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电视中音频技术的运用
2002-12-16
付跃一 锦州电视台副台长 依马狮商务网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今天,人们观看电视时,不但要求有清晰的图像,而且还要求有逼真的声音。许多高质量的大屏幕彩电具有很高的声音指标,接近或达到了高保真音响的水准。因此,电视台在制作电视节目时除了要不断提高视频指标,保证高质量的画面质量,还要十分注重音频技术的运用,配合以高保真的电视伴音,为电视观众提供声画俱佳的电视节目。 |
音频在广播中是唯一的节目载体。音频技术在电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十分成熟。电视中的音频技术是伴随着视频技术而存在的,它与广播中的音频技术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音频技术相对于视频技术始终是处于从属地位,它的发展远远滞后于视频技术,这一点对于城市电视台来说尤为突出。在许多城市台视频设备已更新了几代,而音频设备却仍是老一套,几年、十几年没有发展。在技术人员的培养方面,也是视频强,音频弱。一方面专业音频技术人员数量少,在城市台中,许多音频工作并非全是音响师来做;另一方面,现有视频技术人员和编采人员对音频技术重视不够,音频知识掌握得少,不能在电视节目的拍摄、制作、传输等各个环节中很好地运用音频技术,致使许多电视节目的声音质量不高。影响了电视节目的整体水平。本文将结合城市电视台的现状,讨论实际工作中有关电视音频技术运用的几个问题。 |
|
电视演播室中的录音 |
电视演播室与广播演播室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电视演播室多数情况下需画面、声音同步录制,要兼顾视频方面的许多要求。 |
首先是演播室的声学特性要求。广播演播室(录音室)话筒与播音员(主持人)的距离没有画面的约束,为提高信噪比一般都较近。而电视演播室播音员要出图像播音,有画面构图的制约。因此,话筒距离播音员较远,声能比[(直达声能+早期反射声能)/混响声能]下降,声音清晰度较差。因此电视演播室的吸音要求比较高,混响时间应适当减小,通常在1秒以内。混响时间是从声源停止发声时刻到声压级降低60dB所需时间,可按下式计算: |
T60=0.161V/αS+4MV |
V—房间容积 |
S—房间内表面积 |
α—吸声系数 |
M—声能衰减常数 |
演播室混响效果过强,会降低声音的保真度,变得含糊不清。当然混响也不能过小,否则声音会变得沉闷枯燥。随着数字音频技术的应用,我们可利用数字混响器,根据不同节目内容选择最佳的混响时间和效果。 |
演播室的声学特性比较复杂,这里只就电视与广播比较的特殊性做一点分析。 |
多年来,在大多数的城市电视台(特别是中、小型电视台)十几年一贯制地使用一、两种型号的话筒,这一点电视与广播大相径庭,这可能与过去对电视声音质量要求不高有关。其实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话筒有着不同的音响特性,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进行电视节目的音频创作。特别是对一些高质量的电视语言类、音乐类节目的录制就更应重视话筒的正确选用。 |
电容话筒的音响特性是比较中性(客观、真实),干净、失真小,但在某些条件下声音显得有些冷,缺乏生气。动圈话筒声音比较浑厚,富有温暖感,但缺少中性特点,拾取声音不够干净、浑厚,中频部分频响平直,带式话筒的音响干净、浑厚,中频平直,失真和声染色极小,但常有轻度的发闷现象。 |
话筒结构及指向性对话筒性能也有较大影响。同类话筒,大振膜(直径比较大)低频特性比较好,声音浑厚宽广,小振膜较为中性。动圈压力式话筒(无指向性)要比同类有指向性话筒音质好。特别是强指向性话筒中频常有声染色,高频轻微发尖,声音不够真实。指向性话筒所谓的指向性主要是对中、高频而言,在低频段也无明显的指向性,因而室内使用时不能去掉房间的低频响应。如不是特殊需要,不要经常使用。 |
话筒与声源的距离不同,音响特性也有变化。许多话筒(特别是动圈话筒)离声源越近,低音越重(“近讲效应”)。因此,我们应根据录制对象的特点(如男生、女生;人声、音乐等)和演播室的声学特性以及节目类别等等,科学合理地选用话筒。掌握录音技巧既要有一定理论指导,又要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很多情况下需反复做对比试验后才能确定。 |
|
外出采访录音 |
外出采访录音环境复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操作。室外噪音较大时,确保信噪比是第一要旨。要将话筒尽量靠近声源(主持人),录音电平要略调高一点以确保较高的信噪比,同时应选用指向性比较强的话筒。如果遇到风比较大的天气,要做好防风处理,话筒加上防风罩。而且尽可能不要直对来风向。 |
外出采访的室内录音一般都是在没有吸声处理的普通房间,房间的混响系数都很大,如果不采取措施,声音录完后很可能混浊不清。这时应将话筒尽可能靠近声源(被采访者),即使室内没有噪音也要这样做,同时要求被采访者音量不要过大,因为这样可以减弱混响声,增大直达声与混响声的声能比,保证声音的清晰度。 |
外出录音还要特别注意,摄像机或录像机的录音控制方式非特殊需要应打在“手动”位置。如拔到“自动”位置,当被采访者说话间歇,“自动”增益控制会自动提高增益,将噪音放大,结果造成“喘气”的现象,而且会降低声音的动态范围,不能保证录音质量。只有在音量变化过大,确实难以控制时,才使用“自动”录音模式,而且使用前应先用“手动”调整好音量,再拔到“自动”档。 |
后期制作 |
后期制作中的音频工作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配乐,二是声音的合成、编辑和复制,许多电视节目(如专题片、广告、片头、片尾等)在后期制作中需要配乐。过去配乐用的音乐素材是开盘录音带,后来发展到盒式录音带。近年来数字音源已广泛使用,如DAT、CD、MD等。由于电视节目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因此所需的配乐音乐素材十分浩瀚。目前,在城市电视台这方面的储备还很不够,满足不了日新月异各种节目的需求,常常是编采、制作人员自己四处搜寻,结果往往内容是找到了,但记录媒体却是五花八门,有的是盒带,有的是CD、VCD、DVD、MP3等等。录制质量也是良莠不齐,使电视节目的配乐质量难以保证。所以我们应了解各种音乐源的特点。按照音质的标准,CD盘的
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