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立体电视技术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应用,到了80年代,彩色立体三维技术开始流行。2009年末,一部电影《阿凡达》的上映,将3D电影推上了高速发展的列车,尤其是IMAX 3D版本的电影,在上映不久就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状况,并且一直持续到上映结束。《阿凡达》电影的热映,掀起3D狂潮,成为3D电影的创作“标准”。它带动了整个3D产品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众多3D电影的海量上市,以及国内3D电影银幕的快速增长。2010年便是各界公认的3D电视元年……。
10月17日,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和传媒司联合召开3D电视试验频道筹备工作座谈会,研究落实筹备开办我国首个3D电视试验频道的相关工作。来自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广播电视台等国内10余家主要广播电视台的相关技术、节目负责人参加会议。各单位就联合开办3D频道的工作方式和规则、节目编排、技术系统架构和技术规范及工作计划达成了初步共识,决定强强联合,共同推动中国3D电视内容和运营产业的发展。
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央电视台的种种举措可以看做中国3D电视破冰之举,而3D登上受众最为广泛,内容最为丰富,运营规模最大的电视舞台,对于中国整个3D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可以预期的是,中国3D电视的发展至此进入快行道,目前处于滞后状态的3D内容制作将迎来崭新的机遇,3D电视的商业运营也将掀开崭新的一页。
资源整合与标准研制
2012年1月1日,将在国内开播3D电视试验频道已落到实处。鉴于目前各电视制作机构在3D电视研究制作方面相对分散、各自奋斗。国家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希望由广电相关部门进行统筹。在3D发展初始阶段,一家电视台如果不能形成强大的3D电视节目生产能力,就需要相关部门能够研究如何组织组合若干电视台。各电视台能够将3D制作力量集合起来,形成合力,通过广电系统的整合,就可能会出现一个3D全频道或者一个主要时间都播放3D节目的频道。
为保障节目源,目前正由中央电视台牵头,联合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天津电视台、深圳电视台、江苏电视台等共6家单位做3D频道。中央电视台两年前就开始3D电视节目制作、转播的相关研究,在世界杯及广州亚运会等体育赛事上都进行了3D试验。中央电视台总工程师丁文华表示,CCTV已经购买了2012奥运会3D电视报道权。届时,央视将有包括奥运会开闭幕式、田径、游戏、体操赛事等300小时的3D直播节目展现给中国的观众。中央电视台3D试验频道将使用全新的呼号,3D频道开播后,每天预计将有十几个小时的3D节目播出。
根据广电总局计划,我国将在“十二五”期间开播10个3D电视频道。目标包括制定中国的3D电视标准;整体性提高全国3D电视制播能力,使3D影视存储量和播发能力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中央电视台技术管理办公室梅剑平博士在第八届中国国际3D立体影像论坛上介绍道,我国3D试验频道将采用Side by Side的拼接方式。Side by Side等双拼帧兼容方式虽可直接利用高清电视编码技术,但会牺牲掉一半图像分辨率,是一种过渡解决方案。而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3D压缩编码标准也在研究中。
据了解,3D信号将采用卫星覆盖、有线接收的形式,中央电视台技术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虽然目前3D电视标准不统一,但只要央视发出的信号是统一的,无论是快门式还是偏光式3D电视只要消费者购买这种3D电视机,通过佩戴配套提供的眼镜,都可以收看3D节目。前期推广试运行期间暂不收费,即便收费估计也是在四五年后。
3D开播激活产业链
3D登上受众最为广泛,内容最为丰富,运营规模最大的电视舞台,对于我国整个3D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可以预期的是,中国3D电视的发展至此进入快行道,目前处于滞后状态的3D内容制作将迎来崭新的机遇,3D电视的商业运营也将掀开崭新的一页。同时,3D电视广泛的影响力也将辐射到移动端和互联网端,进而带动中国整个3D产业的蓬勃发展。
试播3D将从3D内容的摄录编、传输、显示和商业运营,完全激活整个产业链条。在国家大的3D电视产业政策既定的前提下,业界将逐渐从观望转向实际推进,而能否找到可盈利的运营模式,从而使3D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我们要认识到,3D电视产业链较长,涉及内容制作、播出、传送、接收、软件、终端显示、应用与运营等诸多环节。因此,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比较合理和相互匹配的产业链环境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同时,相关技术标准,产品、媒体服务形式和商业运营模式等方面还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部分领域也需要产业链各方专家的协商探讨。
广电总局认为,“3D试验频道开办筹备时间紧、任务重,需要我国产业链各环节骨干企业认真研究,进一步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充分调动技术、产业、节目资源,发挥各自优势,精诚合作,积极配合,确保3D电视试验频道按时开播”。
2011年以来,3D终端显示设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局面。据统计,今年全球3D电视销量同比增长463%,而国内市场今年预计销量将达到600万台,其增长速度惊人。伴随着技术的成熟和销量的增长,3D电视的价格也快速下降。同时,更多拥有3D立体影像功能的产品,如3D手机、3D游戏机、3D投影机等以及诸多3D周边配套设备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涌现。
3D正在商业端和消费端展现出惊人的发展潜力:一方面,3D在商业展示、广告、医疗、远程教育及远程视频会议等融合应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以影视、游戏、互动娱乐等为代表的3D媒体内容和运营将开辟更为广阔的3D消费市场。毫无疑问,后者将成为带动3D产业爆发和走向深入的制高点。后3G和未来LTE时代,无线网络的速度容量将迎来跨越式的增长,影响移动3D发展的通信网络问题将迎刃而解。届时,3D在移动端、电视电影端和互联网端将出现齐头并进、互相促进的大好局面。
今年3月,中国3D产业研究院面向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重庆等六个城市做的调查数据显示,45.1%的消费者对3D电视节目有较浓厚的兴趣和需求,其中有35.1%的消费者对3D电视表现出购买意向。而电视观众在体育、文化、娱乐、科技探索等领域对3D内容的需求都极为旺盛。然而,与3D终端设备快速成长和消费者高涨热情形成鲜明对照在是,国内目前在3D内容创作和运营方面明显滞后。这一方面需要产业政策在支持,另一方面,还需要产业链各环节的通力合作,积极探索,找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可喜的是,目前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天津电视台等国内有实力的电视制作和播出部门纷纷试水3D内容,准备开办3D频道,整个产业已一触即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