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IPTV与Cable DTV技术体系的分析及比较

2005-01-06 黄静 深圳天威视讯数字电视业务部 依马狮网


    [摘要] 本文对比分析了两种新兴的视频服务体系,IPTV与Cable DTV的特性、技术架构和主要优缺点,以及服务体系中出现的一些新技术,并从业务模式与技术角度对两者的应用前景做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 IPTV 数字电视 VOD

    一. IPTV与Cable DTV的特性
    5年前,微软曾经提出“维纳斯计划”,其核心理念与今天的网络电视(IPTV)如出一辙。根据《网络电视冲击数字电视》,IPTV是“利用宽带网的基础设施,以家用电视机(或计算机)作为主要终端设备,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通过互联网络协议(IP)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数字媒体服务的崭新技术。”也即以IP机顶盒为主要终端,以电视机为主要显示设备,以遥控器为主要输入设备,以宽带IP为主要传输网络,提供多媒体信息服务。由此可以看出,IPTV既不同于传统的模拟有线电视,也有别于正在兴起的有线数字电视(Cable DTV)。有线电视都是频分制,侧重于单向广播。IPTV最大的特点在于其交互性,用户可按需获取宽带IP网提供的媒体节目,实现实质性互动。其次,IPTV借助先进高效(768kb/s时接近DVD水平)的视频压缩技术(MPEG-4、H.264等),能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媒体信息服务。此外,IPTV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节目、可视电话、VOD、Internet、网络游戏、网上购物和远程教育等在内的交互式多媒体信息服务。而受制于数字电视技术标准等各种因素,目前Cable DTV仍以单向广播为主,互动电视还难以普及,在交互性方面Cable DTV要比IPTV稍差一些,但在提供高质量的视频节目性能上,IPTV则要差一些。

    二. 技术体系分析及比较
    1.IPTV的技术体系分析
    (1)IPTV技术架构
    IPTV系统主要包括流媒体服务、节目采编、存储及认证计费等子系统,主要存储及传送的内容是以MPEG-4为编码核心的流媒体文件,基于IP网络传输,通常要在边缘设置内容分配服务节点,配置流媒体服务及存储设备,用户终端可以是IP机顶盒+电视机,也可以是PC。目前国内外提供端到端IPTV解决方案的厂商主要包括Microsoft、NDS、TANDBERG、华为、中兴通讯、UT斯达康、思华科技等。

IPTV与Cable DTV技术体系的分析及比较
图1 IPTV技术体系

    (2)优势
    * 潜在用户量大。
    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截止2003年底,电信行业宽带用户数达1259.2万户,其中ADSL用户达959.2万户。ADSL用户数占据了宽带市场的80%,增长率超过190%,ADSL成为宽带接入的主流。这表明借助宽带接入(特别是ADSL技术)开展IPTV业务存在巨大的潜在用户群。
    * 技术体系简单,交互性好。
    IPTV业务的开展主要基于宽带IP网,IP网络的先天特性是点对点,即交互。
    * 借助互联网信息资源优势,图文信息来源丰富。
    * 得益于MPEG-4、H.264等视频压缩技术的发展,视频编码效率大大提高,现有带宽条件下的视频质量迅速提升,有效节省了网络带宽。
    (3)缺点
    * 国内电信宽带接入主要采用ADSL技术,受线路质量及DSLAM设备的影响,该技术存在以下缺点:速率低,有选线率问题;有效传输距离短;丢包率高,QOS无法保证;安全性低;对组播功能支持有限,大多数只支持 IPv4 协议的路由器,并不支持组播。
    * IPTV机顶盒与数字Cable TV机顶盒相比成熟度不足,成本也较高。
    * 内容提供(尤其是音视频节目)还需广电行业协助。
    * 原有的CDN无法承载实施完整的IPTV业务。
    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主要传送RM、WMV等流媒体文件,与广播电视信号(MPEG-2)所采用的视频编码技术大不相同,无法满足电视观众对视频信号的高质量及实时性要求。IPTV业务的实施,需要构建一个专用的视频内容分配网络,如VDN。
    (4)新兴技术
    * ADSL 2/2+技术。
    ADSL 2(ITU G.992.3)和ADSL 2+(ITU G.992.5))技术是ITU推出的两个新一代ADSL标准。与ADSL相比,ADSL 2带宽达12Mb/s,增加了节电、无缝速率调整和测试等新功能,可根据线路变化调整带宽,大大提高线路稳定性和选线率。ADSL 2+则在可用频带、上下行传输速率上又做了进一步的扩展。只是鉴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