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四十载悠悠广电情

2003-03-11 孙临霞 依马狮网



—记易达视科技集团主席林世昌工程师

       从1963年进入丽的呼声(后改为丽的电视,现香港亚洲电视台),林世昌在广电行业已风风雨雨四十载。这40年间,林世昌经历了香港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有线电视到无线电视的变迁。从时任丽的电视总工程师主管工程技术工作,至离开亚视、创办易达视讯科技有限公司(BTL)为广电业提供工程服务,到现在时时关注广电技术发展,林世昌对他大半生所从事的唯一一个行业—广播电视工程行业,喜爱有加。

一部香港有线、无线电视史
      

四十载悠悠广电情
1960年,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两年,林世昌移居香港,之后不久,加入当时香港唯一的一家电视台—丽的呼声的电视部。初期进入电视台只是想找一份工作,没想到之后会被这个行业深深吸引,自此步入了其一生热爱的广电事业。当时的丽的呼声是一家由英国财团经营的电视台,初期设英文台,自1963年起增设中文台,开办的是有线黑白电视,收益主要来源是有线电视用户收视费。由于是香港唯一的电视机构,丽的呼声自1957年成立以后就有着迅猛的发展,到1967年丽的呼声(已更名为:丽的电视RTV)的有线电视用户已超过10万户,而当时的香港人口也就300万。
       然而技术是在不断地发展的,不能跟上新技术的发展步伐,迟早会遇到困境。1967年11月,香港无线电视台(TVB)开播。由于无线电视台广泛宣传免费收看电视,架设天线即可收看到电视节目,免交有线电视用户收视费,从而对丽的电视的有线电视业务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丽的电视的业绩一落千丈。直至1971年,丽的电视取得了无线发射牌照,开始筹划开设丽的电视无线广播。
       1972年,丽的公司调派了一些英国工程技术人员到丽的电视,进行彩色电视的筹建工作。同年,由于技术突出,林世昌被调派到丽的电视所属的英国伦敦总公司,并到有关的工厂、电视台及学校进行彩色电视广播工程的培训。1973年,林世昌从英国返回香港负责协助英国EMI电子公司工程师安装及调试丽的无线电视台彩电中心。1973年12月1日,丽的电视无线广播正式开播。同时,丽的电视有线电视业务于同年11月停播。自此,香港进入了两家无线电视台竞争的时期。1979年,林世昌担任了丽的电视的总工程师。
       1982年,澳大利亚财团从英国丽的呼声总公司手中购入丽的电视的股权,并接掌管理权。一年之后,华人财团远东集团邱德根家族又从澳洲财团购入部份股份,遂将丽的电视改名为亚洲电视。不久, 澳洲财团也全部退出, 亚洲电视由邱德根家族控制。在邱德根先生的直接管理下, 亚视出现了一个稳定发展的局面。
       丽的电视无线广播在1973年开播时,林世昌负责扩建无线发射网。由于丽的电视无线广播比无线电视台晚6年开播,建立无线发射基站的地理位置明显不如无线电视台,从而影响了电视发射覆盖效率。林世昌回忆当时的环境说:“外界不了解, 以为我们没有做好工作, 压力很大。我们采用了多种手段来改善覆盖, 包括更换原有在英国设计的天线系统, 通过‘亲善访问’去为用户调整天线等等, 但效果均不明显。”这一状况直到1987年才有了变化, 由于当时电视台的牌照需要更换,巳改名的亚洲电视利用这个机会,在林世昌的积极争取下,最终发放香港电视无线牌照就要求:所有拥有牌照的单位都必须使用同一天线发射,以利于公平竞争。也就是这一段勘测发射站点最佳位置、测量发射站效率的经历,使林世昌积累了大量的电视高频发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一曲稳扎稳打的公司发展篇
       上世纪80年代初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的广播电视行业正逐步加强对外的交流。此时,香港新华社组团到国内参观多家中央和省市电视台,如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广东电视台等等。之后,国内的一些电视台也陆续来香港学习访问。由于当时国内制定了“四级办台”的广电发展战略,在与国内电视台交流的这段时间里,林世昌敏锐地察觉到国内的电视台将迎来一个非常大的发展时期,对广播电视工程设备也必将有广泛和大量的需求。1986年,易达视讯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林世昌利用私人时间,兼任易达公司顾问工作,将国外及香港的技术信息和经验介绍给国内的广播电视同行,希望能支持国内广电行业的发展。在BTL最初成立的两年中,公司的主要工作也就是咨询服务性质,但是这两年的顾问工作给了林世昌很大的启发。1988年,林世昌毅然离开亚视,全身投入易达视讯有限公司。
       因为有着25年电视台工程技术工作的实际经验,林世昌对用户的需求非常了解。然而,林世昌认为这些还不够,全身心投入易达的工作还需要更多地了解国内电视台的市场需求。加入易达的初期,林世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国内度过的。林世昌不停地在国内各个电视台作交流。对于易达的员工,林世昌也非常青睐那些有电视台实际工程工作经验的人。公司成立之后,许多原在电视台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如陈永详、吴伟球等,相继加入了易达的队伍,并成为易达公司发展的骨干力量。直至现在,易达香港总部的员工一半以上都有工程技术背景。
       由于业务的发展,易达在国内多个地方: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分别建立了办事处,在国内的一些同事,例如:何栋如、董美云、高泽澄、徐国光等老一辈的辛勤工作下,使得不少项目得以实现;没有国内同事的支持,易达不可能得到发展。
       易达业务范围自1988年从技术服务扩展到系统集成和分销,并开始代理国外著名厂商的产品。其后,完成了许多在当时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工程项目。1990年北京亚运会之后完成的北京中央电视塔分米波天馈线系统工程,可以说是充分发挥了易达的优势,鼓舞了整个公司的信心,而且也扩大了易达的影响力的一个工程项目。中央电视塔分米波天馈线系统工程完成后将肩负着北京地区所有电视地面广播的播出任务,包括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经过与有关部门详细的技术谈判,验证、用户考察,最终认可了易达对此项工程的设计方案和服务。后来,易达还陆续完成了上海东方明珠塔分米波天馈线系统工程、广州越秀山天馈线系统工程等。国内这些工程对于易达来说,是一个大挑战。过去林世昌在香港完成的发射天线项目:功率仅有几千瓦,但是在国内承接的发射天线项目一般都是几十千瓦。经过不懈的努力,这些项目都获得圆满的完成。林世昌说起,每每经过这些城市,看到耸立在城市高端,由自己公司完成的天馈线系统,就特别自豪。
       在早期成功完成多项高频发射项目后,易达也逐步扩展到视、音频项目。完成了中国第一辆仿真分量转播车、第一辆数字转播车、第一套数字主控系统、第一套虚拟演播室系统和香港第一个虚拟演播室网上直播系统等众多“第一”工程。另外还完成了多项国内外重要的广电工程, 包括: 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广州电视台、上海教育电视台、成都经济电视台、厦门电视台、西藏电视台、深圳电视台、澳门电视台、缅甸第五频道电视台、菲律宾ABC第5频道、印尼雅加达ANTV电视台、香港阳光卫视等的演播室及后期制作项目;多项国内外的电视转播车、电视台播出系统、发射机、天馈线系统、微波及光纤传输系统、多媒体系统和最新还在进行中的香港无线电视搬迁录像厂的项目。
       对于每个工程项目,林世昌总是抱着非常认真的态度。由于有着二十几年电视台工作的经历,林世昌特别能体会,一个工程项目的安全达标对电视台的重要性、一个糟糕的工程对电视台的巨大损害。林世昌对己和易达的员工都强调:一旦承接下一个工程面目,项目赢亏就要放在一边,剩下的仅仅是全力以赴地完成它。特别是一个电视台的播出、发射这些影响较大的工程项目,一定要把安全达标放在首位。一个公司需要长期的发展,暂时的亏损没什么,诚信、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易达在进行系统工程集成中,也与许多国外厂商建立了良好、长久的合作关系。在林世昌的观念里,与其它公司的合作一定要坚守“公平、坦城、互利”的原则,这样的合作才会长久。与英国史诺伟思公司的合作堪称典范。在史诺伟思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之初,易达就与史诺伟思建立了合作关系。易达依靠自身在国内的销售网络积极为史诺伟思这个国外名牌产品打开销路,推广市场。现在,易达已与史诺伟思成立了国内合作公司,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此外,易达与Sony、宽泰、Dps、傲威(Orad)、Netwo

BTL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