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高清需求浮出水面-记高清电视制作技术研讨会

2002-02-07 本刊编辑部 李晓梅 依马狮网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
   
高清需求浮出水面-记高清电视制作技术研讨会
2002年元旦刚过,高清晰度电视便动了起来。伴随着又一部使用Sony高清摄像机拍摄的大型电视剧《天下粮仓》在CCTV-1黄金时间的热播,由Sony公司和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共同举办、并得到中视传媒股份技术有限公司和电视专业委员会支持的“高清电视制作技术研讨会”于1月23日、24日在北京广州大厦举行,170多名来自各地约50家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的代表参加了研讨会。该研讨会既有技术专家对高清设备和电影胶片技术指标的对比介绍;又有国内外曾经有过高清设备使用体验的导演、摄像师对HD摄像机的实践诠释;还有参会的广电业内专家、各地电视台、影视公司的中高层领导对高清设备、节目制作的实施、应用及其现实意义和未来发展的积极探讨。
 
演讲代表的抛砖引玉
    在CCTV录制部主任陈默的主持下,Sony香港有限公司客户部经理王亚明以“高清晰度电视与电影的比较”为主题,通过具体数据比较,指出电视水平清晰度优于或等于胶片的发行拷贝。灰度等级、动态范围、彩色还原胶片比电视好。到制作、播出、放映、发行这些环节过程中,造成的图像质量损失胶片要比电视大。拿高清第一版素材去和电影胶片第一版素材相比,胶片肯定好于电视;但如果用电视的发行播出版和电影的电影院放映拷贝版相比,可能电视要比电影好。
    CCTV音频二级录音师李枫认为,电视声音制作优于电影,而电视声音现实上的落后是因为录制在线环境的欠缺。他说,影视发展,声音更重要。首先,高清电视要求立体声制作,对制作人员和设备都提出了高要求;其二高清的音频要解决声像的问题:纵深,声音的远近怎么和画面完美地结合,横向:在画面的左边和右边怎样实现横向定位。李枫还将直播的声像定位专门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对中央电视台今年准备建造的400m2高清演播室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CCTV王佩在制作高清节目上介绍了自己的经验:(1)高清比标清摄像机的焦点难于控制,要在监视器中注意拍摄画面的虚实;(2)宽幅16:9的画面要注意物体背景,比如晚会的舞美、道具要根据宽幅画面来配置;(3)摄像机的曝光要严格控制;(4)镜头的编辑,长度加长后,可让镜头画面运动;(5)镜头的推、拉、摇、移要尽量让镜头稳;(6)高清的用光要求比较高,需要光的能量比较大,一般采用透射光和反射光。
Sony香港高级经理朝比奈宏树以“高清度电视制作工艺流程的改进”进行了介绍,首先从目前美国、日本HDTV节目制作情况谈起,具体讲述了高清节目从拍摄前期,选用摄像机对各种参数的设置以及对周边设备的选择,到后期进行非线性编辑,最后下变换的切边、信箱、压缩三种模式。还以CBS的现场转播为例,讲述了高清转播车操作流程。
   
高清需求浮出水面-记高清电视制作技术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倍受关注的一位演讲人是本刊推荐的纽约先河影视制作公司资深摄影师温文杰,他以《午夜曼哈顿》成为以高清24P拍摄电影的第一个华人。他现身说法,介绍了自己对高清的具体体会,以及如何用高清拍出胶片感。他个人比较喜欢用观看监视器来进行构图;为了精确曝光,示波器是最好的参考依据,而摄像机提供的测光表只是一定范围内的平均值,不能完全相信;在镜头的选择和测试上要有挑选,调焦时注意后焦点和景深;在用光上,要保证色差与层次的掌握以及色彩还原的稳定性;科学地对待使用高清。他还根据实践经验指出目前一些人对高清的误解及其注意事项。最后,他建议了一套有助于拍出胶片感的摄像机菜单参数。
    在去年的九运会中,上海文广集团技术中心首次用高清转播车现场录制了体育节目,该中心高清转播车车长承超群为大家带来数字高清转播车的使用体会。这辆高清车的主要配备有Sony 6台高清摄像机、高清录像机、BVE2000编辑机、2台同步机、泰克同步机自动转换器、史诺伟思的特技切换台和矩阵开关、哈麦的调音台以及Everts的下变换器。他具体讲述了单机拍摄与转播车拍摄的几点差别,比如是否可重复性拍摄以及转播车上的摄像机必须色彩还原一致等特点,并计划今年11月份将在上海举办世界网球大师比赛,如那时能解决高清光端机和上星高清编码压缩机,他们准备用高清转播车来转播比赛实况,并进行上星的直播尝试。
    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影师朱东茸也讲述了“高清与电影的区别”。HDW-F900的拍摄画面远远优于Betacam,但是它的各方面技术元素和胶片还有一定距离,主要包括色彩还原和对比度的表现,在表现画面的中间层次还有所欠缺,高光部分的损失比较大。所以说,高清要取代胶片,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深圳电视台的高级制片人申晓力以“HDTV雕刻时光”为主题对HDTV全新的技术展开了丰富的艺术想象:诸如HDTV可能出发的新视觉运动;HDTV构图的经典回归;HDTV带来了新景别意识。他用优美的语言告诉大家“作为一位电视艺术工作者,我们虽然无法天真烂漫地以为有了HDTV就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玲珑剔透,但我们仍然相信这种顶尖技术所能引领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而我们最多不过是一群艺术工匠,以高清为犀利的目光作锋刃,去雕刻生活,雕刻时光。”
    北方中视影视技术公司技术总监鲍洪亮具体讲述了HDTV节目制作。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投资拍摄和正在拍摄的高清电视剧有《大宅门》、《天下粮仓》、《神医》、《好爹好娘》,《纽约丽人》,以及即将和著名华人导演唐季礼合作拍摄的电视剧《壮志雄心》,去年首次尝试了用高清晰度摄像机、24P的格式来拍摄高清晰度数字电影《巧巧》。他们觉得用高清晰度拍电影将来是一个比较广阔的市场前景,比用直接胶片来拍,从成本上、从制作流程上要经济、划算。我们知道传统的电影制作,胶片拍完以后转场不能马上走,要等,冲出底片来看看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了,再拆东西,走。高清是现场就可以看到,磁带记录,用24P记录的话,一盘可以记录50分钟,非常经济实惠,做很多特技的时候也非常方便。根据经验,拍高清影片首先要选择有较长生命力的题材;在设备投入上,高清比标清要多2~3倍,但高清版本很容易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对海外市场的开发也有优势。
 
高清影片让人意犹未尽
    到底高清和35mm胶片的清晰度有没有可比性,大家眼看为实、耳听为虚。从欣赏CCTV用4台单机拍摄的《澳门回归日记》开始,大家还听到了导演特意制作的枪炮立体声;《香格里拉行板》是CCTV文化专题部导演胡峥拍摄的风光片,精选几分钟放映,为了真实地展现生活场景,在低照度的情况下依然能表现全部细节;温文杰带来了电影《午夜曼哈顿》的片花;上海文广集团把九运会开幕式、体操和花样游泳等现场录制节目进行播放;申晓力给大家讲解了他拍摄《九九北京》的经历;大家也观看了中视提供的《巧巧》及《天下粮仓》的精选片段。压轴的是Sony请多家国外著名制作公司用35mm胶片和HDW-F900在不同环境下拍摄的短片对比,35mm胶片用胶转磁转成的磁带进行放映。
 
对未知的探讨
    在大会讨论中,迂回代表还提出了一些具体问题。如高清物理上的优势好理解,但在现实中如何实施和推动困惑仍然不少。温文杰就介绍,目前在美国唯一能生存的高清节目只有体育运动节目。
    还有对选用50i和60i的问题,因为在转换时会造成闪烁,运动画面尤为突出。当被问及该问题时,鲍洪亮说中国的电视剧要走向海外市场,有一定的题材限制,辫子戏在日本还能接受,但到欧美就没有市场。因而,中视首先考虑的还是如何保证国内电视观众的需求,要以国内标清的电视播出格式为准,还是尽量采用50i的方式。
研讨会还涉及摄像适配器材在高清和标清环境下的异同。比如谈到三角架、云台的问题,王佩从自己的电视实践出发,认为差别不是很大,稳定一定更好。但是温文杰则强调拍电影三角架非常关键,要非常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