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情电视心不改 丹心浇铸常青树-记中国城市电视台技术协会秘书长王聚舜
2003-01-07
新华社记者 朱继东 依马狮商务网
王聚舜在中国电视界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作为中国城市电视台技术协会秘书长,他从北京广播学院一名高才生,在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各拼搏20年之后,又为创建澳门卫视立下汗马功劳,并带领中国城市电视台技术协会一步步成长为中国电视界的中坚力量,成为一个令人尊重的先行者。 |
|
江苏台酸甜苦辣20年 |
王聚舜原名王聚顺,1939年出生于六朝古都南京。他爱好数学和美术,1957年,中学毕业后便报考了南京大学数学专业。但出乎他意料的是,本来考取了南京大学数学系却被保送到了北京广播学院。“当时全国都准备建省电视台,我们这批学生是经过再三筛选,被确认为品行兼优才被保送的!”那时,北京广播学院的办学条件还比较差,有的同学有些抱怨,但王聚顺却一头扎进了他所学的电视专业,为自己打下了受用一生的扎实的专业基础。1960年,各省电视台纷纷上马,刚满 21岁的王聚顺还没毕业就被江苏省台早早“预订”了,一毕业就加入了江苏省台的建台行列,他的名字也改成了王聚舜,从此和电视技术结下不解之缘。 |
大学毕业后的王聚舜已经是一名业务功底扎实、非常有头脑的小伙,他刚来到江苏省电视台的技术科时,江苏台在技术设备上几乎还是空白,设备还是以电子管为主要器件,无论是布线还是同步机都是既沉重又不稳定,技术力量更是十分薄弱,他和一起分配来的几个年轻人就是为了充实当时电视台的技术力量。王聚舜虽然刚出校门,却因专业素质高,一个人几乎要负责台里所有的技术工作,不仅是设备的操作还是维修全得干,还常常要充当搬运工搬运设备,并且导演有什么事都找他帮忙。实践工作不仅锻炼了他,而且给了他把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的机会,他常常工作起来就废寝忘食。 |
正当王聚舜准备在专业上大干一番时,却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1964年,王聚舜因为家庭出身不好,被调到江苏省广播器材维修服务部,除非器材坏了,否则不让他管理机器。1965年,江苏台停办,他当时心里更加难受。尽管他当时是上午写检讨,下午带南京邮电学院的研究生,却并没有消沉,尤其是带南京邮电学院的研究生,王聚舜认为难得有这样的锻炼机会,授课十分认真,至今还有很多学生提起当年他的讲课使他们“受益终身”,他自己的专业知识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
后来,江苏省广播器材维修服务部改称广播科研所,王聚舜在所里担任技术员,并担任了试验组组长,直到1976年离开。1976年,因为江苏台要恢复建台,请王聚舜回到台里工作。因事隔多年,江苏台不仅原来的设备都生锈了,而且很多线缆都烂掉了。但王聚舜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多年积累的技术,带领4个技术员,在一个月内就恢复了省台原来的面貌。但由于还是有人认为“王聚舜出身不好,不应留在台里”,王聚舜满腔的热情再次受到打击,决意不再“逆来顺受”地和电视工作打交道,离开江苏台去了江苏省邮电科研所工作。在那儿,他说同样有很多收获,先是在科研所二所研发长途交换机,后又调到数据研究室。他是江苏省第一个搞PCM的人,通过对长途交换机、时分复用器以及数字技术等的研究和应用,他系统地研究了当时的先进技术。1979年,王聚舜在文革后首批工程师职称评选中被评为工程师。 |
|
带领南京台走向辉煌的新20年 |
1980年,南京市刚建南京电视台,因为发射机坏了不会修,导致停播半年,找了很多人也没修好。情急之中他们想起了王聚舜,一致建议邀请他加盟。但为了电视受了很多伤害的王聚舜却坚决不想去电视台了,他说“这辈子都不想搞电视了”。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禁不住南京市政府和南京电视台的再三邀请,再加上当年对电视的热情和爱好,1981年5月,王聚舜到了南京电视台负责技术工作。当时我国刚开播彩色电视,技术人员极其缺乏,也没什么好的设备。王聚舜刚到南京电视台时,台里几乎什么设备也没有,发射机就摆在过道上,王聚舜去了先修好发射机,又招了20名高中生到江苏省台学习,并且自己常为他们讲课,他们中不少人后来成为台里的技术骨干。 |
南京台的辉煌,许多人都认为王聚舜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总说单凭技术好难以造就南京台的辉煌,是因为遇到了几位好领导,如瞿若烨、周服龙等。“人生很重要的一个机遇就是是否遇到了重才的好领导”。在南京台,王聚舜很受尊重,他工作的积极性很高,领导也认识到技术岗位的重要性。1983年,他到南京台不到一年就作了技术部主任,半年之后又当了南京台副台长兼总工程师,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干到退休,一直坚持在技术第一线工作。这期间,他还帮徐州、淮阴、光化等兄弟地市建台,成为全省电视界的知名人物。在南京电视台的这些年,王聚舜尽职尽责,使得南京电视台无论是技术力量还是节目内容,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领导决策上,例如设备选型一贯很有定位,购买设备总是非常公正廉洁,从没有出现花很多钱买来设备很快又被淘汰的现象,也得到了厂家的尊重。王聚舜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但他却总是将荣誉看得很淡,“人不能把名利看得太重,尤其是技术人员。” |
南京市彩电中心大楼的建设也凝聚了王聚舜的心血。市政府拨款500万元让电视台建5000平方米的大楼。有的领导不了解建电视台是有标准和规格的,选好的地点不合适。王聚舜请来南京大学专家共同测试声学、噪声等指标,在科学数据面前,市委书记亲自过问,大家最后决定卖房子再买地建房子,把南京电视台和南京日报共有的5000平方米房子卖掉,再买地重建。建彩电中心大楼时,作为工程总负责人的王聚舜很有原则,对工程的设计非常认真,具体到每一个环节,不符实际的事情决不去做,不仅否决了市里一家很有名气的设计院的设计,还否决了领导已经认定的方案。1994年,现在的彩电中心大楼落成,为南京电视台的继续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
|
建澳门卫视迎来人生第二个春天 |
1998年,王聚舜认为自己应该为年轻人让位,但他又闲不住,就到深圳与其他兄弟台的几位老朋友共同创办了格能达公司。这家由几个城市台技术骨干联合创办的公司,却因王聚舜要去建澳门卫视没时间经营而停业。 |
1998年底,澳门卫视筹建,他们开始时请王聚舜担任总工程师,遭到拒绝。后来只好以请王聚舜审看图纸为由,把他请到了中山制作基地。王聚舜到了一看,设计方案上有好几位当时业内很有声望的专家签字。他心里很矛盾,怕审出错误让这些专家难堪,就想不审。后来,在对方的再三请求下,王聚舜仔细察看了图纸,发现有多处不合理之处,就用铅笔勾勒出来,另外设备选型和价格都不太符合要求。看了王聚舜用铅笔的多处勾画后,澳门卫视方面很惊奇,向领导汇报并请求他帮忙修改整个卫星电视方案。但王聚舜却在提了建议之后,悄然返回南京。没想到,他刚回南京,澳门卫视的人第二天就跟来了,把他堵在房间里谈了一整天。又一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看到澳门政府和电视台的很多人都很尊重他的方案,真诚请他设计图纸、规划建设,自己也想为祖国统一尽一份力,王聚舜就答应前往,但他提了一个条件“开播后就走”。1998年10月,王聚舜到了澳门卫视,被聘任为副台长兼总工程师,有权决定一切方案和费用,马万祺先生还亲自出面为他配了一辆奔驰车供他专用,还有专人为他服务,整个澳门卫视上下都很尊重他。当时整个澳门卫视是环境空空,节目也没有,而距原定开播时间又只有几个月,王聚舜请了几位与自己是多年朋友的内地城市台的4位技术负责人一起来帮忙。当时一家公司花了30万美元设计了图纸,王聚舜仔细一看却发现了不少毛病,并且价格也不合适,他就把这家公司的老总喊来,指出上述缺陷。尽管对方托了不少人士求情,他最后还是否定了这家公司设计的图纸,重新设计了新图纸,终于使得澳门卫视在1999年4月25日试播,5月8日顺利地正式对外开播。5月10日,王聚舜把所有的图纸资料都准备好,悄然离开了澳门卫视。“尽管时间短暂,建澳门卫视这段岁月却是我人生第二个春天,我问心无愧。” |
|
为城市台技术协会呕心沥血 |
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