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计是“连环计”。古曰:“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简单地讲,遇到强大的对手,不要去硬拼;要设法让对手自己消耗自己,即“使其自累”,然后再攻击对手;也就是,一计是“累”敌,一计是攻敌,两计相扣而用。
“连环计”的关键是“使敌自累”,并不在意用计的数量。倭寇的IPTV进攻有线就利用了“连环计”的精髓或间接使用了“连环计”。有线当初单向数字化取得的最大优势是广播电视频道数可达到300套以上,要想竟争有线就必须想办法让有线自耗掉频道资源,即“使其自累”;由于缺少竞争意识和资源意识,有线在“奸细”或“叛徒”或“无知”的怂恿下,“三招”就自废了武功,让资源耗尽;有线“自残”的第一招就是没有及时或同步地进行H.264的升级,特别是没有选择支持H.264的机顶盒解码芯片,导致MPEG-2长期低效地占用频率资源;有线“自残”的第二招是将大量频率资源去做根本无效益的、自欺欺人的数据广播;有线“自残”的第三招是引入多数百姓感受不到的、即便是开路也无人问津的、低收视率、低更新率、低品质的付费电视。倭寇待有线“自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或较少的广播频道、辅助“回看”和“时移”以及“免费”的营销策略,轻而易举把有线打得落花流水。倭寇的“连环计”的“累敌之计”由有线内部的各级“奸细”完成,“攻敌之计”由倭寇和皇协军完成(早期的皇协军是百视通,现在是爱上电视)。

同样,有线也可以用其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设计针对倭寇的“连环计”,精髓也是“使其自累”。倭寇光纤到户后的最大优势是带宽,“累敌之计”的核心是让倭寇无收益地耗费掉自己的带宽,目前天然帮助有线实现“连环计”第一计的帮手是OTT,IPTV是独立的波、与倭寇的宽带无关,而OTT则是倭寇带宽的“蛀虫”(这也是有线在互联网宽带上发展OTT形同“自杀”的主要原因);倭寇“升级带宽不涨价、甚至降价”也是“自累”。有线针对倭寇“连环计”最有效的“攻敌之计”,就是有线“第一爷们-重庆有线”的“订高清、送宽带”,甚至可采取“有线电视用户、免费手机或Pad上网”策略。
需要重点提醒有线同仁的是目前交互电视平台上应用,部分有线正在步单向数字化“自废武功”的后尘,大量无效益的、低劣或拙劣应用充斥着屏幕,特别是宝贵的一级栏目。再次提醒同仁,交互电视不是互联网,是靠精品取胜,而不是数量取胜。如果继续“自累”或“自残”,完全有可能再遭互联网电视和OTT智能电视机联手或结合的“乐视连环计”。
还需要反复提醒同仁的是,网台之间矛盾也被倭寇用“连环计”加以利用。倭寇乐见有线“落地费”涨价,从而使有线优势的价值链断裂,倭寇只需很低的成本便可策反电视台“起义”。列宁同志曾经说过:“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今天关于市场运营业务的第131个问题是:你能列举一下有线曾经拥有的优势吗?这些优势被有线无效自耗的有多少?你是否有意或无意地成了倭寇“连环计”的帮手?在近二十年的有线历史上谁最有可能是倭寇“连环计”的“奸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