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风吹雪花飘》的高清摄像
20集电视剧《风吹雪花飘》以其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高品质的视觉画面,即将在全国各大电视台与观众见面。该剧采用了电视剧制作高端摄像设备-HD(高清)摄像机进行了拍摄。画面清新亮丽,清晰的影像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本文拟从技术角度,探讨高清摄像机摄像技术在该剧中的使用。电视传媒发展至今,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精美的画面,优异的像质,无时无刻不在吸引受众的眼球。如何努力提高像质,制作出精良的视觉图像,一直是电视制作的重大课题。目前播放的电视广告,大多采用的是胶片拍摄,通过胶转磁,在电视台播出,其最终目的-高像质。大家知道,电影院的胶片放映的清晰度约在1250线左右;电视台的普通播出线数约在600线左右;标清摄像机(如Sony-DVW系列)的拍摄线数约在800左右:而高清摄像机的线数可以达到1080线左右。由此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电视摄像的前端设备,高清摄像机的清晰度已经接近电影胶片。无疑,在相同的播出水平下,高清拍摄的画面像质,必然远高于标清拍摄的画面像质。
当我们观赏《风吹雪花飘》剧时,将会充分领略高清画面的魅力。同样的摄像设备,是否充分掌握、发挥设备的性能?是否采用合适的拍摄手段?这是能否提高像质,拍出好的视觉画面的重要原因。《风吹雪花飘》的前期摄影,为了充分发挥高清摄像机的特性,拍摄出接近胶片的画面感觉,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充分研究电影胶片拍摄画面的色彩视觉特征,采用适当控制拍摄光比,注重光线形态等制作手法。电影摄影机拍摄的影像与电视摄像机拍摄的图像,一大区别在于色彩的过渡、色彩的边缘细部存在差别。胶片拍出的影像色彩柔和、细腻,摄像机拍出的图像相比而言,过渡性差,显得比较硬。我们在拍摄时,内景用光,特别是处理人物肖像光时,多采用漫射光效,逆光勾勒轮廓。这样既解决了人物肤色质感的柔和,表现好中间层次的问题,又避免了人物平光缺少立体感的问题,还体现了生活常态光线效果的艺术感染力。如,女一号张驰的扮演者盖丽丽的肖像光线效果,多采用正面柔光加以逆光勾勒轮廓的处理方法,较好地表现了这一角色的人物造型。
2.充分研究电影胶片影像与电视摄像图像在暗部层次不同表现的特征,采用调控摄像机菜单功能等方法,达到“胶片”效果。高清摄像机感光度相当于胶片的ASA400度,但在实际使用中,宽容度则高于胶片,有些地方暗部黑不下去。我们知道,生活常态环境光线大部分处于低照度领域,摄影在处理影调时,如何使画面出黑,而不是灰,一直是个课题。我们根据Sony-HD750P(高清)摄像机的特点,在工程师菜单里,把黑场调低负五左右,适当减少暗部层次,提高反差,使画面更透,锐利度更好。根据需要,用灯光解决暗部细部层次的表现。经过适度调整“黑场”,使全剧画面影调统一,色彩亮丽,视觉愉悦。
3.在研究电影摄影机镜头物理特性的基础上,采用调控摄像机变焦镜头景深的方法,以达到技术和艺术上的要求。电影摄影机多采用定焦镜头拍摄画面,不同焦距镜头呈现出不同的景深:电视摄像机镜头由于其设计、构造的不同,很难在适当的空间拍摄出电影画面的视觉效果。例如,在室内拍摄人物近景,电影摄影机用85mm镜头,很容易就拍出主体清晰,背景模糊的画面,电视摄像机却做不到;而这种画面往往是观众所喜欢的,是具有美感视觉效果的。为拍出人物近景主体清晰,背景模糊的画面,我们采用长焦加大光孔的方法来达到浅景深的效果。拍摄时,只要环境允许,尽可能用长焦拍近景;用加灰片等方法控制光圈。经过这样的调控,全剧视觉效果统一,人物形象突出。
综上所述,高清摄像机为我们提供了接近胶片拍摄画面清晰度的视觉效果,适度地用光线造型手段;用调控机器内置功能的手段;用控制光圈达到电影镜头的视觉特征等方法,我们拍摄了电视剧《风吹雪花飘》。希望电视剧观众在欣赏“六对情人冲突激烈,四个家庭演绎离合,恩恩怨怨悬念迭出,大喜大悲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时,能够充分享受高清摄像机给我们带来的视觉愉悦。美国著名电影科幻片导演斯皮尔伯格公开宣称,再也不用胶片拍电影。显然,高清摄像机的魅力,感染、影响了他的理念。同样,希望我们有更多的高清摄像机拍摄的电视剧、数字电影、电影为观众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