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深圳市云端学校:“互联网+学校”的创新实践

2024-03-13 依马狮视听工场


发挥互联网颠覆性优势,突破传统学校教育桎梏,探索构筑“互联网+教育”新生态是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为发现、提炼和推广有关教育创新发展的实践探索与典型模式,为更多区域提供借鉴与示范,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重点课题“‘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改革与创新管理研究”课题组,面向社会开展“互联网+教育”创新案例征集与调研。在此背景下,深圳市云端学校作为“互联网+学校”的典型实践案例得以发掘。

 

云端学校是深圳市以构筑人才培养新样态、创新教育资源供给模式、探索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路径等时代任务为出发点,本土化孕育创建的创新成果。经实地调研与系统分析,发现深圳市云端学校以互联网为核心动能,在构筑“互联网+学校”新样态、探索教师发展新模式、创新技术解决方案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创新,符合“互联网+教育”的创新原理,是“互联网+教育”的典型创新实践。为推动其创新思路与实践经验向更大范围推广与传播,特围绕云端学校的基本概况、创新模式、创新本质、实践成效等方面阐释与介绍。

 

一、案例概况

为应对新时期深圳教育面临的资源配置优化与供给能力提升的双重挑战,深圳市将利用互联网动能优势,创新资源供给模式和人才培养样态确定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发展议题。2021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做出创建云端学校,探索未来学校新样态的重要战略部署。2022年10月,中共深圳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对云端学校建设作出重点批复,将其作为市教育局直属公办校单独设立,并指明其在“基础教育教学任务”“示范性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活动“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引领深圳基础教育先行示范”等方面承担的重要任务。

在此背景下,深圳市云端学校以破解基础教育难题为根本目标,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组织机制改革为关键突破,整合优化新一代颠覆型信息技术,开展了办学形态、教师发展模式、共享课堂方案等方面的一系列创新实践。经为期两年多的探索,构筑形成了“互联网+学校”新形态,形成了横跨深圳10个行政区13所学校的办学架构与组织规模,为利用互联网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探索开放互联的未来学校新形态提供了新的思路参考。

 

二、创新模式

(一)融合三元空间,形成了 “互联网+学校”新形态

在办学层面,云端学校形成了具有“空间融通、校际协同、多元联动”鲜明特色的“互联网+学校”新形态。其针对深圳市区域教育发展差距大、资源配置不均、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以互联网为支撑,融通“物理-社会-信息”三元空间,联合深圳10个行政区内的13所学校,形成“1所云端总部学校和多所入驻学校”的协同办学模式(如图1所示),构建了政府、企业、学校等多元主体联动的办学格局,从而推动了区域整体教育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深圳市云端学校:“互联网+学校”的创新实践

图1 云端学校共同体首批入驻校分布图

 

1.构建了三元融通的办学空间

云端学校跳出传统基于物理空间和社会关系空间的二元办学空间逻辑,通过发挥互联网优势,创设全新信息空间,形成了融合物理空间、社会关系空间和信息共享空间的三元办学空间,构筑了一种联通的、流动的、融合的办学新形态。其破除了以往学校固定班级的限制,跨越了封闭学校的围墙,建立起学校内部各主体间、学校与外部系统间的联结。与已有固定的、封闭的学校场所相比,三元融通的办学空间具有时空灵活、资源共享和信息众筹等创新特性,由此拓展了师生的交互边际,颠覆了传统的交互关系与组织结构,为资源的快速汇聚和流转注入了新动能,为多主体协同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2.形成了校际协同的办学模式

云端学校以互联网平台为支撑底座,打破了单一学校主体办学的格局,在云端总部与各入驻校之间形成了平等参与、沟通协商、互惠共赢的协同办学模式。其中,“平等参与”强调在尊重且保有各入驻校办学特色、差异化发展路径的基础上,通过践行联通新理念和共享新思路来发掘并释放主体优势,激发其共享贡献的活力,实现办学质量的共同提高。“沟通协商”强调学校间统筹制定教学计划,共同设计绩效奖励方案,以促进优质教学服务的常态应用,优质教师的不断涌现。“互惠共赢”强调云端总部学校与各入驻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其既不同于结对帮扶、以强带弱的学校联盟,也不同于行政隶属统一、标准化管理的集团办学,而是一种多主体协同发展的办学新生态。

3.构建了多元联动的办学格局

云端学校运用互联网思维,发挥接口和平台作用,聚合政府、企业、学校等各类主体的优质资源和优势服务,构建了多元联动的办学格局。具体表现为,基于各校自主申报和区域遴选的规则,确认拟加入的入驻校,并提供同入驻校联通的开放接口,在此基础上吸纳各校优质师资,组建包含专任教师和兼任教师在内的主讲教师库,汇聚整合优质资源,实现各入驻校资源按需流转、互惠共享;遵循“需求驱动、应用导向”的原则,以众筹形式汇聚外部社会优质服务,形成适用于不同办学场景的应用方案,实现各入驻校的统一化调配、适应性应用。

(二)再造流程机制,形成了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形成了“研教一体、群智共创”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该模式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为核心基点,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底座,从变革教师研修的供给方式着力,通过再造研修流程、重构研修关系,统合综效地推动了教师研修模式的革新。

1.形成了“研教一体”的教研流程体系

“研教一体”重整了原本分离的教研和教学环节,实现了教研与教学同程同伴。云端学校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围绕教学的核心环节展开,将研修活动充分融入教学过程,将研修结果直接落实到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上。如语文学科分别针对备课、说课与上课环节,融入了相应的研讨环节,形成了“十步闭环法”(如图2所示)。不同于原本分散的、短期的培训,这一模式实现了持续、贯通的实训,使教师群体在反复研磨、层层递进的教研和教学过程中获得成长,增强了教师参与的主动性,提升了教师发展的实效性。

 

深圳市云端学校:“互联网+学校”的创新实践

图2 云端学校语文学科组研修流程

 

2.产生了“群智共创”的教研组织方式

“群智共创”的组织方式打破了传统“教研专家-参研教师”的垂直组织形式,形成了“群体参与、群体共享、群体创造”的扁平组织形式。教研团队包含首席教师、主备教师、主讲教师、辅讲教师等多类角色,在教研过程中基于不同职责分工形成了核心团队和若干研讨小组。其中,首席教师和教研专家把握研修总体计划,提供方向建议,占据圈层核心位置;负责关联课程单元的主备教师构成备课小组,共同完成教案设计;同所学校的辅讲教师形成教学反思小组,分析学情、改进教学。该教研组织方式以互联网平台为支撑,小组之间共享资源和成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了团队协作、人尽其才的有组织教研,促进了教学方案的不断完善,实现了教师群体的共同发展。

(三)整合办学资源,形成了“共享课堂”技术新方案

在课堂教学层面,云端学校针对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通过跨校组班的教学组织方式,以共享优质师资与课堂服务为核心的“共享课堂”。面向“共享课堂”的场景需求,基于“云网校端”的技术架构,采用“需求导向、统筹协调、持续迭代”的建设思路,探索形成了一体化技术解决方案。目前,云端学校已基于该技术方案支撑,实现深圳市10个行政区、13所学校、26个班同上一堂课的常态化应用。

1.“灵活组网、稳定快速”的网络支撑环境

在网络支撑环境方面,云端学校采用了“专用城域网+5G承载网”的方式构建了网络基础底座。其中,基于国家现有通信资源,以专用城域网作为主要的通讯工具,提供稳定可控、安全可靠的传输服务。同时,5G承载网作为备用补充,通过灵活接入的方式,在专用城域网尚未覆盖、网络信号不佳或传输不足的情况下提供网络支持。这种联合布局的网络架构,支持入驻校根据实际办学条件进行灵活配置,为共享课堂大范围开展、常态化应用提供基础环境保障。

2.“场景融合、操作简易”的云端教室系统

针对共享课堂中的两类应用场景——总部云端课堂和入驻校物理课堂,云端学校以教学需求为导向,秉持简单易用的原则,分别设计了面向两类场景的教室建设方案(如图3所示)。为了更好地支持主讲教师演示板书、师生实时互动、双师交流协作,云端学校在总部云端课堂配置了包含多屏互动系统、教学扩声系统等硬件设施。针对入驻校线下课堂,主要面向课堂组织和教学管理的流畅进行,以远程互动系统、自动教学管理服务系统为核心,搭建了具备远程屏幕控制、镜头适应性切换、课程进度监控、上下课自动管理等功能的智能系统。多系统联合的教室配置方案突破了以往异地教学互动性弱、互动效果不佳等瓶颈,为优化教学服务质量、改善学生学习体验提供有力支持。

 

深圳市云端学校:“互联网+学校”的创新实践

图3 云端教室系统建设方案图

 

3.“促交互、促协作”的系列认知工具

针对共享课堂中师生实时同步互动的需求,云端学校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增强教学效能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两类教学认知工具。一类是协作白板工具,通过创建线上共享空间,利用协同编辑、思维导图、举手、提问等功能,支持师生互动协作、展示成果;另一类是数据收集工具,利用学习单、投票等功能,便捷生成数据统计分析,以即时了解线下课堂中学习者状态,方便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活动。各类认知工具的创新应用,丰富了课堂的互动形式。

4.“基础功能+教学中台+云存储”的平台架构

针对共享课堂的未来发展需求,云端学校布局了“基础功能-教学中台-云存储”共同支撑的平台架构。基础功能支撑巡课、监测、预警等教学管理业务,为共享课堂开展提供基础保障。教学中台则按照教学管理的业务场景,将分散的功能整合为通用组件,实现模块化调用,更灵活地响应教学管理需求。云存储以借调公有云安全、可信的数据存储服务,建设轻量化的虚拟服务器的形式,实现共享课堂的数据存储,为后续建设教学资源、开展教学研究夯实数据基础。

 

三、创新本质

云端学校在学校办学、教师发展、技术建设方案等方面的探索创新,为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示范方案。其实践符合“互联网+教育”的创新原理,反映了新形态教育的新本质——“教育即联通”,深度践行了“互联网+教育”的方法论——“共享驱动创新”。

(一)办学形态创新反映了组织生态开放互联的联通本质,践行了服务全要素共享的实践思路

在学校办学层面,云端学校变革了孤立、封闭的学校体系,通过同内部入驻校间的校际互联,同第三方机构、企业等社会力量衔接联通,构筑形成了内外融合贯通的“互联网+学校”新生态,为释放多主体汇聚效应、共促校际联动发展搭建了良好场域。这一创新深刻体现了“互联网+教育”在宏观层面的联通本质,即构建教育内外部系统开放互联的组织生态,共同承担教育责任。云端学校取得这一突破的关键在于打破学校作为单一供给方的服务模式,将共享思维贯穿于教育供给的全要素、全业务中。即通过建立互惠共赢的合作机制,汇聚政府、企业、机构、教师等各类主体的力量,将教师资源、智力成果、平台技术等多类资源要素充分共享于教育教学的多类业务场景中,推动了教育供给服务体系的创新,是“共享驱动创新”方法论在服务全要素共享方面的落地实践。

(二)教师发展模式创新反映了资源共建共享的联通本质,践行了资源全过程共享的实践思路

在教师发展层面,云端学校颠覆了传统组织结构,通过教研流程再造与关系重组,形成了群策群力的教师发展新模式,释放了资源共建共享的新动能。其中,教师发展不再囿于既定的学校框架和传统发展逻辑中,而是参与到实践性知识的高效汇聚、协同共创的过程中,实现了教师群体的互惠发展;资源建设不再是先生产后分配,而在经验即时汇聚、内容充分流通的过程中,实现了动态生长、不断完善。这一创新集中体现了“互联网+教育”在中观层面的联通本质,即通过资源共建共享,扩大资源流通边际,让其在群智筛选、应用和创造的循环中实现持续发展。云端学校形成这一创新的关键在于将共享理念贯穿于教学和教研的全过程。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汇聚优势,通过流程集合、编组统整,充分共享教师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共同提供教学服务,为解决资源结构性短缺、满足多样教与学需求带来了新的可能,是“共享驱动创新”方法论在要素全过程共享方面的集中体现。

(三)课堂形态创新反映了学习即连接的联通本质,践行了场景全时空共享的实践思路

在课堂教学层面,云端学校拓展了时空边际,基于跨校组班的教学组织方式,在“云网校端”一体化的技术架构支撑下,形成了全场景共享、多主体互动的共享课堂新形态,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掌握特定的内容,而是在更广泛、更丰富的互动中发展个人学习网络,实现见识增长和能力提升。这一创新反映了“互联网+教育”在微观层面的联通本质,即学习是学习者与有价值的信息源建立联通关系,从而促进自身发展的过程。云端学校实现这一新发展的关键在于将共享思路贯穿于课堂建设与应用的全时空场景中。在建设与应用过程中,始终围绕共享课堂的场景需求展开,通过共用服务平台、共建教室方案,充分利用共有的条件基础,集约高效地选用技术方案;通过共通教学场景,充分发挥共有的教师资源和教学成果,切实有效地弥合资源差异;通过汇集师生的真实反馈和共性需求,不断迭代完善课堂建设方案,为利用技术势能驱动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是“共享驱动创新”方法论在场景全时空共享方面的思路体现。

 

四、实践成效

(一)扩大了优质师资辐射面积,示范了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途径

云端学校直面深圳市基础教育优质师资分配不均、办学条件差距较大等现实问题,以互联网为支撑,通过共享扩大优质师资辐射范围,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新途径。目前,云端学校优质师资的辐射面积涉及深圳市10个行政区13所学校,惠及学生达3600余名,所涉学校多为办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的新建校、偏远校或薄弱校。据《关于深圳市云端学校建设情况的报告》调查结果显示:连续2年内,云端班的家长满意度、学生满意度、整体学业成绩明显高于非云端班;云端班学生普遍进步更快;学校学业表现区域评价逐年提升。同时,在区域学校发展层面,参与的入驻校普遍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教学水平、教师队伍质量、生源质量等方面有所提升,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逐步缩小。例如,深圳市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作为一所2018年建立的偏远学校,经过2年的云端实践,在教师队伍建设、办学质量等方面获得快速发展,学校区公办学校排名由19名上升至16名,A+率由2.03%上升至4.5%;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云端班的报名者比例由占年级新生总数的80%提高到95%,其中不乏原本报其他学校的生源回流,进一步优化了生源结构。

(二)促进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共享,示范了教师共同成长的新模式

云端学校通过教研活动与教学实践一体化的研修新模式,促进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共享,实现了新手教师与经验教师之间的互促互惠、共同发展,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示范。在对教师群体面对面的访谈中,各类教师就云端教学实践的收获、价值、反思等话题进行细致阐述。一些参与云端教研活动的新手教师提到“自己全程参与到研修磨课过程中,不仅作为学习者获得专家及优秀教师的指导,也能够贡献自身的经验认识。”“在精细的教案研磨中自身教学能力获得了快速提高,这样的‘磨课’方式也被迁移到日常教学中,促进了教学实践的精细化”。同时,一些具有多年从业经历的教师也被再次点燃教学创新的热情,有教师谈到“在教研过程中既感觉到自身经验对他人的作用与价值,激发自我价值认同感,同时也在多方互动交流中,汲取新手教师的创新灵感与活跃思维,不断创新自身教学设计思路与实践方法”。

(三)初步形成“互联网+学校”深圳模式,彰显了深圳基础教育改革的创新实践能力

经过2年发展,云端学校创新实践初具成效,初步形成了“互联网+学校”深圳模式,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发挥出深圳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活力及行动力。2022年,云端学校创新实践入选教育部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并在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发布,引发国内外教育界、科技界和企业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同年,在中国5G发展大会智能教育高峰论坛上,云端学校被作为创新实践典型案例,获得业界与社会肯定。此外,云端学校还获得了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智慧教育专题赛一等奖、首届“光华杯”千兆光网应用创新大赛全国三等奖等国家奖项;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社等多家权威媒体平台报道,在社会产生重要反响;接受沙特阿拉伯教育部、斯里兰卡教育部等来访交流,受到国际社会关注。

(四)示范了线上线下融合学习空间的技术方案,开拓了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视域

云端学校基于云网端一体化技术架构,打破了传统学校物理空间的限制,通过按需购买或接入第三方企业和机构服务的方式,融合网络、软硬件、平台等要素,形成体系化技术方案,促进了线上线下学习空间的融合贯通,开拓了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视域。目前,云端学校技术方案经过多轮完善优化,已实现常态化教学应用,能够较好地保障云端共享课堂教学对于网络高速率和“零”延迟、抗干扰多屏教学、多班同步交互等需求;并提供持续性优化服务,促进了线上线下教学空间的连贯衔接与互动交流,师生使用体验与反馈良好。同时,其“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便捷、灵活的技术应用方案,合理地考虑了入驻校的投入成本与潜在的操作困难,具有低成本、易操作、可复制等特征,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五、总结与展望

云端学校案例以互联网为动能,在构筑学校新样态、探索教师发展新模式、创新技术解决方案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创新,符合“互联网+教育”的创新原理,是利用互联网探索教育改革创新的先行示范,为我国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与实践思路。在我国互联网发展和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代大势的推动下,期待云端学校未来能够进一步加快探索试点,勇于跳出固有的教育窠臼,通过强化技术支撑、完善制度保障,从局部创新、试点探索向全面创新、系统示范转型,带动区域教育整体跃升,促进改革方案与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创新,助推我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迈上新台阶。

深圳市云端学校 互联网+学校 互联网+教育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