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2009年误打误撞进入AV行业,到今年已经整整十年。入行之前,我甚至都不知有AV这样一个行业、也不知AV的含义是什么。到今天,我仍不敢说我对AV行业有多了解。在采访过程中,时常会碰到很多行业老兵,他们见解之专业、洞察之深邃、技术之精湛、格局之开阔,让我佩服惊叹。我有时会很好奇他们是以怎样的机缘进入AV、如何变得如此专业、在行业中又经历了哪些变化。正好借“国庆追忆——我与AV共成长”专题,我采访了这些老兵,一解我之好奇。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他们与AV共成长的过程。
1. 您是在哪年、因为什么机缘进入AV行业?当年的AV行业是什么样的?
杨英俊——1995年国家863项目《高分辨率投影管》研制项目,使我接触了显示技术和显示行业。随后在投影管的产业化过程中,接触到了大屏幕显示,一步一步进入了AV行业,我本人主要是从事显示技术。如今的AV行业与我当年入行时,已不可同日而语。例如95年46英寸的CRT背投电视就是所谓“大屏幕”,每英寸大致是1000人民币。投影机主流还是CRT投影管式,最大光通量只有几百流明。从信号上讲,还是标清信号,HD信号尚未普及。
关点——毕业即进入AV行业,从最初的研发工程师逐步转换为产品经理,再到如今运营公司,已经在AV行业走过不只10年。当年的AV产品应用场所都特别高大上,如军队指挥厅、政府会议厅等。如今专业AV产品更加民用化,在教育、中小企业、娱乐领域的应用已经占有很大比重。
陈泉涌——2006年我从通信行业进入AV行业,起初的经历是在三菱电机的影像业务部门负责市场推广,后来担任过相关产品的业务,之后在夏普商用部门任职,目前在纬而视从事产品营销方面的工作。当年AV行业相对处于优质产品缺乏状态,是硬件产品驱动型市场,应用面相对单一,“孤岛型”应用比较多。
汪晓琦——我是学电子电器专业的。在学校时,本身就是研究音视频设备的。组装收音机、电视机是必修课。1992年我辞去武汉的工作到海南环球琴行,正式开始了AV职业身涯,一直延续到现在,已经27年了。
那时候AV人根本没有学习机会,也没有任何测试仪器,一切都靠摸索和时间来沉淀。我入行时有机会接触到一手的原装进口设备说明书,加上我学的电子知识给了我巨大帮助。当年AV最主要应用在娱乐场所,如歌舞厅。1992年我参与施工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歌舞厅,用了32路4编组的美国Sound-Tech(声塔)调音台和Community(美国C牌)的音箱,16只Martin(马田)的电脑灯,Martin2032电脑灯控台,号称全国最牛的场子。
当时每个歌舞厅的音响效果都是不一样的。不仅仅是设备、环境不同,更主要的是没有标准化的设计过程和测试方式,完全依赖音响师的个人主观和工作经验。总体来说,那时的市场比较混乱、没有技术参照和要求,仅凭个人沟通能力就能超越技术的约束。
李勇——2002年进入AV行业,当年主要做学校的音视频系统。那时好多学校还是电视,能有投影机的教室还很少,因为那时投影机很贵。校园广播也刚从熟悉的电铃转变成音乐铃。那时还是标清时代,信号也还是模拟信号,高清产品稀少。
2.当初您进入AV行业时,对AV是怎么认识的?发展到2019年,你对AV的看法与当初相比有了怎样的变化?
杨英俊——看法没有变化。AV行业就是视听行业,是与人直接进行交流的行业,所以AV是信息产业中永远的朝阳行业。信息产业的其他方面,实际上都是在为AV行业进行铺垫,比如说5G技术解决的是传输,最后还是要靠AV去和人交流。所以从事整个AV行业的人要有信心和乐观,不断地研究不同人群多样化的本质需求,以最适合的方式满足各种需求,从而让人们工作生活更美好。
关点——刚进入AV行业时,我认为AV就是许多视频与音频产品组成的一个大型产品,用户就像用家里的电视机一样,按照说明书使用即可,每家AV公司都是由业务经理和许多研发工程师组成,用几款产品打天下;如今我认为AV是一整套系统工程,设计和销售产品需站在方案和行业的角度,一家AV公司最重要的角色人员是拥有方案设计能力、产品规划能力的产品经理。
陈泉涌——初始我更多把AV行业当做一个显示行业来看待,或者说是B2B类型的硬件行业。时至今日,我认为AV非硬件这么简单,它的方案和场景能大大帮助用户提升使用效率、提升沟通效率、助力用户成功。
汪晓琦——我初入行时,个人技术在整个销售和技术实施过程中,所占比重非常大。大量音响工作者(当时视频就是附带,尚无中控系统)基本靠个人经验和时间来沉淀。由于生活竞争压力,大家都不太愿意把个人的技术经验拿出来交流,入行学习非常困难。
2000年后出现了一些培训机构,但是不成体系。不过随着时间沉淀,不少一线工作者开始著书立传、传授经验,专业音响或视频培训学院也大量出现,面对工程施工调试也有了检测工具和方法,AV行业逐渐形成了标准体系。
关于音频技术,由于声音本质理论没有改变,因此现在所有工作其实都还是在原来模拟技术基础上的变形而已。再说视频。视频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从录制就量化的产业。现在到了数字时代,录制、播放、传输、回放等几个步骤都是数字化的,将技术量化到了一个像素。再加上视频重放过程中,环境的干扰可察觉、易修正。因此实施过程和过去一样简单。系统规模大可能会复杂,但并不难。
李勇——当时觉得AV行业是个特别专业的行业,产品高大上,客户基本都是大型企业和政府。现在你会发现每个公司会议室都会有音视频设备,已经非常普及了。
3. AV行业给您带来了怎样的变化或收获?
杨英俊——就个人而言,从从事研究到从事AV应用,确实有不少变化和收获。首先AV行业实际上是一个离不开预算限制的行业,任何一个项目,都需要在规定的预算中获得最大化的功能和性能,所以考虑问题必须全面和周到;其次,应用离不开环境条件的限制,必须考虑落地性,这要求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对关联行业的了解和理解。
汪晓琦——我一直守着这个我热爱的专业。多年的沉淀,给我带来了一些频繁转行的人所没有的收获。我从一开始的小白,到现在可以结合市场指导产品研发,都是多年深耕的结果。现在,我不再满足于将现有市场的进口设备应用到淋漓尽致,更多的是想自己主导、研发能够实现我所认可的价值产品。比如,我现在推出的“智慧型语言处理器”,能够让音响工程师轻松完成会议扩声施工过程,做到无噪声、不啸叫、免调试。我后面还会陆续推出嵌入式纽扣麦、定位触发吊麦以及音频导览系统等解决方案。
李勇——AV行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十几年的行业工作,让我从一个新人成长为一个AV老兵,也让我经历了一次次的新技术快速升级、产品快速更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AV发展的脚步。
尹旭辉——通过AV接触到了很多不同行业的客户,其中很多客户都拥有内容方案能力,让我得以接触到很多有趣的原创内容和方案,觉得AV行业是一个很有创意的行业。
4. 您所在公司如何伴随AV一起成长和发展的?
杨英俊——赢康科技是一个专业视音频解决方案提供商,最初致力于高端专业AV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推广。从上海世博会、武汉万达电影乐园开始,又发展了针对AV解决方案的设计技术、安装和系统调试及维护。所以赢康能更深刻地理解产品的应用场景和在各种应用场景中的使用特点,从而进一步指导赢康的产品销售工作,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期间,我们也开发一些填平补齐的配套产品,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便利。可以说,赢康是在“为用户提供价值”、“为客户提供便利“的方针下发展成长的。
关点——北京利国电子作为拥有30年历史的专业AV产品制造商,最近10年自主研制和生产了数百种视音频信号矩阵切换器、信号分配器、长线传输设备、信号转换和处理设备、编解码与流媒体产品系列等,被广泛应用到大屏幕显示、指挥控制中心、视频与协作会议系统、广电播控与在线直播等系统工程中。10年来,利国电子在行业的变迁中不断发展壮大。
陈泉涌——上海纬而视公司最早是三菱电机的合作伙伴。伴随着技术发展的转移,中国品牌的兴起,从2014年开始,纬而视转型成为一家自主产品和品牌的公司。经过几年时间成功实现转型,夯实了自主研发的技术基础,获得了客户的认可,这都得益于行业的大发展。
汪晓琦——我在AV行业不同时段在不同企业工作过。分别经历了:工程——现场调试——录音——工程——管理等多个岗位,从行业最基础岗位逐渐做到管理层。前几年成立了深圳市奇正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这个公司是我多年业务沉淀的一个展现。业务包括AV系统设计、企业专业顾问、产品设计等。未来发展方向是以音频技术为核心,结合社会上人力资源和学习成本的变化特征,研发和设计更加适合社会需要的解决方案。
李勇——NEC在显示产品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不断推出最新技术产品,在新光源方面NEC具有很多优势,加速了显示产品的升级转型。
尹旭辉——2013年,索尼公司推出世界首台3LCD激光光源投影机,此后就一直致力于激光投影机的发展和技术更新,到2019年已经是第六代产品。目前索尼激光投影机覆盖了从4200lm到12000lm高亮度,新品不仅采用了全新液晶面板大幅提升了耐光性和稳定性,还具有智能应用场景功能,且拥有大跨度的镜头位移技术,可实现垂直+-107%、水平+-57%的位移范围。
文后语:在本文采访过程中,不少AV老兵我告诉这篇国庆追忆文章,勾起了他们很多回忆,想起了曾经经历的点点滴滴,很多事情就像昨天刚刚发生过一样。然而弹指一挥间,过往已是数年、十年、甚至数十年前。苦于篇幅有限,很多老兵的回忆在此不能一一完全呈现,颇感遗憾。希望下次再辟专题,能够淋漓挥洒,尽情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