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姊妹刊美国《TV Technology》提醒,热火朝天的数字电视,真使我们淡忘了50年前,即1954年元旦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首先正式播送彩色电视节目那一幕。从黑白电视转变到彩色电视,其影响与意义丝毫不逊色于目前正热的模拟向数字电视转变,毕竟客观世界是五彩斑斓的,而彩色电视带给人的视觉感受是本真、如实地再现了现实世界。
其实,与当前向数字电视的转变一样,向彩色电视转变的道路也是曲折、崎岖不平的。电视业从一开始就具有明显的商业色彩。有记录的最早彩色电视专利可回溯到1904年的德国,从那时起它开始了持续的发展。1946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开始研制具有实用价值的电子彩色电视。CBS彩色系统——场顺序彩色系统电视图像清晰色彩鲜明,然而它的最大缺陷是不能与当时已有的 1000万台黑白电视机兼容。也就是说,实行这一制式后,这些黑白电视机就成为摆设了。这引起了广大用户的强烈反对。因而,这一制式也极大地损害了拥有广大黑白电视机市场的RCA公司的商业利益。RCA公司也强烈要求禁止执行CSB制式。与此同时,RCA公司先后投资 1亿多美元,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速研制新的兼容式彩色电视系统。为了广大用户的利益,美国终于在1954年通过了以 RCA公司的兼容彩色电视为基础的NTSC制式。从1954年到1964年的10年间,彩色电视的发展,并不如全国广播公司所预料得迅速。1964年,美国的彩色电视机才突然畅销,当年销售了124万台,几乎是过去10年的总和,使彩色电视机的总数,一下子高达286万台之多。全美三大电视网为配合这种趋势,也先后增加了彩色电视节目的播出。至1966年,全美国彩色电视机超过了1000万台,美国彩色电视机逐步普及。这其中,彩色电视节目内容的逐步增多、丰富贡献良多,开始过程和数字电视推广一样也是困难重重。开始时,由于全美只有31家电视台具有彩色电视广播能力,可看的东西并不是很多。全国广播公司首次全国直播的彩色电视节目是加州Pasadena的玫瑰巡游比赛,这也是美国人比较感兴趣的年度传统赛事。事实上,50年代美国播出的彩色电视节目都为重大事件。如1955年首次用彩色电视广播艾森豪威尔总统的活动,同年彩色转播美式足球赛。但即使有这些特别的广播,但大多数美国人看到彩色电视也花了很长一段时间。1963年11月约翰·肯尼迪总统遇刺的电视画面就依然是黑白的,而这离全国广播公司玫瑰巡游赛彩色广播已有10年之久了。
今天我们庆祝彩色电视广播50周年,在目前向数字电视转变的形势下有特别的意义。每一次的转变,对于从业人员来说都是双刃剑,都是激动人心又是充满挑战的经历。我看过一些当年老一辈电视工作者回忆电视大会战,制定自己的电视制式的文章,个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们才能体会。他们现在回想起来,自豪、激动和遗憾的成分搀杂其中。现在,我们又面临转变和抉择了。历史往往有惊人的巧合,与现在数字电视标准一样,当年摆在中国电视工作者面前的彩色电视系统也有3种制式,而且3种制式也都各有千秋。
对于标准,我要特别提及本期赵季伟先生《也谈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的启动》的文章,我并不赞同赵文的所有提法和观点,但我很赞同文中谈到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时所述的这段话:历史的经验表明,任何一个技术,任何一个标准,只是在一个时效内才能趋于十全十美,而不为十全十美;用技术和标准推动市场是天经地义,用“十全十美”的技术和标准阻碍市场只能是螳臂挡车。时不耐我,“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美国从黑白电视转变到彩色电视花了19年时间,我们希望从模拟电视转变到数字电视不用走那么长时间的路。
综观我们的行业,不管是电视、广播、新媒体乃至以后可能出现的无论那一种时髦词语,都经历了和其它技术进步相同的发展步伐,把我们从单声道广播和黑白电视,带到立体声广播和彩色电视,带到近年来的环绕声和HD,带到……,这种进步是合乎逻辑的,也是技术进步的必然,其最终目的就是使信息无所不在,把信息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AV/IT的融合,卫星广播、有线电视、多功能电视、因特网广播等各种新媒体争奇斗艳,地球变小,“全球村”时代来临,电视发展涌现了一个新潮流—由公共媒介向家庭媒介转变,广播+窄播使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广电行业无疑为最大的信息提供者、信息传播者。同样,我国的广电产业也已经蓄势待发,吹响了发展产业的进军号角。
从本期开始,《广播电视与制作》中文更名为《传播与制作》,除了能更好地表述英文Broadcast & Production的意思外,也是为了更好地跟上时代发展,全方位服务整个行业,并使本刊具有更浓厚的时代气息和特征。传播指人类交换信息的一种过程,信息是传播的内容,传播的根本目的是传递信息,本刊今后也将一如既往把丰富翔实的全世界业界信息传播给广大读者。
转变是不容易的,转变也是必须的,但万变不离其宗,读者熟知的依马狮特色始终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