。而对于分布在全台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由于种类繁、数量多、分布广、难度大等原因,缺乏定期的清查和盘点。致使有些固定资产报废多年、甚至已不存在了,但仍长期挂在账上。
6.固定资产的注销环节上的问题
固定资产的注销主要是指固定资产的报废、转让、毁损及无偿调出等。有的设备支援地县电视台赠送出后,没有在台固定资产帐上及时注销;有的设备已退出运行,甚至已按废旧物资处理了,但未能执行报废制度,财务账面上并未注销。
四. 固定资产管理中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通过对电视台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认真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问题中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上,是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不够、管理不严、责任不清,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客观上,电视台固定资产数量多、金额大、更新快、分类复杂、管理分散,及时准确地掌握资产状况难度大。要从根本上解决电视台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对策如下:
1.转变观念、规范制度、明确责任
充分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重视固定资产管理,转变观念,把固定资产管理列入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体系,准确、实时地掌握电视台固定资产状况。
2.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设置固定资产管理的专职部门,合理界定各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将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在专职管理部门的统一管理下,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形成一个信息畅通、分工明确的管理模式。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的运营效率。
3.建立固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
明确每个资产管理者、使用者的责任,实施严密的资产监管,防止资产的流失。保证资产管理落到实处,从而有效地控制资产的使用成本,提高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对由于责任心不强而造成的资产损坏或丢失,要进行必要的经济赔偿。
4.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清查制度
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清查盘点。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等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和整改。资产管理要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分析,以适应电视台发展的需要。
5.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的报废需要资产责任人申请、管理和财务部门组织审核鉴定、由专职资产管理人员按程序上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在程序中必须要有相互的制约机制。报废后固定资产的处置,更需要有效的监督控制,资产专职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使用部门都应参加处置的全过程。
6.提高固定资产综合管理水平
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通过电视台内局域网,实现固定资产信息数据共享,具有简洁方便的查询、检索、汇总、统计功能,整体提升固定资产综合管理水平。
五. 电视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
针对电视台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建立一套新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我台经过广泛地调研后,与成都新中科高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合作,针对我台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为开发适应于我台需求的管理系统软件,确定了系统的设计目标。
1.系统基于电视台的局域网络,充分利用局域网现有的硬件资源,避免网络建设的重复投资。
2.实现新的管理模式,引入条形码技术,实现全台固定资产统一的标识,每一件固定资产具有唯一的条形码。
3.按照电视台固定资产管理各职能部门的分工,设计相应的软件模块,授予相应的使用权限,做到各负其责。并通过内部局域网形成信息资源共享。
4.实现设备的购置、入库、出库、调拨、借用、盘点、维护、报废等固定资产的全程综合管理。
5.系统以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给用户,通过访问权限控制,可以分类浏览、检索各种信息和访问各个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