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CCTV奥运远程节目网络制作系统

2004-11-05 丹彤 依马狮网


    当雅典奥运盛事闭幕的号角响起,东方巨龙在同样古老的西方国度又一次宣告腾飞。这是炎黄子孙盛大的节日,中国代表团的健儿们以32金的优异成绩凌驾于众国之上。而CCTV作为记录这次盛事的权威媒体同样载誉归来,尤其本次奥运作为重大的体育赛事转播中第一次启用了全新的远程节目网络制作系统。
    此系统以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为核心,前方采集收录,后方编辑制作的全新模式,并与CCTV已有的新闻共享系统互通互联,无缝连接。第一次将专业蓝光盘技术引入采、编、播、存等各个环节,为大型体育赛事报道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 
    CCTV雅典奥运会远程节目网络制作系统由雅典IBC前方系统和北京CCTV后方系统两部分组成。实现前后方全部素材的共享;实现远程节目的网络制作;实现不同业务系统间的连通;通过SDH国际链路以IP和IP OVER DVB方式,实现高码率节目的回传;实现后方对前方低码流素材的远程浏览;实现奥运综合信息查询系统(简称IDF)前后方的信息共享;本文将从前期构想和后期高效运用讲述该案例成功的细节。

    前期调研是系统运行平稳的前提
   

CCTV奥运远程节目网络制作系统
CCTV雅典奥运会远程节目网络制作系统2003年9月启动,由CCTV和索尼、索贝公司联合开发的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综合业务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BIRTV2004产品、技术及应用项目评选中获得应用大奖。
    在以往的重大体育赛事诸如奥运会的转播中,前方收录的信号由主办方提供,一般可能有20路信号,通过卫星传送给后方,因为传输通道有限,通常只能后方使用哪路信号传送给哪路,比如有用的信号只有10分钟,前方也必须传送可能长达一个小时整条信号,这样传输效率很低。而且节目收录之后,通常一段素材如果新闻中心和体育中心的编导先利用,其他节目的编导只好等他们用完才可以再利用,这样就无法保证节目的时效性。怎样实现前后方素材共享是困扰节目制作人员的一个难题。经过多次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建造一个节目管理、行政管理、播出同在一个网络平台的系统。2003年9月9日,CCTV和索尼、索贝公司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并成立体育中心综合业务系统,开始为这样一个新的网络平台进行方案论证,广泛听取节目制作人员的需求和意见。
    2003年11月11日,体育中心综合业务系统的成员提交体育中心节目需求报告,丁文华总工强调一定要成功搭建一套节目网络制作系统,该方案一期工程从此进入投入阶段。2004年1月中旬,综合业务系统的成员进入详尽的市场调研之中。经过调研,调研组成员发现国际上并无成功可行的案例可以参考。曾经有关案例只是在2M左右的带宽下传输视音频信号,而CCTV的素材共享要求远远高于现有的案例。这样,必须根据现有的需求依靠体育中心综合业务系统自身提供解决方案,经过2个月的内部讨论以及市场、设备、技术调研,最终拿出了成型的方案,并得到台领导的大力支持,计划在奥运期间租用两条45M带宽的SDH国际传输链路。
    采用的传输通道决定后,还要决定采用什么方式传输,如何保证传输效率?从1月中旬到春节前后,综合业务系统的成员都在忙碌地进行传输测试。最后选定了以IP与IP OVER DVB两种方式。

雅典IBC前方系统配置:

北京CCTV后方系统配置:

100/1000M以太网络
在线NAS存储容量为15TB
20个收录通道
20个实时场记录工作站
3套专业光盘编辑工作站
2套专业光盘移动编辑工作站
3个数据流磁带机
2套IDF接收/解析服务器
2套IDF数据库服务器
1套IDF WEB服务器
FC/LAN双网结构
在线FC存储容量8TB
6个实时信号收录通道
10台低码率实时访问编辑工作站
6台高码率精编工作站
2套专业光盘编辑工作站
1台网关服务器

    以IP方式传输视音频数据应该说在国际上已经有很成熟的技术,但是这么长距离(从雅典到北京有1.6~2万公里)是不是能保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还需要技术论证。在春节过后的技术方案制定过程中,合作的三方共同参与了技术测试,并且把最大5G的视音频数据和最小几十兆的数据同时进行测试。最后决定采用两种方案传输,建立前方和后方两个系统,完成了科学可行的总体技术方案。
    今年4、5月,体育中心综合业务系统进一步进行系统研发,并且向台领导报批设备采购方案。5月18日,设备到位后,系统进入了进一步试验,也就是在台内搭建全面的模仿雅典奥运场馆可能使用的试验系统,此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包括进行技术培训。6月18日,在奥运中使用的设备被装船运往雅典。7月28日设备达到目的地后,7月30日第一批相关技术人员到达,体育中心综合业务系统的成员开始在雅典搭建系统。

    高效利用顺利完成奥运报道
   

CCTV奥运远程节目网络制作系统
在实际应用中,雅典奥运会远程节目网络制作系统由雅典IBC前方系统和北京CCTV后方系统两部分组成,前、后方系统两条SDH国际传输链路相连。2条光缆链路分别承担不同的业务,所有的高码率素材在一条链路上传输,所有的低码率素材在另外一条链路上传输。该系统主要由媒体服务器信号收录、中央硬盘阵列存储、前方实时场记与编单、前后方素材浏览调用、后方远程节目编辑制作和光缆数据传输链路等模块组成。前方20路收录信号全部进入中央硬盘阵列存储,尝试使用媒体网关的概念,按视音频信号自动生成高低码率素材,前后方可以同时共用一条素材,后方通过低码率编辑、审看节目之后自动生成EDL表单,传送回中央存储阵列,之后,高码率的节目按照EDL表单自动生产完整节目传输到北京。为了帮助后方记者熟悉素材,以便直接使用素材,前方进行实时场记,后方共享场记内容,快速完成节目编辑。
    此次CCTV、索尼、索贝三方倾力合作,建立一个稳定的操作简单的网络节目制作系统,这开创了国内大型项目开发和建设的新的合作模式,为未来广播电视领域厂商与厂商、用户与厂商的合作建立了雏形。该系统在奥运期间总体运行平稳,功能和性能基本达到设计要求。这和三方倾力合作分不开,这套系统经过三方人员的精心组织,最新设备技术力量的精心打造,并且得到体育中心节目部门大力支持,体育中心主任马国力亲自挂帅参与,为整个系统提供内容需求。
    一个全新的工作流程,需要节目制作人员的多方配合,首先观念上要更新,要勇于挑战自身对旧的工作流程的局限性。编辑、记者从传统的编辑台到适应鼠标键盘,技术手段必须完全掌握,前期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能把这套系统的操作方法传授给体育中心的工作人员,体育中心综合业务系统前后分不同层次和级别进行了很多次技术培训,尽管今年6月期间的体育赛事非常繁重,但大家还是抽空参与了学习,而且效果显著,很快在奥运期间进入了应用阶段。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
雅典前方收录比赛信号场次(场)平均每天:56场共计:893场
北京后方完成成品节目实长(分钟)平均每天:14小时共计:223小时
新闻共享系统引用素材实长(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