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影院品牌战还有哪些新花样?来看看市场怎么说

2018-10-31


  如何实现电影院效益最大化困扰着每个影视工作者,大家都在反思,寻找解决方案。而电影院作为影视行业的终端,除了为观众提供丰富的片源以外,是否能有更大的作为?成为每个影院管理者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

影院丛生 观众选择太多

  观众为什么选择影院,片源的影响是公认的因素之一,但片源有了保证,影院的效益就能上去吗?未必尽然。

  随着影院的扩建,观众看上一部心仪的电影似乎已经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有地方可以看电影,看的是好电影,而且没有涨价,那就行。”这是笔者在影院观众采访中得到最多的答复。

  而在互联网上搜索团购信息也可以发现,一般20-30元就能团购到一张正在热映影片的电影票,而价格相差不大的电影票,却有许多家电影院可以选择。对于观众来说,如今影院的存在似乎模糊成了一块固定的背景板,影院建设的同质化现象阻碍了观众的进一步选择——同一部电影,不同的影院,选这家还是那家,对于观众来说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在绝大多数观众都会使用的第三方购票平台上,影院宣传同样有文章可做。

  现如今猫眼、淘票票等平台上均有影院特色的筛选分类,但因为电商平台对于影院具体业务的了解不足,同时影院也未能及时与购票平台沟通交流,导致特色影厅分类不专业、影院特色未能完全体现等问题。

  对此,影院或院线可与第三方平台多沟通,不仅停留在简单的影厅分类上,可以从规模、选址等不同的主打特色出发进行宣传,还可以通过简略、准确的影院环境、其他增值服务等信息,潜移默化地帮助影院或院线树立起品牌形象。

如何精准面向目标观众?

  影院因为选址、定位等不同,在目标观众上也会有所差别。而无论何种宣传,都需要影院有针对性地精准传达给周边的主力观影群体。

  在宣传策略方面,万达的确为广大影院树立了榜样。除了档期、影片的宣传之外,万达的真正高明之处其实更多地在于各影院的特色宣传。针对不同的影片,各地影院会根据时间、感兴趣观众等,将营销重点缩小到较为精准的“小群体”上。

  较为典型的例子是张艺谋的《长城》,电影当时在元旦过后上映,这时愿意来观影的年轻观众并不多。

  万达影院采取的策略是将重心放在50岁以上人群,甚至针对影院附近早起买菜、或是跳广场舞的大妈们提供优惠票价的早场。这些对于小院线、加盟影院都具有借鉴意义。

影院品牌战还有哪些新花样?来看看市场怎么说

  除此之外,在90后、00后甚至10后逐渐成为影院主力消费群体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新颖的营销手段吸引他们走进影院十分关键。

  现如今,直播行业因为进入门槛低、操作简单等特点,在年轻群体中极受欢迎,影院同样可以通过直播平台,对包括档期影片、明星见面会、路演活动甚至影院日常工作等进行直播分享,利用平台“附近的人”进行点对点推送,也可以将直播粉丝转化为影院观众。

  但在美国影院,专为会员成立的电影俱乐部却是很常见的。这些为提高会员粘性的社群将会员集聚起来,并为他们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这些服务除了优惠电影票、提前观影、参观电影拍摄地等影视相关的活动以外,还包括在餐饮零食方面的折扣、生日优惠、影院活动等各个方面,总之就是不断刷存在感,创造良好的用户体验,增加用户的忠诚度。

  而实际上随着在线票务平台的飞速发展,影院逐步丧失话语权,仅仅沦陷为在线票务平台的一个价值单一的终端消费点。更为可怕的是,票务平台除了票务,更重要的还有背后的大数据。随着在线票务平台在影视行业内一路横扫下来,影院既掌控不了流量入口,又掌握不了会员数据,如被人扼住命运的咽喉,活生生被排挤到整个产业链的最下游。由此可见搭建影院自有营销渠道有多重要。

  辰星的“慧影云”平台正是这样一个以数据为纽带,打造以用户为数据核心的经营管理一体化平台,为影院建设、运营搭建场景营销通路及数据化平台,实现影院及观众高效互动转化,有效提升获客、知客、活客、成交效率。除了影院票务、会员、卖品等核心业务之外,该系统还构建了影院自有电商平台、商圈营销和异业经营场景。

  自有电商平台可以解决电影票、卖品售卖,完善购票渠道,同时提升会员服务;

  商圈营销能打通影院多形式经营,实现影院资源平台带动人流以及会员资源积累等;

  异业经营则以影院为流量入口,增加书吧、衍生品、餐饮等多业态场景。同时帮助影院实现运营管理数据化。

  通过打通电影票、卖品、柜台、电商、自有APP、微信、异业终端、第三方合作等销售全流程的大数据,实时进行流量导入、观众收集,通过影片喜好、购票习惯、卖品消费、消费频次等对观影者进行画像,进而分析及价值挖掘,洞察经营问题,帮助影院经营管理决策。

影院品牌战还有哪些新花样?来看看市场怎么说

辰星科技 慧影云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