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05年对于中国广电的数字化、产业化发展来说可谓是成果丰硕。青岛、杭州数字整转的顺利完成,央视付费高清频道的开播,台内网络化的不断深化,新媒体新业务的迅速兴起……,这些都为广电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大发展奠定了一个殷实的基础。
如果说2005年是为“十五”计划做了一个良好收尾的话,那么2006年作为“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凭借其承前启后的重要特点,则又不免让人期待良多。从全局来看,加快在城市中推进数字化和在农村中推进村村通覆盖,同时做好安全播出工作将是广电总局新一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从广电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高清电视和数字付费电视,媒体资产管理,及以IPTV、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新业务,则被人们寄予了厚重的增值希冀。
回顾乙酉,展望丙戌。值此2006年新年到来之际,我们邀请了众多行业知名人士共同为2006年的中国广电把脉,其中既有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以及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部分地方电视台、电台有关领导的全局通虑,也有像NAB、BIRTV、CCBN这些行业重要展会主办机构负责人的新年前瞻,还有像WorldDAB和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这样的行业机构领导人的精彩点评……。
聆听行业领袖们的超级声音,共绘中国广电2006之美好蓝图,《传播与制作》新年巨献—“2006新年寄语”,他们如是说……。
王效杰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司长
岁月匆匆,转眼又一年过去了,回首2005年,可谓是忙碌的一年、收获的一年。有线电视数字化初步取得成果,青岛、杭州已经完成了全市用户的整体转换,迈向了开展多种业务、拓展服务领域的新阶段;深圳、佛山的整体转换胜利在望,大连、太原的整体转换工作进展顺利,重庆、南宁、南阳等一批城市也已经开始实施整体转换。应该说,经过前两年的彷徨、争论、探索和实践,到了2005年,大家对面临的形势、对数字化有了认识,已经从等待观望转入了实际行动。纵观当前形势,数字化已经成为广电系统发展生存的历史机遇和必然选择,想明白的、抓住了机遇的、走上整体转换轨道的,就掌握了应对挑战的主动权,那些还没想明白的、还在犹豫不决、坐等观望的,将会处于失去用户、丢掉市场的险境。
“十五”是广播影视数字化的准备和启动时期,“十一五”是全面推进广播影视从模拟向数字转换的阶段。广播影视从模拟向数字转换是国家交给广电系统的重要任务,广播影视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是广电系统的责任,因此,2006年工作重点在两个领域,在城市重点推进数字化,在农村重点推进村村通。
数字化的重点是通过模拟向数字转换,推进广播影视的升级换代。主要抓两头,一是节目资源,电台、电视台要大力推进内容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台内数字化、网络化,提高海量节目生产能力,提高效率、降低制作成本;通过内容资源管理和节目交换平台,实现为不同终端提供多种格式节目内容,实现台内之间、台与台之间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广播影视的内容优势。二是用户终端,大力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通过整体转换迅速形成规模,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把有线电视终端变成多媒体信息终端,提高有线电视网络资源利用率;积极推进有线网络光纤化改造,应用交互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双向、交互、多业务、全功能。加快推进地面数字电视频率规划,制定卫星直播电视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研究数字声音广播技术和模式,为开展多种业务做好准备。
村村通的重点是通过多种手段,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水平。主要抓两个方面,一是继续实施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等重点工程,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推进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提高村村通水平,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村村通的质量,确保长期通;巩固完善西新工程成果,提高对西部地区覆盖水平,增强节目译制能力。二是加强无线覆盖,充分利用现有高山台、骨干台,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加强中央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重点解决边境地区、老区、贫困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广播电视覆盖问题;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水平,确保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的质量和效率。
马炬
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院长、CCBN组委会主任委员
今年是“十一五”的第一年,广科院配合广电总局进行了一些规划性的工作,我们将在CCBN2006上搭建数字内容、数字传输、数字化制作、数字化播出、数字终端,以及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等技术平台展示给大家。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06)将于2006年3月21-23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今年的CCBN将更加紧密为大家服务,为广电行业的事业和产业发展找到机会。经历了十多年的风风雨雨,CCBN凝结了全国广电行业的心血,背负着广大广电人的愿望,大家希望看到越来越壮大、越来越成熟的CCBN,就像希望看到中国广电数字化美好的明天。
宋宜纯
中央电视台副总工程师
中央电视台在过去的一年里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各位同仁的理解帮助。2005年围绕三个主要目标做了技术方面的建设:第一是安全播出,以硬盘播出系统为核心,推动视频服务器实行无磁带播出方式,改进了播出效果;第二是围绕提高制作的效果,在广告经济中心、 体育中心,与索尼、索贝、松下、大洋进行了深入合作,改进了制作流程;第三是围绕管理建立了节目生产管理系统,能够提供全面的业务流程数据。未来一年,新台址的工艺设计将进入实质的阶段,并在高清制作和高清播出方面做相当大的推进,探索新的工艺流程,仍然需要和众多厂商密切合作,需要大家的支持。
杨杰
广电总局广科院总工程师
电视广播是从地面无线广播开始的,但随着有线电视网络和电视广播卫星的发展,地面无线广播的地位逐渐被有线电视广播取而代之。在数字电视时代到来后,地面电视广播的优势重新显现出来。一方面,对于固定接收业务,地面数字电视可以提供比模拟电视数量多、质量好的电视节目和信息服务。另一方面,无线广播与数字电视技术的结合,使地面电视广播能够提供移动电视业务。移动电视广播扩大了电视广播的服务区域和服务范围,改变了电视广播的服务方式,改变了电视广播的接收方式。面向手持终端的地面移动电视广播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和潜在观众,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无论固定接收业务,还是移动接收业务,地面数字电视都将在近几年里有一个大的发展,无线电视广播将优势重现。
2006年,数字电视新业务的出现将给广播电视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相信广电行业会齐心协力,抓住机遇,共同发展。借此机会,祝愿《传播与制作》更好地发挥信息传播桥梁的作用,在行业中的影响越来越广。
董震
中央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运营总监、CCBN组委会秘书长
感谢主管部门与国内外合作伙伴对中数和CCBN在具体运营组织工作中的信任与支持,相信2006年是数字电视在中国难得的好年景,值得珍惜。
BIRTV组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