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行业在格式和标准方面从来都是争夺不断,前有蓝光播放机 VS HD-DVD、HDMI VS DisplayPort,进入3D时代,3D标准的话语权也成为各个组织关注的焦点。现在市场上已经有越来越多3D的电视机、投影机、游戏机,同时也有多种3D传输格式,并且多家机构也都在进行3D标准的制定,包括从被DirecTV采用的Side-by-side格式到最新发布的蓝光3D格式。那么要了解3D信号源是否能够和终端显示设备一起工作,我们就首先需要对不同的格式有所认识。
主流3D传输格式
目前有多个3D传输格式,常用的包括Frame packing(帧封装)、Side-by-side(并排)、 Top-Bottom(上下)等格式,此外还有Frame sequential(帧连续)、Checkerboard(棋盘)等格式。
Frame packing:
Frame packing 是3D蓝光播放机的标准格式,这种格式可以维持左右眼均1,920×1,080像素分辨率,并在同一时间垂直封装两个标准1080p帧,被封装的两幅图像分离并且顺序显示(注:如果不考虑上下两帧之间的微小间隔,可以认为信源发送的是1,920×2,160的帧,其垂直分辨率为1,920×1,080的两倍)。尽管信号源本地帧率仅为每只眼睛24帧每秒,但是用使用商业影院中所用的Triple-Flash(三重闪光技术)处理信号,相当于每帧处理3次,同样可以产生非常好的3D效果。Frame packing对投影机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还可以让1,280×720原始3D格式以类似的帧封装格式传输,但是可以达到每只眼60帧每秒,适合用于系统带宽小于蓝光播放机的传输设备。
Side-by-side:
Side-by-side分为两种版本,progressive和interlaced(即逐行和隔行),因为北美卫星电视服务商DirecTV的采用而得以普及。
Side-by-side progressive应用了1080p高清格式,左右眼图像被并排封装为1,920×1,080像素的帧,每只眼睛的图像为960像素宽、1,080线高的分辨率。由于每只眼睛的图像只有1080p的一半,所以对于显示器的倍线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格式适合于3D图像和PC游戏,因为它匹配包括计算机显卡上的一般的DVI输出能力。虽然牺牲了水平分辨率,但是60帧每秒的帧速非常适合快速运动的游戏内容显示。
Side-by-side interlaced使用了1080i的高清格式,左眼和右眼的图像被并排封装到视频信号场的每个奇数行和偶数行。每个场仅提供一半的1,080垂直线,每只眼睛的分辨率为960像素宽、540像素高。使用Side-by-side interlaced格式的1080i窗口要求显示设备具备高质量的去隔行能力。一旦去隔行完成,即可显示信号源的最大垂直分辨率。另外,由于每只眼睛的水平分辨率仅为960像素宽,显示器的倍线质量亦尤显重要。尽管有这些问题,Side-by-side interlaced被多数有线和卫星电视提供商所采用,用于分配3D内容,因为它能够很好地平衡现有带宽和最大化分辨率。据业内人士称,这种格式能够与最新款(2010款)的3D电视机以及目前的DirecTV高清机顶盒兼容,较早的3D电视机很可能无法显示这种格式,而目前市场上的低价位DLP 3D Ready投影机也不能显示这种格式。
Top-bottom 3D:
Top-bottom使用720p HD格式,使用左眼内容上行360线和右眼内容下行360线。每只眼内容是一个720p信号垂直分辨率的一半,但它可达到全720p的水平分辨率(1,280像素),帧速率为60帧每秒。所以尽管Top-bottom提供相对最低的分辨率,但它使用了最高的帧率。此外,Top-bottom标准还有一个不同版本,能够实现1,080/24帧每秒的格式,并使用垂直540线和左右每眼1,920像素宽。 [Page]
Frame sequential:
Frame sequential,顾名思义就是交替的连续帧,Frame sequential信号以120帧每秒的速率发送全解像度画面。各帧按顺序交替,因此显示设备接收到一个左眼帧,接下来一个右眼帧,然后再一个左眼帧,接下来又一个右眼帧,依此类推。对于投影机来说,Frame sequential是一种重要的格式,它意味着投影机本身不需要对信号进行任何解码操作,它只要能够接收120Hz信号即可。目前,号称3D Ready的低价位DLP投影机只能接收Frame sequential 3D信号,因此,一般需要使用计算机,例如配备了NVIDIA 3D Vision系统的PC发送Frame sequential信号,蓝光3D播放机和机顶盒不能输出Frame sequential 3D信号。在3D电视方面,这一格式同样受到欢迎,因为它适合于基于主动快门技术的3D电视,这种3D电视也是依赖快速连接的左右眼图像的交替显示实现的,因此,Frame sequential 3D视频可以直接显示在这种3D屏幕上。
Checkerboard:
Checkerboard,用于左眼和右眼的两幅图像被交织,即每隔一个像素用于左眼或者右眼。电视机分离这两幅被交织的图像并且依序显示。最后的图像具有一半的解像度。虽然投影机并不支持这种格式,但较早的DLP 3D Ready电视机能够并且只能接收Checkerboard格式,而这种电视机在过去几年卖出去了相当多的数量。因此需要一台转换器,将Frame-packed(蓝光)3D或者Side-by-side(DirecTV电视广播)3D格式转换成Checkerboard 3D,然后显示在DLP电视机上。
HDMI 对3D的支持
HDMI1.4对于3D的发展同样重要,尽管HDMI的主要竞争对手也已经或者在准备推出支持3D的新规范,但不可否认,在支持3D技术的设备市场中,HDMI的使用仍然是最为广泛的。在去年6月,该组织发布的HDMI1.4规格中包括了3D游戏和3D电影(蓝光) 格式,但并没有包括广播3D格式。去年12月HDMI联盟已宣布将对一些许可限制放宽要求,允许相关设备不支持在HDMI1.4版本中强制规定的电影或游戏格式,以便让现有的新型机顶盒具备支持3D广播信号的能力,并能将3D广播信号传送给新的3D高清电视机。而且,HDMI联盟宣布,符合HDMI1.3版本的机顶盒可以获得固件升级,这样旧版本的机顶盒也能够直接连接到符合HDMI1.4版本的新3D设备上,并支持多种3D高清广播格式信号的显示。2010年3月,HDMI1.4a版规范发布,此版对3D应用进行了重大改良,包括新增广播内容的强制性3D格式,以及新增被称为Top-and-Bottom的3D格式。
目前,HDMI1.4a的3D强制格式有:
电影内容:Frame Packing,1080p@23.98/24Hz;
游戏内容:Frame Packing,720p@50或59.94/60Hz;
广播内容:Side-by-Side Horizontal,1080i@50或59.94/60Hz
Top-and-Bottom,720@50或59.94/60Hz,1080p@23.97/24Hz。
对采用3D格式的设备的强制要求有:
接收端(显示器)——必须支持所有强制性格式;
输出源——必须支持至少一种强制性格式;
中继器——必须能够通过所有的强制性格式。
3D标准化的努力
整个行业都期望电子设备能够采用一个通用的、兼容的3D标准化,实现高分辨率下更快的帧率,进一步提高3D电影、电视、广播的发展水平,避免格式战争,同时保障消费者所购买的3D设备能够观看3D内容。
2008年SMPTE建立了“3D家庭显示格式工作组”,旨在界定家庭固定设备上显示的3D内容的主要标准。它所探讨的是3D内容通过广播、有线、卫星、封装媒体和网络在电视、计算机屏幕和其它相关显示设备上播放的标准。该标准的最终稿有望在今年晚些时候完成,届时将会使3D电影和其它节目在家庭电视和计算机显示器上播放,无论采用什么传输通道。该工作组也在与其他标准制定组织紧密合作开发相应标准实现完全的端对端互操作性。 [Page]
除了SMPTE之外,其他的3D标准制定组织还包括:CEA的3D@home Consortium、 Digital TV Group、DVB等。此外,中国的AVS工作组近期推出了我国首套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立体电视系统,据了解该系统已经完成了全部的开发工作,无论是标准制定,还是立体编解码器等系统,中国均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今年11月份的广州亚运会期间应该可以进行立体电视播出,将要采用的系统就是AVS工作组这套最新成果。
如此种类繁多的格式,是否最终会演变为格式战争呢,很多业内人士相对还是比较乐观,首先,标准制定组织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已经考虑到兼容的问题;电视机制造商宣称2010年以后3D电视机能够处理现在主流的3D格式;HDMI 1.4a版规范为专为通过HDMI连接提供3D内容的设备提供互操作性。同时,我们也希望制造商能够为3D显示终端设备提供更多关于3D格式兼容性的描述信息,而不只是笼统地称为3D或3D Ready,以便让很难搞清楚这些复杂技术的消费者作出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