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第三十二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展览会(BIRTV2025)主题报告会成功举办。本次报告会围绕“全媒体 超高清 强智能”的主题,涵盖共生式人工智能使能先进视听、广播电视系统性变革、超高清产业链、精品视听内容创作、新型广电网络建设、传媒数智化、全媒体制播、新技术赋能视听生产,以及电影领域技术创新发展等内容等议题展开。国家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昕出席报告会并致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姜文波,国务院参事张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发表主旨演讲。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董昕
董昕指出,当前全球视听媒体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中国广电视听唯有始终勇立潮头、不断形成合力,才能守正创新、引领未来。董昕强调,一是要牢牢把握技术革新机遇。前沿信息技术是引领视听产业实现技术变革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广电媒体必须依托现代化高新信息技术,加快转型升级,积极推动新技术落地应用,不断培育支撑行业发展的新动能。二是要不断深化产学研用协作。改革发展是当前广电视听领域的重要任务,广电视听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行业创新组织机制,必须坚持统筹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必须高度重视产学研用一体化协作,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共同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视听体验。三是要扎实推进行业综合治理。立足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保障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广电视听体系化安全保障,进一步强化大小屏联动,下大力气巩固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成效,努力形成更多精品、更广传播、更优环境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四是要积极扩大行业交流合作。BIRTV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业盛会,广电总局一贯支持BIRTV等行业国际交流平台建设,促进海内外技术、标准、内容、人才等环节的深入交流与务实合作,扩大国际人文交流与合作,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与互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 姜文波
《全媒体超高清创新》
姜文波指出,要通过加强媒体科技创新,推动视听产业全媒体超高清升级迭代,实现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为此,总台在以下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一是总台全力构建全媒体超高清技术体系,开启产业发展的中国标准和中国模式,抢占媒体发展制高点和新机遇。二是推进人工智能媒体应用,重构媒体制播流程,打造媒体领域新质生产力。三从媒体传播形态的视角,要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媒体的互动性,打造全媒体超高清视听传播新模式。

国务院参事 张平
《ComAI使能先进视听》
张平指出,ComAI对通信的改革是颠覆性的,6G网络和AI的深入融合应用已是必然趋势。语义通信论证明语义信道容量相比香农信道容量具有额外增量,这是通信系统内生智能提供的性能增益,展现了信噪比、带宽等资源受限条件下系统的环境适应能力。6G网络与终端和AI在技术层面相互赋能,将推动双边生态产业实现共赢。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 胡正荣
《广播电视加快推进系统性变革》
在谈到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时,胡正荣表示,一要构建全媒体生产机制。二要构建以我为主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三要加快构建全媒体体制。四要构建全媒体传播评价体系。胡正荣指出,下一步,主流媒体要从变革生产机制(全模态)、变革传播机制(全渠道)、变革消费场景(多业态)、变革评价体系(高效力)四方面继续着力推进系统性变革。

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曾庆军
《智联未来,新型广电网络服务媒体新业务》
新型广电网络作为服务媒体新业务的核心载体,其升级迭代不仅是广电行业适应数字化浪潮的必然选择,更是夯实国家文化传播阵地、推动媒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曾庆军指出,中国广电加快推动新型广电网络建设落地,从万物互联到融媒智联,服务支撑超高清、AIGC等新业务新业态,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服务平台,深耕宣传媒体领域,形成差异化服务,推动媒体融合创新发展。

电视剧《太平年》联合导演 陆贝珂
承文化之脉,拓科技之新
—超高清技术在电视剧《太平年》中的应用
在超高清时代,影视行业正掀起一场“像素革命”,前沿技术以颠覆性力量重塑影视生产的全链路流程。陆贝珂结合电视剧《太平年》的创作实践,分析了超高清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关键作用,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处理,通过先进技术的创新应用,不仅可以实现视效与音效的跨越式升级,更凭借精准的细节捕捉能力,将服化道等元素的历史质感纤毫毕现。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ISP与互联网军团副总裁 卢金明
《传媒数智化,行业发展新动能》
卢金明以“传媒数智化,行业发展新动能”为主题聚焦传媒数智化转型。从技术创新、平台构建、生态合作等方面,展现华为如何推动行业变革与高质量发展。未来,华为将持续深化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为传媒行业智能化发展注入持续动能,携手开拓智慧传媒新生态。

阿里云文化传媒行业首席架构师 张广亮
《拥抱智能时代,加速媒体创新》
传媒行业作为内容创作与传播的核心领域,为大模型技术的落地应用提供了关键场景。张广亮从新闻生产、前期制作、媒资管理、全台智能体四个维度对传媒行业大模型落地的核心场景进行了解读分析。他指出,凭借强大的多模态、跨模态处理能力,大模型将有效推动传媒经济发展并释放其发展动能。

欧洲国际广播电视展(IBC)总监 史蒂夫・康诺利
《IBC与中国--技术趋势、合作伙伴关系与协作》
凭借前沿的科技创新成果与丰富的产业实践经验,中国本土的科技企业已跃升为全球广播电视领域的中流砥柱,为全球广电产业注入强劲动能。史蒂夫·康诺利表示,IBC与BIRTV等行业平台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跨国界的技术交流、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机制,构建起应对行业挑战的协同网络,为全球广电产业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疆域。

江西广播电视台(江西广电传媒集团)
党委书记、台长、董事长 龚荣生
《“思想+艺术+技术+平台”的四维进阶
—广电赣军系统性变革的守正与创新》
龚荣生深入阐释在国家广电总局指导推动下,江西广播电视台(集团)从局部先行先试,到全面启动系统性变革的“135”改革计划,成为全国第二家实施系统性变革的省级广电媒体,形成了符合中国广电特色和江西媒体实际的系统性变革“江西方案”,从“思想+艺术+技术+平台”四个维度,解码江西广播电视台(集团)系统性变革的守正与创新。

佳能(中国)有限公司
影像信息商务统括本部副总经理 栗开宇
《影领未来-佳能未来影像解决方案》
栗开宇介绍了佳能在光学技术方面的经验与创新。凭借多年在光学技术上的深厚积累,佳能积极投身影像前沿领域的探索,不断推动影像技术创新。在虚拟制作、虚拟现实、电影机讯道化等当下备受关注的领域,佳能不断革新,推出适用于不同使用场景的专业化解决方案,彰显了其着眼未来、推进新技术落地的不懈努力。

北京中视广信科技有限公司
视频业务部总监 范胜利
《国产菁彩声在节目制作中的应用思考》
作为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UHD World Association,UWA)的重要成员,中视广信一直积极参与菁彩声的相关产品研发及节目制作的应用实践。结合具体案例,范胜利讲解了菁彩声在节目制播中的技术架构、主要功能、技术难点解决以及实操经验,为国产菁彩声在行业内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索尼公司媒体解决方案事业部部长 村田 雅和
《无界创作新娱乐》
村田雅和重点介绍了索尼在8K、5G、HDR、AI等新技术领域的布局与成果。索尼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广电行业的结合应用,在虚拟制作领域推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行业带来了更高效、灵活且安全的制作选择。同时,他强调索尼将持续深耕技术创新,精专本地化研发,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优质的娱乐视听体验。

腾讯云智慧传媒行业技术总监 曾 亮
《数据赋能,主动决策
—智能体时代数据要素推动媒体价值释放与运营重构》
数据是数字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人工智能通过赋能数据的生成、流通与应用,推动数据要素化释放更大生产力。曾亮表示,在驱动智能生产、赋能智能决策、实现闭环运营分发的过程中,数据发挥着关键作用,智能体的应用深刻改变着媒体运营模式以及内容价值最大化的实现路径。

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SMPTE)
亚太区负责人 魏天明
《媒体技术的“标准”、“教育”、
及“全球专业社群”的介绍》
魏天明围绕“标准”、“教育”和“全球专业社群”三个关键词对媒体技术进行了多维度的结构。他梳理了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在工程标准领域取得的众多创新成果,不仅涵盖了协会已有的创新性标准,还详细介绍了当前正在推进的标准制定工作,凸显了技术标准在规范媒体技术发展、促进全球行业交流协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科大讯飞听见科技智慧传媒业务部总监 邵青
《AI翻译与跨文化传播:
打破语言壁垒,链接全球文明》
人工智能技术重构跨文化传播范式,以澎湃活力破解文化传播障碍,推动文化出海。邵青分享了如何通过前沿技术高效赋能影视、短视频、播客等视听内容的多语种传播,助力文化产品“破圈”出海,以“文化共振”推动跨文化交流中的情感共鸣,将人工智能的变量化为国际传播的增量。
来自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机关司局和直属单位、全国各级广播电视局、广播电视台、广电网络公司、影视制作机构、通信运营商、网络视听平台负责人、导演制片人,还有相关部委、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1200余人参加主题报告会,央视网、央视频组织同步直播。会议期间举办了BIRTV2025推荐活动入选项目的发布仪式。今年活动共收到来自62家申报单位的110项申报,共评选出3项“BIRTV特别推荐项目”和36项“BIRTV推荐项目”。同时,还发布了《2025年中国影视新技术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