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直、录播卫星数字电视信号的接收

2007-02-06 宁波电视台 李世杰 王姚娣 依马狮网


    直、录播卫星数字电视信号的接收步骤,和接收其它的卫星数字电视信号是一样的。也都需要知道信号的频率,极化,符码率和前向纠错等参数。但因为直、录播卫星数字电视信号不仅仅是用来收看的,还需要作为电视节目的信号源来使用,同时在接收时间,信号的声道选择上的很多限制,相比与接收其它卫星数字电视信号,还有其自己所特有的特点。

    直、录播卫星数字电视接收天线的选择
    现在一般接收所用的天线主要分为正馈和偏馈两种,偏馈天线的效率更高,所以面积一般相对较小(一般最大直径为1.8米),调校比较方便。比如接收亚洲3S卫星上的Ku信号,0.8米直径的偏馈天线就能收得很好。但偏馈天线也有其固有的缺点,因为天线小,抛物面一体成型,使得它的重量较轻,固定方式也相对比较简单,容易因为大风等原因导致天线固定偏移,天线变型甚至被风吹翻。
    我台地处沿海,每年的夏、秋两季台风多发,极容易因为台风的影响而造成天线的偏移或损坏,去年的台风季节我台的1.8米偏馈天线就发生过抛物面和支柱的连接处被风吹断的情况。偏馈天线因为台风而发生位置偏移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但由于正馈天线一般面积都较大,固定比较牢固,至今还没有发生过正馈天线因风的影响而发生偏移的情况。同时,卫星数字电视信号,特别是Ku波段的信号由于所使用的频段的原因,对雨衰的反应特别敏感。往往在测试的时候的天气情况很好,但在正式信号传输的时候正好是大雨等恶劣天气,因此而引起的信号衰减导致接收不正常。这时,除了要求上行站加大上行功率外,唯一可行的方法就只有加大接收天线的口径。而直、录播卫星数字电视信号都是作为信号源使用的,对信号的稳定性要求很高,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作直、录播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的天线应尽可能地选择大口径的正馈天线。

    接收机的选用
    现在一般选用的都是专业级或是广播级的工程机,这些机型都能保证输出的信号达到要求的标准。但在机型的选择上应注意兼容性。虽然卫星数字电视的信道编码和信源编码都是严格按照既定标准设计的,但随着对信号传输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主级(Main Level,ML)主类(Main Profile)4:2:0MP@ML的质量等级已经开始显得不够,同时为了适应高清晰度电视(HDTV)的传送,在新的上行设备中已经开始使用MPEG-2更高类级的压缩标准4:2:2P@ML。但类、级的提高必然导致码率的上升。标准中关于接收机的信源解码条件的要求是符合MPEG-2主级主类传送码流格式,很多老的接收机的信源解码条件还是严格按照符合MPEG-2主级主类传送码流的格式设计的。在MPEG-2解压的时候,虽然可以通过仅仅解压基层得到图像,但丢失的大量图像信息必然影响到图像质量,而使得接收到的图像出现丢帧等情况,使得信号根本无法使用。而国内各上星台和卫星地面站在选用设备上的不断更新造成这种情况时有发生。
    我台在2004-2005赛季CBA联赛直播的卫星数字电视信号接收中就曾发生过接收江苏主场信号时,在信号场强,误码率等接收指标正常的情况下出现输出的电视图像静态画面正常,活动画面严重丢帧。当时使用的接收机是HARRIS IRD8520专业级卫星接收机,换用ATLANTAHE的专业级接收机,问题仍无法解决。经联系江苏台的卫星车,了解到他们使用的上行编码器的压缩标准是P@ML4:2:2,而无论是HAPPIS还是ATLANTAHE,它的解码芯片都是按DVB标准300421设计的,仅适用于4:2:0MP@ML。比较这两种压缩方式,前者的类、级更高,所允许的最高传输码率为50Mbit/s,后者所允许的最高传输码率仅为15Mbit/s。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信号场强,误码率等接收指标正常的情况下出现输出的电视图像静态画面正常,而活动画面严重丢帧。(活动图像的码流要远高于静止图像)当时根据江苏台的推荐,换用解码芯片自适应这两种解码标准的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TANDBERG的TT1260后才解决问题。

    直、录播卫星数字电视接收中的系统备份
    在直、录播信号接收中,是不允许信号出现任何形式的中断或是不正常的,因为这都将造成停播事故的发生。而卫星接收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接收的不正常。因此,直、录播卫星数字电视接收中接收系统的备份是很重要的。这个备份,不仅仅是对卫星接收机进行备份,而且还要考虑到天线系统,中频电缆等出现问题,这些也都需要备份的。我台现在直播节目的卫星接收,都是使用两面以上的天线同时独立地进行信号接收和下送。从天线一直到接收机,主备之间是互不相关的。保证了任何一路的接收出现任何问题都不会影响到另一路的接收。同时,为了在出现问题时能快速地处理,接收机房都备有备用的高频头和接收机,在天线和接收机之间还有拉好的备用中频电缆。以便在系统的任一环节出现问题的时候都能快速地通过更换以恢复系统的正常。

    录播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的信号测试
    在接到每一次直、录播任务时,一般都能同时收到卫星接收参数等接收信息并在正式接收前指定一个时间段(一般半小时)用做信号测试。此时,这个参数里所指定的卫星频段有可能是现有的卫星天线已经对好的并正在使用的,也有可能是现有的天线所对的卫星里没有的。如果是前者,那就比较方便了,一般只需要在测试时间段里面在机房里用正式直播时所用的接收机接收测试信号就可以完成测试,在这几年的卫星测试中,在这种情况下还没有出现过无法接收到测试信号的情况。如果仅仅是卫星的频段或是极化需要调整,也是比较方便的。但还是需要在正式测试前提前做好准备。后一种情况的时候,对准备工作的要求就要提高了。因为信号的测试时间一般都仅有半小时,一旦过了这个测试时间,在这个频率上就没有信号了。而要在半小时里面完成主、备份两个系统的卫星寻星和接收测试,时间是很紧张的。一般在收到测试参数以后,在正式信号测试前就要开始进行寻星等准备工作。首先看这颗星上是否有同频段同极化未加密的卫星数字电视信号,如果有,就接收这个信号以做参照。如果没有同频段同极化的信号,就看有没有同频段不同极化的信号,如果还是没有,就看有没有不同频段的信号。至少,将天线对准卫星以后仅仅改变高频头的极化方向和更换高频头要比从头开始寻星要节约很多的时间。使得在测试时间内能顺利完成信号的测试。当然,在寻星的时候也可以利用卫星的信标进行寻星和极化调整,但这需要有频譜分析仪和较高的调星经验。但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怎样寻星,在信号测试前完成寻星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非信号接收时间段接收系统的维持
    由于直、录播卫星数字电视信号在非信号传输时间段内这个信道一般都是关闭的,这样,在从测试结束直到直、录播信号正式传送或是两场直、录播之间的时间里,因为天气等原因造成的天线偏移,高频头损坏,中频电缆损坏等情况就无法及时得知,在下一场直播开始的时候就会造成无法正常接收。我台在2004年奥运会期间接收《联合奥运》的首场直播时就因为前一个晚上的台风造成主、备天线同时偏移直到直播开始的时候才发现而不得不重新寻星造成接收时间的延误。因此,在非直、录播时间内对接收系统的监控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时,可以通过在机房的中频电缆输出端监看卫星的信标或是同频段同极化的其它卫星数字电视信号来确认接收系统正常。

    直、录播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时的值班
    直、录播时值班人员的作用对于接收的安全也是极其重要的。直、录播的值班人员不能仅仅是监看信号的有和无,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应急处理能力和责任心。一般要求在直播信号传输开始前半小时就到达机房,对接收系统和接收参数进行检查和确认。到信号传输时间后如果还没有信号,就必须及时和上行站联系。看是信号没有上传还是接收出了问题。如果是接收的问题,就必须能及时准确地判断是哪里出了问题。由于以上的保障措施,一般接收的天线系统和中频电缆出现故障的可能性不大,应首先检查接收机,如果接收机没有问题,最有可能的是因为天气的原因(上行点和接收点都有可能)造成信号强度的下降,此时,应要求上行站提高上行功率(一般上行站是不会在正常情况下满功率上传的)并换用低门限的接收机。如果顺利接收到了信号,还必须检查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和误码率等指标,如果偏低,也需要要求上行站提高上行功率或是换低门限接收机。在接收值班时,对于音频声道选择的问题很重要,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