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有的花开了,有的花谢了。DVCPRO P2系统和XDCAM的推出,最终给记录了无数光辉荣耀的磁带敲响了丧钟,虽然磁带不会马上退出历史的舞台,或许还会回光反照续写春秋,但我们仿佛已经看到磁带不情愿地迈入博物馆的蹒跚步伐。即将成为历史的还有与模拟时代相关联的单机运作流程和系统结构。与此同时,广电总局“钦定”的“数字发展年”和“产业发展年”似乎也在不知不觉中要从我们身边悄然溜走,但数字化和产业化的成果却更加巩固地融入了我们日常的工作之中,正在开花结果。在即将进入新年之际,我们觉得有必要对2004年发生在全球广电领域的热点现象做一番简要的回顾。
以数字化,还有进而衍生出的网络化为主线,全世界的广播界在2004年继续着那场轰轰烈烈的数字革命。回首2004,首先进入我们记忆的是高清电视(HDTV)。尽管HDTV并非是数字化的绝对产物(日本早在模拟时代便开始了高清电视试验),但真正为HDTV在全球范围内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却非数字化莫属。2004年是HDTV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开花的一年。从4月初的NAB,到8月底BIRTV,再到9月初的IBC,HDTV都是这些行业大展上的绝对主题。以松下、Sony及汤姆逊为首的传统摄录设备厂家及时扼住行业向HD升级的契机,适时地推出了各自的HD产品线。其中,松下和Sony继模拟时代的MII和Betacam,及数字时代的DVCPRO和IMX后,如今双方又将记录格式之战带进了HDTV时代。松下的DVCPRO HD和Sony的HDCAM SR高清产品线至今都已成系统,成系列,并迅速占据了全球的广播市场。汤姆逊是高清产品线最丰富的厂家之一。从摄像机到录像机,从切换台到矩阵再到非编网络,该公司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市场通吃”。2004年,汤姆逊推出了一款具革命意义的HD产品—LDK 6200 HD高清超级慢动作(高速)摄像机。它的推出填补了高清制作中的最后一个缺失的环节。此具1080i@100/120fps扫描速率,支持720p@100/120fps的高清摄像机在2004年为全球的体育迷们奉上了精彩的2004欧锦赛及雅典奥运赛事。
高清电视在美国、日本和欧洲已全面进入人们的生活。在美国,截至10月底,全国1.08亿个电视家庭中的9000万个连接了一个传送HD节目的有线网络,拥有某种HD接收显示能力设备的家庭数也将从2003年的870万户,上升到今年底的1400万户。欧洲继首个高清频道Euro1080于2004年元旦正式通过ASTRA的卫星平台传送后,包括英国BBC及BSkyB、德国Premiere World、法国TF1在内的一些主要广播机构也在下半年宣布了自己的HD频道推出计划。日本NHK也已全面实现HD播出。
2004对于HDTV在中国的发展而言,也颇不平凡。甚至有人将2004定位为中国的“高清元年”。抛开这一定位的确切与否不谈,仅从HDTV在过去一年内博得的行业关注程度一点我们即可发现:中国的HDTV市场已经启动。这可从以下三个层面予以证明。一是政策层面,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在2004 ISBT-BIRTV联合报告会上首次要求,电视台要加强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HDTV的正式播出积累节目资源和工作经验。二是业务层面,继2003年10月深圳电视台在全国率先开播HD频道后,其他一些有条件的电视台也在积极准备HD频道的推出。中央电视台将于2005年上半年面向全国开播一个HD频道已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三是技术层面,高清技术已经成熟,现在的高清市场已是万事俱备。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首席市场官迟泽准日前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高清)技术已经成熟,现在已经不缺什么,产业链各环节都已到位。”
2004年还是以网络电视(IPTV)、移动电视为主的一些新媒体新业务兴起的年份。IPTV借助电信运营商的宽带IP网络传输视频节目,接收终端既可以是电视机(使用IP电视机顶盒),也可以是计算机。作为AV/IT融合的产物,IPTV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其天然的交互性,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VOD服务。软件巨人微软公司是IPTV的一个最有力推动者。微软电视分部开发的端到端IPTV软件平台支持宽带网络运营商向用户开展更高质量的视频服务,甚至包括高清。目前,微软的IPTV技术已被加拿大、瑞士、意大利等国的多家电信运营商采用,用于试验通过电信网络开展付费电视服务。另外,NDS等公司也于2004年推出了用于IPTV的内容保护解决方案。
在国内,中央电视台已于2004年5月31日率先突入IPTV网络电视业务领域。随后,我们还在杭州见到了融IP网与Cable网于一体的“杭州做法”。而在年底的北京国际通信展上,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和中国铁通均宣布IPTV将是它们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IP突入广电为HFC的网络双向改造提出了挑战—基于中间件的有线交互电视能否斗得过基于IP的网络电视?这是许多人都在问的一个问题。
移动电视方面,欧洲在DVB-T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专门为向手机、PDA等移动终端开展视频服务的新标准DVB-H,并在今年IBC上成功进行了演示。有机构预测说,今后几年将是移动电视在欧美快速发展的时期。其中,自2006年起,仅美国用户每年用于购买移动电视服务的支出就将达300亿美元。而最近在德国举行的一次移动电视演示会上,有80%的人表示希望通过手机看电视,并愿意为此每月支付12欧元。
移动电视在国内更多是通过公交车载电视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继2001年上海率先开展公交移动电视以来,移动电视业务已经在北京、南京、郑州等地迅速推开。北京还在11月份将移动电视信号送进了出租车。但制约移动电视快速普及的标准问题依然存在。由于我国尚未宣布地面数字电视(DTT)的国家标准,各地开展移动电视多少都存在着点投资风险。一条好消息是,广电总局数字电视标准组组长章之俭11月16日在京透露:我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年底将肯定出台。
2004年对于中国的广电行业来说,还是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快速发展的重要一年。广电总局为此先后推出了青岛模式、佛山经验、杭州做法等,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实行整体转换,加快推进中国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相信这一进程将在2005年全面提速,数字电视也将进入更多的普通百姓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