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width="9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电视台的技术工作总是和苦、累分不开的,所以大部分干将都是男同志,但是现任中央电视台播送中心党总支副书记兼工会主席的彭香莲,却和技术打了半辈子交道,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当了21年的转播车“管家”,如今管了播送中心整个大“家”,而技术业务也同样没丢,被誉为CCTV播送中心的好“管家”。</TD></TR><TR><TD> 彭香莲是河北人,1978年以优异成绩从成都电信工程学院(现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电视专业毕业以后,她就被挑选来到了中央电视台,一开始就和转播车打起了交道,并且一干就是20多年。当记者与她进行了一天的长谈后,才知道除了苦和累之外,在她微笑的背后还有很多与中央电视台直播大事有关的故事。</TD></TR><TR><TD> </TD></TR><TR bgColor=#ccffcc><TD><FONT color=#ff0000>亲历中央电视台转播车的变迁</FONT></TD></TR><TR><TD> <TABLE width="43%" align=right border=0><TBODY><TR><TD><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5 cellpadding=0 align=right><tr><td><img src="data:image/gif;base64,R0lGODlhAQABAAAAACH5BAEKAAEALAAAAAABAAEAAAICTAEAOw==" data-src="/Files/BeyondPic/2009-5/26/095262218076848.gif" alt="彭香莲—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播送好“管家”" title="彭香莲—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播送好“管家”" border=0></td></tr></table></TD></TR><TR><TD><DIV align=center><FONT face="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color=#ff0000 size=2>悉尼奥运会深演播室</FONT></DIV></TD></TR></TBODY></TABLE>彭香莲刚到台里上班时才25岁。那时,她用的是两辆老式“东芝”转播车,车体笨重,录像机和摄像机都不灵巧。摄像机机头大得必须有一个人扛着,另一个人安装,用的电缆也是85芯,极粗的那种。当时,在转播车上像她这样专门学电视专业出身的女同志并不多,所以但凡精细、重要的活全都要由她亲自动手干。<BR> 1984年,台里换了两辆“日立”车,彭香莲也就随之使用起新的设备来。1985年,德国总理送给中国一辆转播车,由中央电视台负责接管,台里便派她到德国去接收设备、调试安装系统。应该说,这辆车在当时已经算是比较先进的小型转播车了,有3台摄像机:2台座机,1台便携式摄像机,但是录出的节目是B格式磁带,每次录完节目回来都得连夜加班转成C格式。1994年,台里又派彭香莲等一行五人到日本改装“池上”的转播车,虽说系统总体设计是日立公司,但,每一根线每一个点都要由他们去的人亲自接,亲自焊。所以,她对这辆车的感情也最深,并且一直用到现在。</TD></TR><TR><TD> 在转播车上工作的二十多年里,彭香莲所附出的勤劳和汗水连她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每次外出录制节目,她都要认真地对设备进行检修和调试,绝对确保信号通畅。她还特别爱护属于“她自己”的所有设备,谁要是搬卸机器时不小心磕碰了一下,她就跟他急,心疼得不得了。</TD></TR><TR><TD> 1998年,彭香莲做了“播送中心”的书记。与转播车有这么多年的亲情,“离开时还真有点舍不得。”她说。所以在领导和她谈话时自己提出的要求就是:不脱离业务。领导也很了解她,所以每有重大活动,都给她委以重任,和大家一起制定、实施技术方案,并领衔担当一个方面的工作。在过去的2000年里,她所在的播送中心获得了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央电视台很多荣誉,是中央电视台报国家广电总局的“先进党总支”。而她本人则是中央电视台报国家广电总局的“优秀党务工作者”。</TD></TR><TR><TD> </TD></TR><TR bgColor=#ccffcc><TD><FONT color=#ff0000>难忘激情和汗水同在的重大转播活动</FONT></TD></TR><TR><TD> 在转播车上的辛苦,不仅是要整天跟着节目走,而且是无论什么样的环境、气候都要应对。越到节假日越忙。有如现场接线,装卸设备,这些男同志干起来都比较吃力的活儿,彭香莲绝不甘心落后。她这么说:“女同志要么就别到转播车上干,要干就别把自己当女同志。”由于她总是带头行动,所以中心里的很多年轻人都很受鼓舞,从而使党务工作、技术任务都能迅速地、干脆利落地完成。</TD></TR><TR><TD> 彭香莲对记者讲:“转播车上的技术工作说实在的的确很辛苦”但是,她无怨无悔。多年来,给她留下了很多难忘的记忆,很多感人的场面。1994年,老“东芝”车要换“心”不换“体”,做大修改装。于是,她这个车长便带领大家一起干起来。然后,又与导演一起率“中国质量万里行”摄制组等一行人走了大半个中国。40多天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转播车上度过的。每天一条新闻,摄、录、编什么都干。白天采访,晚上连夜编完,只有行车时间是他们的休息时间。由于每到一处必能真切地给老百姓做一些实事,所以,一路上的劳顿也就随着倍受群众欢迎而烟消云散了。</TD></TR><TR><TD> 转播工作除了辛苦外,有时还有生命危险。比如香港回归那次,微波组的一位同志刚把设备架在30多层高的楼顶,一阵大风吹来,差点把设备和人一起卷走了。大家吓坏了,可是那位同志却在报话机里笑着说:“香港还没回归,我差点回归了。”彭香莲指着额头一块伤疤说:“这是澳门回归时的记号”。此外,她以前在北京首都体育馆架微波设备时因给铁管子撞过,直到现在也还留有一个小小的记念呢。</TD></TR><TR><TD> <TABLE width="44%" align=left border=0><TBODY><TR><TD><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5 cellpadding=0 align=left><tr><td><img src="data:image/gif;base64,R0lGODlhAQABAAAAACH5BAEKAAEALAAAAAABAAEAAAICTAEAOw==" data-src="/Files/BeyondPic/2009-5/26/095262218078043.gif" alt="彭香莲—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播送好“管家”" title="彭香莲—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播送好“管家”" border=0></td></tr></table></TD></TR><TR><TD height=7><DIV align=center><FONT face="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color=#ff0000 size=2>泰山顶上调试机器</FONT></DIV></TD></TR></TBODY></TABLE>2000年元月,中央电视台要在泰山顶上拍摄新世纪的日出。这就要到泰山顶架设一套六讯道EFP设备,类似这么大型的高山上架设设备,中央电视台在播出史上尚属首次。已上任中心书记的彭香莲当然要亲自挂帅,带领一个小分队登山,搭建拍摄场地。由于地形的艰难,他们每个人都必须亲自带着设备上山。泰山顶上只有零下十几度,小伙子们却都累得满头大汗。这么低的温度,设备根本无法正常工作,彭香莲便想办法给设备作了衣服保温,外加揉搓“寒痛乐”,把能够生热的药袋放进特制衣服里,从而保证了机器能正常工作。在拍摄的前几天,彩排几次的天气都很好,可到真正需要拍摄日出的前一夜,气候却变了。又是雾又是雪,松树上全是松挂,彭香莲又一个担心出现了:山顶的微波设备、电缆头、插销板会不会被大雪覆盖?她决心带领几个人上山去看看。几个人几乎全都是手脚并用爬到山上的。时间已是夜里12点,赶忙包好微波设备,把电源插销板用防雨布保护好。返回驻地时已是凌晨3点,显然是不能休息了,马上就得准备直播,干脆直达拍摄现场。遗憾的是,日出的壮观场面因为下雪没法看到,不得已只好把前几天彩排时拍到的画面播点儿出去,权且作为一个星期准备和辛苦的成果吧!除此之外别无遗憾,特别是没出任何技术差错。拍摄结束后因为还有另外的任务等着用设备。当天就得下山,于是,所有的技术、编播人员又都投入了抢运设备的工作。</TD></TR><TR><TD></TD></TR><TR bgColor=#ccffcc><TD><FONT color=#ff0000>好工程师、好妻子和好母亲不矛盾</FONT></TD></TR><TR><TD> 1994年彭香莲已经是高级工程师了,她在转播车里度过的人生是丰富多彩的。这种丰富并不只是跑遍了全国各地,还来自她每次外出虽没时间欣赏风景却圆满地完成了件件转播大事的成功感。如今,作了播送中心的副书记,从原来专职技术工作到如今的专职党务工作,业务还不能丢,出差、带队、搭建系统,样样都不能少,所以她更忙了。</TD></TR><TR><TD> 在彭香莲丈夫的眼里,妻子是完美的。他深深知道,彭香莲在他身上付出很多很多而自己在家里却很少做家务活儿。彭香莲有一手好的缝纫功夫,很多衣服、被罩都是亲自设计、亲自做。也许是在台里搞技术养成的习惯吧,家里不管什么东西坏了都是自己修,连抽油烟机都是自己安装的。</TD></TR><TR><TD> 丈夫在广院主管招生工作,一到招生的时候,电话不断,常有人登门造访。为了避嫌,往往都是被彭香莲“拒之门外”,她认为:“每一个贪官的后面必有一个贪心的妻子”。许多亲友劝她别这样死心眼,否则少不了得罪人。但彭香莲坚持自己的原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只有这样才能活得轻松、活得安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