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BN主题报告会上,广电总局科技司王效杰司长对广播电视数字化技术政策进行了解读。
王司长表示,在台内数字化网络化方面,广电总局发布了《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确定了基本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安全可靠、互联互通、持续发展;提出了台内网分层模型:台网层、板块层、板块要素层;提出了台内网典型板块:采集交换、新闻制播、播出分发、综合制作、数字内容管理;建设互联互通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开放集成、资源共享、高质高效、版权保护的数字内容资源管理系统和集成分发交换平台,满足多种播出方式、多种接收终端对节目内容的需求;加大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力度,推动原有频道逐步向高清频道过渡;建立结构模型:点结构、串联结构、星形结构、混合结构;树立典型功能网:广播制播网、综合业务网、播控传输网;实施分层指导:基础层、数据层、业务层;规范互联互通:物理链路、网络接口、数据标准规范;建设管理体系:媒资管理、版权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
在有线电视数字化方面,发展目标是:构建双向、交互、多功能的互动新媒体网络;构建电视、广播、综合信息服务的多业务体系;构建用户服务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总局还发布了《有线电视网双向化改造指导意见》,规定改造原则:积极推动“光进铜退”,努力实现光纤到楼,逐步向光纤到户发展;充分利用入户线路的同轴电缆资源,采用适合当地的宽带双向接入技术。改造采用的技术:接入网光传输改造技术采用无源光网络技术APON(BPON)、EPON(GEPON)、GPON;用户接入改造技术采用HFC网络用户接入技术Cable Modem,基于以太网协议的用户接入技术EOC、BIOC,其它用户接入技术HiNOC、HomePNA、HomePlug、MOCA、WIFI。有线电视数字化要构建多业务体系:标准清晰度电视、高清晰度电视节目;数字广播节目、视频点播、互动业务、网络游戏;综合信息服务;电视商务、自助银行等现代金融服务;宽带数据接入、语音服务。要构建用户服务和质量管理体系:制定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管理服务管理规范,规范有线电视网络的传输质量、服务质量——各项业务受理响应时限及质量指标,营业厅业务范围及功能设置、服务指标,呼叫/客服中心职能范围及主要服务指标;制定有线数字电视质量与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机制,维护人民群众的收视权益。
在地面无线电视数字化方面,地面数字电视传输国家标准应用工作模式的原则是:考虑高清业务和标清业务、固定接收和移动接收,工作模式的码率应至少涵盖10Mbps-25Mbps范围;能够适应包括城市、郊区和农村在内的各种不同接收环境的要求;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类型广播网络(如单频网和多频网)的组网要求;充分考虑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过渡的需要;尽量简化,减少产业界的开发成本和生产成本,加速单、多载波模式的真正融合。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主要工作模式:工作参数和系统净码率(Mbps)分别是:(1)C=3780、16QAM、0.4、PN=945、720,9.626;(2)C=1、4QAM、0.6、PN=595、720,10.396;(3)C=3780、16QAM、0.6、PN=945、720,14.438;(4)C=1、16QAM、0.8、PN=595、720,20.791;(5)C=3780、16QAM、0.8、PN=420、720;21.658;(6)C=3780、64QAM、0.6、PN=420、720;24.365;(7)C=1、320QAM、0.8、PN=595、720;25.989。
王司长说,2008年1月1日,北京地区地面数字电视正式试播,DS-32,标清数模同播(6套),工作模式:C=3780、16QAM、0.8、PN=420 720,系统码率:21.658Mbps;DS-33,高清节目(CCTV高清综合频道),工作模式:C=1、16QAM、0.8、PN=595、720,系统码率:20.791Mbps。
地面无线电视已颁布的配套行业标准:《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流复用和接口技术规范》、《地面数字电视系统数据广播技术要求》、《地面数字电视调制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适配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信号覆盖评估测量方法》。
正在制定的配套行业标准:《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实施指南》、《VHF/UHF频段地面数字电视广播频率规划准则》、《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单频网规划准则》、《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单频网技术要求和实施指南》、《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广播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接收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地面数字电视频率规划的原则是:尽可能不影响现有模拟电视的覆盖,但现有模拟电视的非服务区和非法播出不受保护;充分利用现有模拟电视广播基础设施,进行数字电视广播;一般暂不批准尚未启用的模拟规划台,可考虑作为地面数字电视规划台;考虑到地形或服务区的不规则性,可采用天线赋形等技术手段降低干扰。
王司长表示,2008年,将在奥运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共37个城市建设地面数字电视传输与发射系统(北京、上海、天津、秦皇岛、青岛、沈阳等奥运城市和广州、深圳将在奥运会前播出);为每个城市规划2个数字电视频道,其中一个频道用于播出CCTV节目,一个频道用于同播CCTV1、CCTV新闻和本地模拟节目,同时用于本地公交移动非国标系统转国标系统的过渡;尽可能组建单频网,改善城区覆盖;统一技术平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管理。
在卫星直播广播电视方面,现阶段业务定位:首先用于“村村通”工程,采取不加密方式播出中央和省级47套电视和47套广播节目,并提供EPG和数据广播;直接服务于我国20户以上已通电的71.66万个自然村;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投入34亿元,为中部地区国贫县和西部地区的“村村通”提供卫星接收设备。
卫星直播广播电视技术标准:先进卫星广播系统——结构、信道编码及调制技术要求;卫星直播一体化高频头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直播卫星综合解码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中国广播电台直播卫星“村村通”机顶盒功能要求;中国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村村通”机顶盒软件升级要求;中国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村村通”机顶盒应用软件要求。王司长透露,有22个转发器的中星9号直播卫星预计于今年6月初发射。
在移动多媒体广播方面,她表示其系统定义是:通过卫星或地面无线广播方式,供七寸以下小屏幕、小尺寸、移动便携的手持终端如手机、PDA、MP3、MP4、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随时随地接收广播电视节目和信息服务等业务的系统;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的延伸和补充,能满足移动人群随时随地获取广播电视节目和信息的需求,是填补广播电视服务空白的有效手段。
移动多媒体广播的技术体制:利用大功率S波段卫星覆盖全国100%国土;利用S波段增补转发器覆盖卫星信号盲区,利用UHF频段地面发射覆盖城市楼房密集区;利用城市有线电视网络传输进行深室内无线覆盖;利用双向通信网络构建回传通道实现交互;形成单向广播和双向互动相结合、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的全程全网、无缝覆盖的系统。
其频率规划是卫星:上行:Ku频段13.75-14.0GHz,下行:分发信道12.2-12.25GHz,广播信道2635-2660MHz;地面:S波段增补:2635-2660MHz,UHF频段增补:470-798MHz。
移动多媒体广播已颁布的行业标准有:《移动多媒体广播 第一部分:广播信道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移动多媒体广播 第2部分:复用》、《移动多媒体广播 第3部分:电子业务指南》、《移动多媒体广播 第4部分:紧急广播》、《移动多媒体广播 第5部分:数据广播》。
正在制定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有:移动多媒体广播条件接收系统技术规范、移动多媒体广播接收终端技术规范、移动多媒体广播广播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规范、移动多媒体广播低码率音/视频编码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移动多媒体广播复用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子业务指南服务器技术要求和测试规范、移动多媒体广播紧急广播服务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移动多媒体广播数据广播服务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移动多媒体广播调制器/激励器(U、S)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移动多媒体广播分发信道调制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移动多媒体广播条件接收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移动多媒体广播终端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移动多媒体广播测试接收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移动多媒体广播发射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移动多媒体广播地面填补转发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王司长称,在移动多媒体广播方面,已生产出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和设备产品,包括:信源编码器、复用器;广播信道调制器、分发信道调制器;分集天