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三网融合之广电踌躇不前
2010-10-28
本刊编辑部 依马狮广电网
编者按:伴随着国家对三网融合的大力推进,一时间三网融合已成为最受瞩目的国民话题,但三网融合究竟出于何种背景,三网融合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影响实现三网融合的障碍是什么,又如何解决呢,实现后又能带来怎样的改变呢?本组稿就将带您回顾我国广电、电信的过去、审视现在的发展、憧憬美好的未来,共同打开三网融合的绚丽世界。
有人说,三网融合带给广电的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也许说者无心,但听者有意。作为一个广电人,听到这样的言论,我不能不对自己所从事的这个行业感到忧心。
三网融合从试点城市尘埃落定发展到现在,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索尼推出了基于Google TV 高清互联网电视,国内的IPTV也开始列装高清电视技术;中国电信计划2010年下半年和2011年追加投资150亿,主要用于宽带建设,以应对三网融合的挑战;而广电在一段时间的消沉之后,终于看清了竞争环境对自己的不利,开始着手推进高清电视和NGB的发展。这无疑对广电从业者来说是一个惊喜、一个鼓励、一个推动。
然而,行业基础是决定一个行业是否快速发展的关键。侯自强也曾表示,“三网融合”融在互联网,而事实却是广电被电信排除在了互联网之外。为什么这么说呢?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也许大家就可以明白。互联网电视都已经可以看高清,而且节目源也不比广电的少,最让人遗憾的是,互联网电视并不支持广电的数字电视;电信加大投资进行宽带建设,力争入户宽带达到100M,这对广电的10M入户带宽而言,显而易见毫无竞争力。在三网融合大开放的年代,互联网和电信之所以能在三网融合中显现出它的优势,归根结底可以总结为两个字“开放”。正是因为有了开放统一的技术标准,他们才能在三网融合中走在了广电的前面,把“封闭自守”的广电排除在外。
有谁能为广电洗刷掉“封闭”的印记?电信和广电同样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发展到现在,谁强谁弱大家都有目共睹。封闭的技术标准使广电的发展举步维艰,所以才出现了至今让人头疼的机顶盒混乱、软件版本不统一等问题,试图像电信一样自由发展业务却力不从心,市场化之路布满荆棘。某些厂商为了讨好广电,推出一些所谓的开放平台,说要与广电站在同一条战线与电信进行抗衡。殊不知,正是因为他们这种所谓的“开放”,才将广电死死地绑在了自己的裤腰带上。使广电好不容易跳出了一个坑,却又掉进了另一个陷阱。封闭技术的采用已给广电的技术、业绩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在三网融合倡导开放的大环境下,继续采用封闭的技术标准只能诱使广电一步一步滑进深渊,说“三网融合带给广电的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一点都不为过。
如何在三网融合的盛宴中分到属于自己的那杯羹?最重要的还是要摒弃封闭、倡导开放,采用开放统一的技术体系,才能实现像电信和IT业的迅猛发展。也只有开放,广电才能开展系统、深入的改革,弃糟粕,扬先进,力争在三网融合的大潮中扬帆起航。
三网融合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