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2003:影响新闻制播域未来的9个亮点

2004-05-28 武海鹏 湖北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 依马狮网


    2003第12期的《广播电视与制作》汪稳功先生以“顺数字化者昌,逆数字化者亡”为题发表卷首语,畅谈数字化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成为发展趋势。读罢,感慨颇多。过去的2003年,对于以内容产业为“立命之本”的电视台来说,无疑是一个关键且具有转折性意义的年份:既需要兼顾未来发展,又需要考虑眼下生存,积极还要稳妥,急需要办的事实在是太多了。电视台尤其是省级电视台,在迈进“数字化年”“产业化年”之时,在汪先生感言“信息传播的整条产业链变粗变长了”的环境里,或许还会遇到诸如理念、体制、资金等因素的困扰。“数字化”“产业化”不会一蹴而就,那会是一个需要有更多人为之奋斗的艰苦过程。那么,今天干些什么,如何把过去同未来进行良好的“衔接”?现在怎么干,如何务实且坚定地走下去寻求自我壮大之路?或许是广电在这场机会均等的新竞赛中,优先应该思考的。
    湖北电视台置身于中原,九省通衢、借南北之势、承东启西,作为一个有40多年历史立志以“新闻立台”争创全国一流的大台,在过去的一年里尤其在新闻制播域里(人们非常关注这里,其发展相对要快些稳些)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作为个案“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应该说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2003年,我们比以往更感性因有蛮多的感动:新的传播理念、新的制播平台、“中国造”转播车下线、专业制作人出炉……;2003年,我们比以往更理性因有蛮多的思考:数字冲击波,正在冲破传统技术禁锢和行业界限,打破传统的体制、行为模式和思维定式。金猴兆丰,岁末年初之际回眸2003年,我们提炼出在新闻制播域里发生在身边并将影响未来的9个亮点,近观在数字化变革中的变革、变化中的变化;同时期盼争鸣,来共同关注已经和将要发生的事情,期盼能有更多可供借鉴的实践与思考在业内共享,当为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1. 数字化  量变到质变
    数字化,湖北电视台在新闻制播域里经过近三年的在“量”上积累,2003年岁末终于完成转型—在采、编、播全流程上实现数字化,且实现“无缝隙”安全过渡,制作播出质量得到提高;其中,新闻域DVCPRO 50/25,其格式上同中央台兼容,下与市州县相关,适用性强,并为未来向标清高清发展留出了空间。新闻资讯的用/存以及管理机制待机启动,“数字新闻”的价值在2004年将得到全面体现。

    2. 演播室  新的直播模式
    在2003年度,湖北台新闻演播室完成由模拟向数字的“跳跃式”改造,并以新的传播理念构建起全天侯的直播平台。在这里,“事件直播”“演播室直播”等不同节目形态可以融合;来自国家干线、省内光纤和微波的新闻信号,以及卫星、网络、电话的新闻内容可以插播。新闻在这里提速,节目形态将会有新突破。

    3. 转播车  流动的演播室
    在充分考虑了新闻现场多途采集、即时制作、多径回传以及能方便地与台内实施互动等诸多新闻业务的要求之后,度身定做的新闻数字转播车2003年岁末在北京下线。“采访车+卫星车”的姊妹车设计,突显小型化、实用性、高性价比和前卫等特点,业界称之为中国造No.1新闻概念车。这一流动的演播室,将为新闻报道走出湖北在更大范围内争抢“第一现场”,以及改变新闻报道的语态和时态发挥重要作用。

    4. 文稿网  铺设管理到工位
    经过近两年在新闻制播流程关键点上的先期铺设微机终端(一期工程),以及“文稿软件”多回合的本地化,从采编到制作播出、从记者到主任台长、从设备车辆外出到新闻资讯存档,一个管理到工位的文稿网2003年在新闻中心圆梦。新闻无纸化制作、“声画字捆绑”资讯网上跑的概念网同时筹建,网络版实时播出(IT版)未来将不会再难。

    5. 非线编  加盟新闻直播域  
    “非线编”,尤其是2003年又把像硬盘机这样的“非线性非磁带”设备融入到具有直播功能的制作系统,使得在制播中能够方便地插播资料、片花、宣传片、图表、广告等各种短片,即时制作的“直播之需”也可立刻在新闻中播出。“非磁带的新闻”在新闻制播域里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6. 新包装  融入制播流程
    2003年以新闻包装由随机向“即时”过渡为标志,新闻制作包装走向标准化。新闻播前统一包装、集中“着色”,使《联播》《空间》《午间》等新闻栏目有了自己的屏幕形象和标识特征。用于造势的宣传片、季版年版的更新、追踪前卫的屏幕设计……,已经给新闻包装提出了更高要求。

    7. 制作人  走向专业化
    2003年新闻录音组等专业科组自立门户,新闻录音以及新闻灯光、制景、美术、摄像、包装、导播、编播等一大批专业制作人已经或正在成长起来。从80年代声音不破、剪接点不跳的技术要求,到90年代声画字、光景色的艺术追求,以及进入新世纪以个性化、标准化为概念的新制作,专业化的制作人员正在新闻的日常播出、重大战役、大型直播报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电视节目(当然也包括新闻节目)真正成为文化产品时,一专多能且有思想的专业制作人会成为稀缺资源。

    8. 标准化  多态制播模式
    “标准化”制作至少有两层意义:不同形态的节目生产应有与之相适宜的“硬件环境”和人力配置;即使在相同的硬件环境里如果更换不同的“软件”也应能制作出多态的节目来。2003年湖北台成功搭建新闻第二演播室,并对其进行首期数字化功能建设。眼下,直播的、录播的、磁带的、非编的多态制播模式,以及新闻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格局已经形成。

    9. 收录发  显露多功雏形
    2003年新闻节目“收录发”实施数字格式换代改造。为实现上传中央台新闻、下收市州台新闻,同时实现与部分省级台新闻互传互动,实现如全国“两会”省外境外重大事件新闻卫星回传,建设多功能的新闻收录发平台已成为大趋势。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