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现在的视听受众已经不满足于总是被动地在电视上接收视音频信号,用户要求有自己的选择。于是很多厂家便提出交互技术这个概念。交互电视也成为视频设备厂商特别是机顶盒制造厂商吹捧的卖点。但厂商的宣传材料中很少涉及交互技术的实质,我们认为现在所谓采用交互技术的交互电视只是数据双向流动技术在视频领域内的一个应用。
数据双向流动本来应该是一个最基本的信息传输方式、理论上每根数据线都应该双向传输数据,但在电视技术领域却不是这样。由于播出的特性和信噪比的原因使得无论在无线广播还是有线电视网络中,技术总是侧重于单向地向用户传输数据而几乎不考虑用户对播出方的数据传输。在电视一统天下的时候,用户对此还是可以接受的。但互联网络产生后,用户开始认识到相互交流信息的重要性。超文本文件传输协议的出现使用户可以便利地和网络交互信息,共享网络资源。用户可以自由地在网络上浏览文字,图像,声音甚至视频,这种数据双向流动技术给传统的电视业者带来危机感并产生对电视未来的迷惑。
为了对抗这种迷惑,电视技术领域引入了一个诱人的概念:视频点播。当这个概念被提出时,所有人都双手赞成,认为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可以改变电视领域的未来。但事实却不尽如人意,时间过去很久了,真正的视频点播依然还是一个概念。我们现在知道依靠现有的电视广播平台,实现广泛的视频点播无论是从技术角度或是从商业角度考虑都有很大的难度。而Internet却依靠其平台优势和利用流媒体技术率先实现了一些具有视频点播特性的功能,我们可以利用流行的流媒体格式,如Microsoft Windows Media和Real Media及相应的RTSP、MMS等传输协议在互联网上实现视频点播,但其从本质上来看并不能算是真正的视频点播。
视频点播无疑是数据双向流动技术在电视技术领域内应用的一种,但数据交互技术决不仅仅等同于视频点播。本文将就在电视技术领域内各种数据的应用形式以及数据交互技术在电视技术和其它媒体技术之间相互交流所起到的作用进行探讨。
下面我们将分别讨论在电视技术领域和互联网技术领域建立联系的数据交互技术和所谓的交互电视技术,进而讨论在一个跨平台的界面上使用数据交互技术,从而分析数据双向流动技术在电视技术领域内的应用及前景。
电视技术领域和互联网络数据交互的几种数据手段
现在电视网络和计算机互联网络相互渗透。这种渗透体现在两个方面:用户通过传统的电视设备浏览互联网络的内容;互联网用户通过现有的电视广播传播系统对互联网络进行访问。这两种方式看起来是相近的,但是无论从概念上到具体技术细节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1.用户通过传统的电视设备浏览互联网络的内容。
这对ISP(互联网络服务提供商)来讲当然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它可以使得现有的电视用户成为互联网络用户。于是以微软公司为代表的计算机业界的巨头们率先步入了这个领域,提出了WEBTV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引入基于用户使用现有的电视机设备访问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而无需购置价格相对比较昂贵的计算机系统。而传统的电视机设备对信息是没有处理能力的,所以利用现有的电视机设备访问互联网络就必须在电视机设备上加装机顶盒。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机顶盒内置调制解调器和处理芯片,用户可以通过控制机顶盒在电视机设备上选择收看有线电视节目还是浏览互联网络。当用户选择浏览互联网络的时候,机顶盒通过电话线或双绞线与ISP进行连接,在电视机设备上显示用户所点取的网页。ISP同时还提供电子邮件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机顶盒的遥控装置或外设(如键盘)来书写和发送基于文本的电子邮件。
这种工作方式意图给电视用户提供一个廉价的互连网络接入方案,其本质上使用相对较为廉价的机顶盒代替计算机的处理系统,用传统的电视机设备替代计算机系统的现实设备。但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方式的一些技术缺陷却阻碍它的广泛推广。
首先,这种技术和用户使用计算机连入互联网络的方式没有任何不同,数据传输的成本并没有下降,互联网络服务提供商依旧会按时间或按流量向用户收取与计算机用户相同的费用。
其次,用户使用的机顶盒的处理能力与高性能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以电子邮件为例,用户只能发送简单的文本邮件,如果需要发送复杂的图形图像视音频文件的话,就需要给机顶盒增加外设。而大量昂贵的外设会使这项技术最大的优势—价格优势变得荡然无存。
然后,电视机设备本身的分辨率低的特性也使得这项技术的推广受到了阻碍,以PAL制的模拟电视机为例,720×576的分辨率,除去场逆程后只有625线,同时只具有256个灰度级。而相同尺寸的计算机显示器最高分辨率却可达到1600×1200,具有32位的真彩色效果,这无疑使画面的效果大打折扣。但随着高清技术的发展,1920×1080的分辨率可以弥补这项不足,但高分辨率必然带来对带宽的更高要求。
最后,连接网络速度的问题也相当令推广商头疼。由于成本的原因,早期的WEBTV机顶盒内置的调制解调器(MEDOM)速度相当低,有的甚至只有14.4kb/s。这样在网络拥挤时使得网络连接速度变得慢得无法忍受。推广商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开始把眼光放在了DSL等高速接入技术。
不同的推广商在采用这种交互手段时,在技术细节上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其基本架构均是如图1所示的机顶盒与ISP连接的结构。这种交互方式其本质实际上是将用户的电视机设备添加外设来作为互联网络的终端来使用。
2. 互联网用户通过现有的电视广播传播系统对互联网络进行访问。 这种方式是用户利用现有的广播电视网络作为途径访问互联网络,这种途径可以是有线网络,也可以是无线网络、微波或是卫星通信方式。
目前应用的比较广泛的是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Cable Modem系统,其基本架构如图2所示。有线电视网络通过Cable Modem终端系统(CMTS)与互联网络连接。用户通过二路分离器将从CMTS得到的信号分为两路,一路直接接到用户的电视机中用于用户观看有线电视节目,另一路连接到用户的Cable Modem上,通过Cable Modem调制解调与用户的计算机连接,用户可以使用计算机通过Cable Modem浏览互联网络。
在这种工作模式下,Cable Modem通过正交调幅(QAM)的方式调制解调信号,通过有线电视同轴电缆上和下载数据。这种技术实际上是从有线电视同轴电缆的模拟信号带宽中分离出6MHz作为载频建立下行通道。根据采用的调制方式的不同以不同的速度传输数据。Cable Modem一般采用的是64-QAM和256-QAM两种调制方式,其特性如表1。
调制方式 | 信道带宽 | 信号码率(sym/sec) | 理想传输速率(b/s) | 实际传输速率(b/s) |
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