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多姿多彩音频路-记中央电视台录音师李枫

2003-01-07 本刊编辑部 葛在波 依马狮商务网


多姿多彩音频路-记中央电视台录音师李枫
    说起中央电视台的录音科科长、二级录音师李枫,在影视录音行业内可是小有名气。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中央电视台树大招“风”,而更重要的大概是因为他这些年的工作业绩及好交往的开朗性格,加上他还客串在北京广播学院教出了不少学生。李枫最初学的是电影,现在与电视为伍,是同班同学中的另类。而在当今的录音师圈中,像他这样业务上正如日中天,却热衷于搞录音棚工程、甚至到学校教书的,更是另类之中的另类了。
    李枫是幸运的。他父亲李之春就是在电影制片厂从事录音工作的,而且在业内颇有名望,因而自小就浸淫在专业的环境之中,得天独厚。高中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到北京电影洗印厂干了几年的电工;大学里,他又进行了系统的录音理论的深造,给自己插上了专业的翅膀;毕业后他也一直从事着自己心爱的录音事业,真正走上了人生的专业舞台;1986年他更进入中央电视台这业界的老大,接触多,做得多,懂得也多,他终于有了一个开发才华、磨练才华和施展才华的大平台。
    二十多年的时间,李枫唱的主旋律都是音频,但在不同的时期却唱出了不同的调,展现了更多的风采和味道,走出了一条多姿多彩的音频之路。
 
由电影转电视 种瓜得豆
    都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然而李枫走的路,却很有点种瓜得豆的味道,因为他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录音专业,但滋润、孕育他专业成就的却是电视。从表现手法和艺术感染力来说,我不得不承认电影要略胜一筹,我们电视人自当向电影人学习;但在经营运作上,电影至少在中国不赚钱,所以电影人又该向电视人学习。李枫倒好,学的是电影,也干过,但他转而一头扎进了电视,以电影的技巧、手法和见识在电视圈里弄潮。用佛家的说法,云在青天水在瓶,李枫在境界上起步就不同。
    电影世家出身的李枫离开校门的头两年在北影、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从事了多部影视节目的录音,两年后一次偶然机会他调到了中央电视台。1987年,李枫以《凯旋在子夜》的录音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奖项—全国电影电视协会声音委员会颁发的最佳声音奖;为了这部片子的录音,他去过老山前线,体验过枪林弹雨的氛围,对战士们的情感有着真实的感受。当时技术手段很落后,全靠抠,工作量很大,为了赶时间,他吃在棚里,睡在棚里,一次4天里居然只睡了6个小时。这个奖可真是他辛辛苦苦挣来的,当时一集电视剧的报酬只有70块钱,凭的就是对艺术不懈的追求。
    此后,李枫获奖不断。到1991年,李枫配音的纪录片《黑顶鹤》“意外地”在法国国际科教电影节上获得最佳音响单项奖,把他的专业成就带到了一个小高潮。李枫觉得,自己能不断获得各种荣誉,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搞录音的人比较少,另一方面是自己喜欢动脑筋,由书本到实践、从电影到电视,努力去悟出其中的“道法”,并不断地尝试把书本上学到的、现实中观察和总结出来的点点滴滴应用到录音实践之中,移植电影手法,注意主观客观的不同表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巧妙运用,琢磨音乐的虚拟化、空灵化等,给声音以充分的空间。
为了提高自己的技术理论水平,李枫还专门跑到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旁听了一年的课程,使他又在音频技术理论方面上了一个台阶。
 
录音工程新篇章
    李枫并没有躺在功劳薄上吃老本,考虑到录音工作对体力精力的高“消费”,人到中年的李枫又在寻找其他的机会,要翻开人生轨迹的新篇章。
    1996年,李枫主持搭建了中央电视台的第一个全数字录音棚F311,以Yamaha 02配Fairlight FMX3,投资不大,功能和性能在当时还比较令人满意。此后,李枫又设计安装了台内台外一系列的录音棚,包括F325、F329大型后期制作译制棚,F308和新F311两个全数字录音机房,以及中联部的两个演播室、两个录音棚和目前正在建设之中的高清电视演播室及高清5.1声道后期录音棚。六年中,李枫一共介入了13个录音棚和演播室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这在国内录音师中是绝无仅有的。
    如果说李枫在录音上成功得益于自己的电影出身,那么,李枫在工程设计上的最大财富则是他多年的录音实践。他以第一线录音师的独特眼光领悟到,时下的系统集成商对硬件很在行,但对录音工艺的了解却如隔靴搔痒,设计出来的工程,技术上可能无可挑剔,但未必符合使用习惯,难免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别扭。
    大概是当过电工的原因,李枫在搞录音工程时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凡是电的东西,包括配电箱在内的基建工作他都要事必躬亲。这是因为他觉得电对于一个录音系统特别重要,弄不好容易出事。
    搞录音,李枫的悟性很好;搞工程,李枫也在不断地去悟。回顾第一个录音棚,他觉得差距很大。但随着技术的提供及个人经验的积累,尤其是对音频后期制作系统的加深了解,工程也越做越完善。如1997年的F329全数字大型后期制作译制棚就比较成功,该工程不仅是国内首次引进Fairlight的全数字Fame系统,就是厂家也没有这种录音工程的设计实例,因此他们只能拿着图纸反复研究,一个方案一个方案地试,搞好一个后便将方案传真给厂家确认,然后再反馈回来。前前后后总共制订了十几个方案才最终敲定,该方案后来也成了Fairlight Fame的一个标准范本。
 
新任务 新挑战
    有了这些录音系统工程的经验,再加上此前中央电视台的几部高清电视专题节目试验片的制作经历,李枫自然也就成了2001年初开始的高清电视两个示范工程的最佳人选。
    中央电视台对高清演播室和高清后期制作两个示范工程的要求是:具有标清的直播能力和高清的录像能力。在音频方面,李枫说无论是演播室还是高清后期,主要就是考虑如何将电视5.1声道做出来。他说近期我国播出环绕声电视节目还不现实,因为它是一项技术及资金投入相当大的工程, 过去的高清电视节目制作采用的都是立体声。现在国内的电影厂对于S.RD数字环绕声制作已经取得了许多经验,但电视环绕声制作才刚刚起步,应该虚心学习认真探索。
    为了实现高清演播室既具有现场录音制作功能,又能够作为高清电视的后期制作设施的双重功能,李枫在高清演播室的设计中除了应有的扩声、录像功能外也考虑了一定的后期制作能力。
    作为音频后期制作示范工程,李枫说电视环绕声录音棚的面积至少在60平方米左右,但由于受到条件限制,目前他们搞的只有40多平方米左右。虽然面积上小了一点,但该录音棚却是一个具有5.1、立体声和单声道制作能力的高清电视录音棚。考虑到视觉定位与声音定位吻合的重要性,以及将来电视画面的16:9幅型比,录音棚采用了16:9的投影电视方式。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