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网站的一段视频《一个美国医生的一天》里,讲述了远程医疗帮助医院提高工作效率的故事,救护车工作人员发回抢救信息:有一位47岁男性可能中风,急诊室医生Teresa Calvez立即请求值班医生参与救治,值班医生通过通讯设备即时收到信息,从救护车了解到病人的血压、心跳、是否有语言困难等重要信息。同时,主治医生通过视频通迅从病人的日常保健医生处了解到病人的病情和病史,得知他过去曾于高血压期间发生过无症状心肌梗塞,而病人的高血压已于两年前得以控制。当主治医生提出请一位神经科大夫来查看病人的病情时,先进的技术让一切都变得简单,救护人员用RF-id腕带对病人做了标记,从他在救护车上的情况到进行CT扫描,一直到病人的治疗与治愈,各种重要信息都可跟踪与查询。
这段视频描述了采用远程医疗的未来医院愿景,而这项技术也正在帮助中国的医疗系统实现高效率与智能化。远程医疗系统是综合现代通信技术、医疗影像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提供远距离医学信息和服务,具体包括远程诊断、远程会诊及护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信息服务等所有医学活动。远程医疗系统在业务层面实现多媒体通信系统与医院医疗信息系统的对接;在功能层面实现各联盟医院的视频、音频和数据以及医疗业务的互联互通;在应用层面实现手术室、医疗培训室、诊治室、放射室等科室的全面互通。近年,国家对远程医疗应用非常重视,亦不断加大医疗领域的改革和投入,使得远程医疗成为了专业AV行业非常重要的垂直市场,不少厂商和集成商也开始积极拓展这一应用领域,推出了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远程医疗的应用
远程医疗首先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中国目前的医疗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地域性发展不平衡。这不仅表现在医院规模和医疗设施的配置上,更主要体现在医疗专业人员资源分布的非均衡性上,远程医疗无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出路。通过远程医疗技术可以方便医疗力量薄弱地区的医院分享一些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而对于患者,尤其是医疗力量薄弱地区的患者,可以方便得到及时有效的高水平的医疗指导,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患者享受优质医疗的成本。
“使用远程医疗可以极大地降低运送病人的时间和成本、并同时降低病人的风险。比如远程会诊,会诊医生可以不用到手术医院,可以在外地医院提供指导或意见,这样患者就不需要长途转院,耽误或浪费时间和费用,也可减少时间耽误避免移动病人时给患者增加风险。对医院和医疗机构来讲,医生可以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共享病人的病历和诊断照片、影像资料、实时参与手术过程、提供即时的指导和意见。不仅有利于快速全方位诊断,还能分享各类病例、积累经验、推动临床研究的发展。同时节省出差成本、提高效率。” 天道启科总经理金山解释道。
另外,远程手术示教、远程医疗培训也是非常重要的应用,可以为远程分支机构、合作单位或偏远地区的医务人员提供更好的医学教育、培训和交流,从而降低培养成本,为整个医疗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提供有力的支撑。例如,一些业务能力相对比较弱的小型医疗机构和分支机构、实习医生、在校医科学生可以利用远程医疗得到指导与培训,特别是远程手术示教、流行疾病的传播与控制类的远程培训等。
系统的要求
远程医疗的实现有赖于各种AV设备以及IT技术的支持,来完成图像采集、存储、压缩/解压缩、图像处理、传输分配等工作,而相对于普通教学或会议的应用,以远程诊断和手术示教等为主的医疗行业应用对于系统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也较其他应为更为复杂。
华平市场部总监胡君健介绍道:“远程医疗系统主要包括医疗高清摄像机、医疗视频终端、医疗业务终端、多媒体综合业务平台等专业设备。基于医疗诊治过程中的严谨性,与其他业务相比,远程医疗设备必须达到‘三高’、‘无损’要求,其中‘三高’是远程医疗图像的高清晰、医疗图像采集过程中的高精度、医疗摄像机控制的高灵敏度;‘无损’是指医疗图像、声音在采集、传输和显示过程中的无损要求。” [Page]
例如华平AVCON高清远程医疗系统提供1080p高清晰画面和高保真音频效果,同时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功能,可共享X光、CT、B超等专用资料,也可以将患者基本情况资料、会诊录像以及其他影音文件在系统中与其他医生共享,极大地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做到安全救治,给患者带来高度的安全保障。

据天道启科市场部胡钧涛介绍,天道启科提供的远程医疗系统包括:手术室或会议培训的高清影像采集产品,如Sony等品牌的高清摄像头等;用于信息传输和转化的光纤设备和转化器,如Opticis光纤和光纤延长转化器等;用于手术或会议的影像录播存储设备,如天道启科自主研发的IPAV HD-TK2高清录播一体机;各类显示设备,包括可以医疗看片和高清显示两用的JVC GD-32X1 LED背光源显示器,其他显示设如松下商用PDP,三星、NEC、ViewSonic LCD超窄边拼接等。胡钧涛表示,高清晰、高速度、高品质的采集、传输、录制和显示是远程医疗应用对AV设备和相关方案的主要需求。
而在远程医疗及手术示教应用中,医疗行业客户对于可视化信息记录与传播的需求也更为复杂,主要体现需记录和传播的信号的复杂性上。锐取市场总监张佩华解释道:“近年来,技术的发展和突破推动了医疗设备的不断进步,大量先进的医疗设备在各级医院得到逐步的应用和普及,如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核磁共振)、PET-CT(核医学)、DR(数字化X射线)、DSA(血管造影)、各型内镜等,先进医疗设备所获取的丰富的医疗影像信息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极大的帮助,同时数量众多、品种丰富的医疗影像等可视信号也对手术示教和医疗观摩系统能否有效采集、记录、传输提出了挑战,在实际应用中就经常遇到一些医疗设备输出的非标准的医疗影像信号,因此也需要更加专业、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发展初期的挑战
“目前远程医疗技术在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应用的普及度还非常低,基本处于萌芽状态,一方面目前许多医务人员对此项技术操作形式的作用和意义感知不深,部分医师墨守成规,不愿接受新技术;另一方面,多数患者对这种新的医疗服务方式的优越性不了解,不愿轻易尝试远程会诊,使应用推广率仍较低。” 华平市场部总监胡君健指出了我国远程医疗发展现状。而要进一步推广远程医疗应用则首先要实现广大医院,甚至是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对接,其次跨地区、跨医院的远程医疗过程中产生的诊疗费用结算系统必须建立。由于远程医疗系统对网络要求较高,目前国内的基础通信网络还有待完善。远程医疗系统过程面临的医疗风险与医疗责任问题需要一个法律或制度框架,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积极的一面是,目前全国多家重点医院都能提供远程、异地、实时、动态会诊培训,组织国内外医疗专题讲座、学术交流和手术观摩等,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远程医疗事业的发展,”天科总经理金山指出:“虽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是整体水平距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同时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与通信、信息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在技术、政策、法规、实际应用方面需不断完善,在通讯和信息技术方面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并扩大宣传。”
锐取市场总监张佩华表示远程医疗技术在中国仍处于尝试期,但随着高清视频会议影像质量的提高、多媒体录播系统与医疗信息系统的逐步融合,宽带网络的普及,远程医疗技术和解决方案会逐步走向成熟和推广普及。在这个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远程医疗不同于远程视频会议,远程医疗中强调的是一方对另外一方的指导,所以用户需求更多的是以影像信息的单向传递为主,而需要单向传递的影像信息的数量远远超出视频会议的承载能力,比如在IGS(影像引导)手术中,我们就遇到需要单向传递6路医疗影像的情况,远超出了视频会议系统‘主流+辅流’两路信号的承载能力。另外在真正的远程医疗中,除了这些医疗影像信息之外,还需要远程医疗系统能与PAC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及HIS(医院信息系统)系统相融合,只有这样,远程医疗才能真正走向实用和推广。” [Page]
未来展望
在技术方面,3D手术将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天科总经理金山表示:“3D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最为人熟悉且已运用得十分成熟的莫过于3D腹腔镜外科手术、牙科整形领域等。日本在这方面技术领先,2010年初网络上曾有一段3D直播的远程心脏手术的视频广为流传。天道启科也在积极地准备和调研,希望在时机成熟时,率先为国内的医院用户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比如3D的医疗显示器、影像采集设备等。”
另外,在移动互联时代,更便宜更可靠的技术将为远程医疗带来革命性变化,例如可以通过像iPhone这样的智能终端和健康传感器结合,利用智能设备的分析能力,在身体数据超过正常值时,向用户发出警告。同时,远程医疗的应用也会不断的细化,最大程度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在人们对于健康日渐重视,而医疗资源日趋紧缺的矛盾下,远程医疗这项提高医疗系统效率的技术,也必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