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用码放后期合成科学真实地再现长江

2006-09-18 中央电视台 杨楠 依马狮网


    三十三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已经在央视一四套连续播出,该片共制作了200多幅精美的地理动画更全面地表现长江的风貌,《再说长江》后期特效制作包括真实再现和科学再现古代和现代有关长江流域的场景,以及长江水系动态示意图。涉及实景拍摄、影棚制景拍摄、动作捕捉拍摄;超高精度大画幅平面绘制、三维动画设计制作、高级数码合成、专业高清校色等技术环节。

用码放后期合成科学真实地再现长江
作者在合成工作室
    我主要负责后期合成工作,通过技术手段科学和真实地再现长江,真实再现是将长江当时的实景,而现在拍不到的画面展现给观众;科学再现是为了说明某一件发生在长江边的具体事例,通过一些画面,向观众讲明白事件的来龙去脉。

场景复原
    《再说长江》中有很多需要将当时的场景复原的镜头,导演首先提出要求,根据导演的描述,依据一些参考资料和素材,先后运用三维建模、摄像机跟踪、合成、变形、抠像、校色、生成等制作环节,使镜头看起来就像当时发生的故事。

    第七集《青铜岁月》为我们讲述了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三星堆的发现发掘过程,通过画面,长江流域商周时期古文明的神秘面纱在观众面前缓缓开启。观众通过镜头看到一件件质量之精、做工之巧、令人惊艳的青铜器,其中,全世界最大的、造型奇特、眼球如圆柱状突出的高达2.6米的巨型青铜人面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观众也目睹了当时青铜器的制作过程,片中有先人制造青铜器的场面,我们在北影厂搭建了一个临时场景,近景是一些演员在劳作,而远景是通过三维生成的,展现了先人那巧夺天工的技艺,充满想象力的智慧,以及团结协作的力量。让观众不仅充分了解到五千年灿烂的古蜀文明,也细细品味了巴蜀文化的内涵。

摄像机跟踪
    紫霄殿、天柱峰、太子坡、真武大帝、明成祖朱棣……一切都巧妙地镶嵌在武当山之间,错落有致。第二十一集《道化武当》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座以金殿为中心、以九宫八观为主体、以70公里神道为轴线的160万平方米的皇家道场,如此辉煌宏大的工程成就了“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为了体现当时太子坡建庙、南岩建金殿的过程,我们用到了跟踪摄像机参数功能,先将实拍的场景用数据还原出来,分析其拍摄路径。再通过三维手法制作庙宇模型、山体模型,手绘墙体、植物、石头等,然后将这些元素合成到拍摄的场景中。这里,难度主要体现在背景镜头是动的,有推、拉、摇、移,而且还是广角拍摄,画面两端会产生变形。这要求合成的所有元素不仅要随镜头移动,还要产生变形的效果,合成系统的摄像机跟踪功能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让观众感受到一种融道教文化于仙山中,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

用码放后期合成科学真实地再现长江
用码放后期合成科学真实地再现长江
《道化武当》——真实再现太子坡建庙的过程
《曲水姑苏》——600年前虎丘塔下昆曲的鼎盛

    长江行进到下游地区时与太湖相逢,也孕育了一座2500年的古城——苏州。除了秀美的苏州园林,这座城市还有首批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百曲之王”的昆曲。在第二十八集《曲水姑苏》有一个时代的对比:昆曲源自600年前,胜极之时有1800折戏,在元末明初开始了它鼎盛的时期,它沿着长江流域广泛流传,促进了京剧、黄梅戏等的发展。为了说明当时昆曲很流行,需要复原当时人们在虎丘塔下月夜之中吟唱昆曲的壮观场面和气氛,由于没有原始的音像素材,只能根据一些图片,通过电脑绘制,再与实拍的背景融合,让观众感受那种盛世太平,雅致的园林和婉约的昆曲共缠绵的意境。

地貌变形
    在地理地貌部分,有一集讲述两条河经过多年的冲刷,河床改道后并成了一条河。航拍只能拍到并拢后的河,为了再现并拢的过程,我们先将河床画好,合成水码放的纹理,由合成辅助人员码放了60多层纹理,才形成河流。其中,有些效果靠技术,有些则要靠工夫。水流形成后,还要反映河床的变化,这里用到了设备的变形功能,用矢量的方法画出网格,然后再将两条支流并在一起。整个过程在荧幕上观众可能只看到几秒钟,但实际上花了一周的工夫才做完,但观众看起来就很自然,也挑不出毛病。

高清素材的管理
    《再说长江》从2005年12月正式开始后期特效制作,到2006年4月完成,大约30人的制作团队。整个合成共使用了三台Flame和一台Smoke设备,由于是高清素材,采用了Backdraft后台管理系统,对大容量的高清素材进行存储管理。

用码放后期合成科学真实地再现长江
后台存储管理系统
    片中有一个长镜头画面,大约半分钟,镜头由近到远,一直拉伸,人和景越来越小,单个镜头就有1000帧。一般镜头可以采用各种手段来掩盖制作上的困难,但这么长的镜头各种技巧都是不行的,必须用技术手段处理。我们来计算一下,一帧实拍的高清镜头是6M,三维加α通道达到8M,1000帧的素材所占的空间=1000帧×6M=6G,如果素材合成需要30层,就是30×6G=180G,也就是说一个长镜头就需要占用180G的空间。素材还会根据导演的要求随时修改,需要临时存放,又不能将硬盘占满。如此大的素材量如何管理?我们借助了中央存储体系统。

    后台还运用了Burn软件,使生成的速度加快,在时间上解决了很大的问题。有Burn后,在生成的同时,可以去做其它的工作,设备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校色是逐层的,要分别对远、中、近景,房屋、树木、地、水、山、石头等,要根据明暗不同色调进行校色。在所有合成工作完成后,再用达芬奇设备对整部片子进行校色,

    此外,由于国内从事高清制作的人不多,经验也还不足,在一些难度很大,画幅很大的场景制作,比如反映长江源头冰川的镜头,首先三维场景很多,还有平面处理,三维和平面结合的非常紧密,艺术气氛也需要很好地把握。台里聘请了一位加拿大籍的经验丰富的制作师,来制作这一高难度画面,我们之间也通过相互交流,学到了很多东西。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