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有一个跟全世界任何体育场都不一样的东西,我们叫碗边。它高14米,长近500米,这么一个巨大的天幕。第一次我们去鸟巢,所有创作组都不约而同的说,如果这一圈能打上一些灯光,或者投射一些影像的话,将会很震撼。”奥运会开闭幕式灯光总设计师沙晓岚先生道出了创意小组多年来的梦想,也正是这个大胆的创意翻开了数字投影历史上崭新的篇章。


在大型舞台表演和体育赛事中采用投影技术并不是新鲜事,但历来主要以单幅影像为主,投影机的使用数量不超过十台。利用鸟巢碗边的建筑特色来投影画面,从设备数量、投影面积、到技术难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尝试——在如此特殊的场合中进行大面积的投影,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采用投影技术,能否达到预期的画质表现?如何结合投影技术和艺术创意,才能够达到完美的视觉效果?这些问题都曾经在奥运会开闭幕式创意小组的脑海中闪过,不过当科视向创意小组现场展示美国NBA篮球场上8台科视DLP投影机打满全场造就的无缝拼接效果,当一系列可靠的技术资料和翔实的数据分析证实在鸟巢采用投影方案的可行性,当投影机在鸟巢装调就绪第一次在“碗边”投影出画面时,主创人员沸腾了,他们的设计构想终于要实现了。
从2007年10月开始,科视凭借对投影技术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现场经验,开始了和创意小组的密切合作。数十次的性能评价、近半年的模拟测试、以及2008年7月在鸟巢装调之后长达1个月,每天10小时的密集运行,创造了这个最大、最长、最美的光影奇迹。环幕上波涛汹涌的投影画面使现场梦回海上丝绸之路,亦真亦幻天人合一的太极阵让人叹为观止,舞台中央令人惊喜震撼的蓝色地球闪耀着流动变换的画面,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

当李宁高举第21880支祥云火炬腾空飞翔,在一幅徐徐展开的中国式画卷上矫健奔跑,是63台科视数字电影投影机CP2000-ZX展现出火炬接力的每一个历史瞬间。这些采用3片式DLP技术的投影机具有17,000流明的亮度,2000:1的对比度,以及35.2万亿种色彩,分辨率更高达2048x1080,也就是俗称的”2K数字电影放映机。它们被安装在3楼观众席前沿,通过正投影方式点亮总长500米,高度14米的环状“碗边”,投影距离南北向220米,东西向55米。考虑到投影距离和航拍摄像对高照度的需求,其中每3台投影机划归一组,采用画面叠加的技术来获得一幅长26米,高14米的画幅;一共有21组高亮度投影机,投射出21幅无缝衔接的360度影像,从而造就了数字电影历史上最长的投影画面。
除了63台科视CP2000-ZX数字电影投影机,此次盛会更有84台科视Roadster S+20K舞台投影机的强大支援。同样采用3片式DLP技术,这些超级巨星以20,000流明的出色亮度,SXGA+1400x1050的细腻画质,强大的功能及小巧的结构惊艳四座。其中54台被安装在2楼观众席栏杆处,用于投射远距离画面和活动屏幕,如梦想地球和太极表演;剩余的30台则悬挂安装在鸟巢顶部,为舞台中央长36米,宽22米的主画卷浓墨重工,增添异彩。谈到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的太极篇章时,美国科视中国区技术部经理范勇华先生自豪的告诉我们:“太极是本次奥运开幕式的一大亮点,竖直站立的纱幔通过投影呈现,寓意自然。配合武术演员的翩翩身姿,体现天人合一的太极理念。我们采用东西方向各26台投影机,搭配全世界最大5.5-8.5 :1的变焦镜头,来获得灵动的画面效果。”
这是独一无二的视觉盛宴,更是史无前例的技术挑战。
第一个难度——规模之大。用63台科视数字电影投影机在鸟巢“碗边”打出环状画面的设想,需要清晰锐利的成像质量,也依赖天衣无缝的图像衔接。长达近500米的巨型“碗边”,非严格柱形的结构轮廓,加之绵延起伏、凹凸有致的边缘曲线,为21幅画面的完美融合提出了难题。在实施过程中,工程人员用四段圆柱曲面来逼近鸟巢的椭圆形状(东西两曲面较宽,半径125米;南北两曲面较狭,半径53米),用柱形建模为每组投影机进行准确的安装定位,以10%的边缘融合技术实现浑然一体的画幅拼接效果。重达16吨,直径18米的梦想地球则是由8台科视Roadster S+20K投影机基于融合度为12.5%的球形建模拼接而成的。范勇华先生颇有感触地说,“画面拼接的应用对于投影机的图像要求非常高。只有当亮度、色彩、均匀度都具有高度一致的性能时,边缘融合的拼接才可以完美地实现画面和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