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QQ

开发宽带互联网 传送高质量新闻图像

2003-09-12 戴立峰 黄黎明 谭智斌 广州电视台新闻中心 依马狮网


    目前电视台传送新闻视、音频信号主要利用微波、光纤、卫星等传输手段,由于采用这些传统的传输方式需事先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沟通,约定传输时间,而且有许多地区不具备相应条件,无法进行图像传送。但是图像新闻如果不能及时回传,丧失新闻的鲜活性,电视台难与其它媒体竞争。现在报纸杂志已经利用电信网络传送图片文稿,是否能利用宽带互联网传送广播级图像素材成为电视台新闻采集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知道利用因特网传送视音频信号的两个关键问题已经解决:(1)有效的广播级压缩技术,如果采用MPEG-2的广播级8Mb/s压缩标准(音频数据相比之下很小,暂且忽略),1分钟的视频节目可以压缩成约60M的打包文件,而此码率下的图像指标达到广播级质量;(2)足够的城市间宽带网,互联网发展很快,城市间骨干网的传输速度已达到GB级,而且逐渐普及。
    现有宽带互联网接入主要的模式有三种:(1)互联网数据专线(DDN),由电信运营商提供。此接入方式最大优点是指定的数据带宽在任意时间独享;缺点是租用费用较高,是三者之中最高的。(2)有线电视宽带网络(Cable Modem),由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提供。此接入方式是通过有线网络的数据通信部分接入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带宽值1~8Mb/s共享,价格低廉;缺点是数据传输码流不稳定,主要是共享所至。(3)非对称数字用户环线(ADSL),基本由电信数据中心垄断。这是最廉价的互联网接入方式,理论值下行超过1Mb/s,上行有512kb/s;它的最大缺点是码流不对称,上下载不平衡。现在采用以上接入主要体现在商业的电信中心、星级酒店、网吧等。
    前段时间我们对电视的编解码技术及互联网传送进行测试。利用MPEG-2广播级8M码流压缩技术,我们可把1分钟的电视图像压缩成50~70M的数据文件,经过互联网的远程传送后还原成电视信号,仍能达到广播级质量(传送过程对图像质量不产生影响,图像质量的评定与压缩、解压有关)。传送速度方面,以一分钟60M的数据文件为例,利用2M宽带网络接入因特网(如有线电视宽带网、电信数据专线、ADSL等)技术,传送只需要5分钟,即1:5的时间。如果带宽不够,传送时间按比例递增,在测试中速度较快的电信数据专线能达到1:5的速率,有线电视宽带网传送速度不太稳定,下载快上载慢的ADSL相对传送较慢,传送1分钟电视图像的打包文件速率最慢可能达到1:20。
    经过以上调研,既然,技术上已经成熟,我们就开始寻找一种实际实现的方法。目前我们发现有以下三种模式进行远程视音频信号的压缩传送。(1)利用普通电脑加插MPEG-2的压缩解压卡,利用FTP服务器传送视音压缩文件,收到后再下载解压缩。(2)利用专用图像传送机传送。(3)利用笔记本电脑进行视频采集,编辑,传送。其实前两种方法的核心技术是一样的,但由于普通电脑携带不方便,真正用在异地远程采访中有很多问题,因此是基本不可行的,第三种方法利用1394卡采集视音频信号,编辑,传送,理论上最可行但我们实际使用发现实际上有许多问题还没很好解决。我们不在这里讨论。现在来介绍一下图像传送机的特点。
    我们测试过一些利用因特网传输视音频图像的设备,发现美国生产的Clip系列图像编码传送机比较实用,它采用数字“存发”技术。按屏幕显示提示操作编码传送器。要传送视音频信号内容采集入图像传送机硬盘,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采集不同质量的图像,图像传送机内置20G硬盘,能存储8M广播级素材约4小时。同时利用图像传送机的网络功能配设好网络设置,网络的配设和普通的电脑配设相似,接上宽带网线,选好发送地址启动发送键,该机就能将有关素材传送向接收地点。传送时间由传送网络的带宽与采集的质量和长度决定。
    根据不同需要,采集和传送可以不同地点,接入宽带网图像传送机可以选择马上发送或编程缓发,在传送中图像的质量不受网络运行和不可预见情况的干扰,传送还带有断点续传的功能。接收端设备24小时在线,自动接收。
    有了图像编码传送机后我们电视新闻异地采访主要使用设备包括:(1)专业摄录像一体机;(2)便携式编辑机或笔记本电脑非编机;(3)图像编码传送机。
我台自去年底购入图像编码传送机,目前成功完成众多新闻采访任务,例如:2003年1月5日的粤海铁路开通典礼采访,实现了9:00开通典礼,我们12:30分的午间新闻就能及时头条播报,时效和本地的新闻一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全国冬运会采访,赛场花絮及时回送;3月份北京全国“两会”代表采访,素材随到随传,每天发稿4~8条,而且完成20分钟专题类采访的传送,相当于架设了京粤两地专线;5月广东专家支援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天津市抗非典的跟踪采访。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实现跟踪式采访。
    以上几次传送的图像都能满足新闻用的广播级质量,图像传送机本身也能满足便携式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更方便的是这些采访都是下任务就能出发到现场,只要住宿宾馆有宽带接入或附近有“网吧”就能完成传送任务,而且基本没有以前让人头疼的传输费用。方便的传输手段,使新闻不再受地域所限,将摄像机的镜头伸到了不同地区的新闻现场。将媒体延伸到各地,原汁原味地展示在更多的普通人的面前,极大地提高了电视媒体的亲和力。
    通过我们多次使用宽带网络传送视音频新闻的情况来看,由于是使用公用的因特网络资源,受目前我国各地区的网络的影响,因此很难把握传送的具体时间,传送重大限时新闻仍不合适采用图像编码传送机。但由于网络传送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具备联系简便、采访随行人员少的优点,成本低,只要具备连接因特网的条件即可传输新闻报道,作为一种新的传送方法虽然不能取代光纤,卫星等传送手段,但也是图像新闻回传的重要手段之一。

视听科技视频号 广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